三国时期,吕布、关羽、赵云三人或列实力榜前五,均为勇猛无比的将领。
但真相确如此吗?始终有位人物未被提及,他曾与吕布交锋不败,且与关羽正面交战,迫使关羽连连后退。
据传,就连在三国时期未尝败绩的赵云,也曾败于那人之手。
他能力出众,却为何一直未获名声?
【力战百回合】
此人乃曹魏名将夏侯惇,素有“盲夏侯”之称。
夏侯家作为后代,始终效忠汉室。夏侯惇紧随曹操,参与南征北战,包括镇压黄巾军与讨伐董卓等战役。
在此情形下,夏侯惇不可避免地与随董卓左右的吕布交锋。
吕布之勇猛如何?作为董卓的护卫,遇险即挥刀斩敌,毫不迟疑。
吕布虎牢关叫阵时,关羽未敢独出。张飞迎战,数百回合未胜,期间刘备多次指挥鸣金,令其撤退。
面对此景,刘关张三人联手应战,但仍未能击败吕布。
吕布驾驭赤兔马,执方天画戟,孤身迎战三人,威猛无比。自此,他声名鹊起。
曹操在与吕布先前的交战中已有预感,因此,面对当前结果,他并不感到惊讶。
为击败董卓,曹操屡率兵出战。作为曹操麾下首席大将,夏侯惇势必会与敌方将领交锋,展开对决。
首次交锋时,夏侯惇持枪迎战,直接与吕布的方天画戟相对抗。
夏侯惇与吕布武器交锋,夏侯惇手部瞬间被吕布巨力震麻。趁此,吕布再次猛攻,夏侯惇迅速反应,以手格挡,艰难抵挡住吕布疾刺而来的戟。
场上激战正酣,吕布攻势凌厉,威猛异常,然而夏侯惇英勇抵抗,将吕布的每一击都稳稳挡回。
经过多轮交锋,双方仍势均力敌,未见胜负之分。
突然,李榷与郭汜率大军来袭,曹操迅速应对,即刻命夏侯渊、曹仁率军前往支援。
战场上兵刃瞬间相交,曹军渐显劣势,夏侯惇等人果断撤退,决定待时机成熟再行交锋。
吕布未料夏侯惇竟如此勇猛,遂放弃追击。
此战双方战成平局,至于下一战能否决出胜负,尚难确定。
濮阳大战中,曹操策划与城内田氏联合突袭吕布。然而,未及入城,吕布已控制城内士兵,与曹军展开激战。
吕布策马飞奔,连斩数名曹军,逼近被护卫簇拥的曹操。
危机之际,夏侯惇挺身而出,救下曹操。众大将随即携曹操撤离,唯夏侯惇一人留下,勇敢对抗吕布。
出人意料的是,无敌的吕布再次受挫,与夏侯惇激战整个下午,后者体力未减,似有再战数百回合之力。
吕布察觉形势不利,急速撤退。实则夏侯惇体力已衰,继续交锋,胜负或将立判。
两次交战后,夏侯惇展现的实力可匹敌吕布。若换为关羽,二者胜负难料。
【生擒关羽】
作为读者,皆知关羽之勇猛,“温酒斩华雄”、“颜良文丑毙命刀下”、“孤身单刀赴宴”,皆是其扬名立万的战绩。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威名赫赫的关羽,也曾面临他人的追捕,陷入生死危机之中。
关羽骑赤兔马,持青龙偃月刀,理应难逢敌手。然而,他遭遇的是夏侯惇,故此战并未能取胜。
首次交锋时,夏侯惇手持长枪,与关羽正面相对。
许褚与徐晃曾分别与关羽交战,但即便二人联手,仍未能占据上风。
曹操遂遣夏侯惇出击,成功阻拦关羽。
此乃二人初战,关羽见夏侯惇之实力,甚感震惊。双方激战数十回合,夏侯惇攻势凌厉,未有丝毫退却之意。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逾数十斤,夏侯惇竟能轻易抵挡。更令人诧异,夏侯惇虽仅余一眼,却未见丝毫影响。
关羽见此情形,只得暂时退避,改道前行。夏侯惇紧追不舍,因曹操之命在身,誓要将关羽擒回。
夏侯惇与关羽激烈追逐,最终夏侯惇成功拦截关羽,并将其活捉。
关羽最不愿遭遇如夏侯惇般的将领,其既棘手又难以战胜。然而事与愿违,越是回避,越是碰面。
在曹操麾下时,夏侯惇便对关羽不满,常寻其瑕疵。曹操屡欲纳关羽为己用,故多偏袒,致使夏侯惇心生愤懑。
曹操赠关羽诸多宝物,众将心生不服。见关羽坚决推辞,他们更是嫉妒不已,心中充满羡慕与不满。
得知关羽即将离去,众人终于释怀,松了一口气。
关羽辞别两位嫂嫂后,曹操即刻下令追捕关羽。
关羽为寻刘备赴荆州,毫不留情斩挡路者。众多曹军将领,皆丧命于关羽刀下。
夏侯惇复战关羽,彼时怒不可遏,挥枪猛攻,致使关羽亦被逼退数步。
此次无援手,关羽独力试图击退夏侯惇。数十回合交锋后,夏侯惇仍无败象。
夏侯惇满心皆是求胜之志,此等武痴之态,就连关羽也束手无策。
面对无法逃脱的困境,关羽只能举起刀来,采取防御姿态。
最终,曹操释放了关羽,缘由是他需派遣夏侯惇处理要务,故允许关羽等人离去。
实际上,关羽也不禁松了口气,他未曾料到夏侯惇竟如此强大。
从武力对比来看,关羽昔日不及吕布,而夏侯惇能与吕布抗衡,因此,关羽亦应有此能力。
那对被誉为不败战神的赵云,其实力如何?而夏侯惇,又具备着怎样的战斗力呢?
【战胜赵云?】
谈及赵云之实力,皆源自其货真价实的胜利战绩。
赵云长板桥七进七出救阿斗,单枪匹马英勇无比;汉水之战,遭围攻仍率兵破曹,其勇猛表现,无疑使赵云成为三国时期第一名将。
为何称赵云两度不敌夏侯惇?其中是否藏有未明缘由?
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后,军中大将多持异议。为立足军中,诸葛亮需通过一战彰显实力。
诸葛亮提议联合孙权抵抗曹操,旨在奇袭南下的曹军,使其措手不及。
在博望坡战役中,赵云率先出击,担当先锋,与敌军将领夏侯惇展开交锋。
初时,夏侯惇心存忌惮,因闻赵云之名。交战之后,夏侯惇顿感赵云实力平平。
不仅如此,仅凭自己一枪便能令对方退却数步,实则外界对赵云能力的传颂有所夸大。
首次交锋,夏侯惇轻易击败赵云,令其败退而逃。
见此状,夏侯惇即刻驱马疾追,决心捕获赵云。
曹操闻赵云战败,心中未喜,反觉异样。
得知夏侯惇追击赵云,这种感觉愈发强烈,他立刻下令召回夏侯惇。
夏侯惇又一次“击败”赵云后,信心过度膨胀,再次紧随赵云深入敌境,全然不顾留守后方的大军。
曹操洞悉赵云意图,意在借赵云牵制夏侯惇,并无战败之事,皆是赵云布局,只为拖延夏侯惇。
大火随后击退了曹军,夏侯惇深感懊悔。
若两人交锋,胜负难料。连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也采用此法牵制夏侯惇,足见局势之胶着。
若赵云确有胜算,何必采用此等手段?
曹魏有位勇猛将领,却鲜为人知。原因在于他失去一目,被认为影响作战,故夏侯惇被限于后方,负责守护粮草。
夏侯惇对曹操极为忠诚,曹操逝世后,他继续竭诚辅佐曹丕,因此受到曹家厚待,最终得以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