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并不出色的“外来和尚”李德为什么会成为红军主帅?

易文爱历史 2025-03-06 06:27:04

能力并不出色的“外来和尚”李德为什么会成为红军主帅?

毛泽东穿红军服的标准照

前文《苏区时期,毛泽东为什么被打压?》讲到,李维汉在回忆录《回忆与研究》里披露,毛泽东在苏区时期被打压的真实原因就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威信无人能及,王明等领导人上台后,发现自己的威信远不及毛泽东,认为毛泽东是他们领导权的最大威胁。所以就想方设法打压、搞垮毛泽东,这样才能消除毛泽东对他们领导权构成的威胁。

所以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左”倾中央才会屡次派出“钦差大臣”前来中央苏区,一次次打压毛泽东,夺了毛泽东的党权、军权。尤其是“左”倾中央主要负责人BG于1933年2、3月间来到中央苏区之后,更是直接连烧三把火,企图彻底架空和压制毛泽东。第一把火是反“罗明路线”,第二把火是反“江西罗明路线”,第三把火就是要从职位上彻底架空毛泽东,彻底让他闲置起来。

之前,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是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的最高领导人,党的方面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政的方面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军的方面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在“左”倾中央的一再打压之下,毛泽东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被项英取代,等到BG来苏区后,BG作为中共临时中央的主要负责人自然成了中央苏区党内最高领导人。

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之职,也被“左”倾中央给剥夺了;最后,就连毛泽东担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也被“左”倾中央给分出一块——左”倾中央安排张闻天出任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给毛泽东唯一留下来的职务就是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这么一来,使得毛泽东成为完全徒有虚名的所谓的政府首脑。至此,毛泽东被彻底架空了。

毛泽东被彻底闲置起来,但他从来都不是抱怨和躺平的人,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之下,他还是竭尽所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1933年2月10日,BG代表中共临时中央,责成毛泽东负责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毛泽东只能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件事情上。当时,中共临时中央认为中央苏区有些地方划错了阶级,导致土地分配不合理,所以,必须开展“清查阶级和土地”的查田运动。

从3月开始,毛泽东在瑞金叶坪进行“查田”工作试点,然后在全中央苏区推开“查田运动”。到8月,毛泽东发表了《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就在毛泽东忙着搞“查田运动”时,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这时,BG代表的“左”倾中央来苏区不久,因而,王明的“左”倾中央还没能完全统治红军,红军内部各项工作仍然按照毛泽东原来制定下来的一套办法在运行。

朱德作为总司令、周恩来作为总政委、刘伯承作为总参谋长,按照毛泽东原来定下的对敌策略指挥红军作战。从1933年2月至3月20日,在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连续取得黄陂战役和东陂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5月8日,按照中共临时中央的意见,朱德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周恩来担任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

第四次反“围剿”(油画)

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都遭到失败,蒋介石痛定思痛,决定第五次“围剿”下血本,一是于1933年夏季,在庐山连续举办了三期军官训练团,训练中下级军官(含少数高级军官)7000多人,把他们作为第五次“围剿”的军队骨干。二是花重金聘请在德国军界德高望重、曾担任德国国防军总司令的赛克特担任“围剿”军事顾问。赛克特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建议蒋介石对红军实行“堡垒政策”。

赛克特的主张是,采用密集的碉堡群对中央苏区进行包围,再缓慢推进,一边推进,一边构筑碉堡。他信心满满地说,中共的统治区不过五万平方公里,只要每天推进两里地,不到一年,就可以全部吃掉中央苏区。为此,蒋介石制定第五次“围剿”的新策略,“战术上要取守势,即以守为攻;战略上要取攻势,即以攻为守”。这一次“围剿”,蒋介石铆足了劲,志在必得。

蒋介石看中了德国高参,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BG也看中了德国高参,认为“外来和尚会念经”,这位德国高参叫“李德”,也就是“姓李的德国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华夫”,意为“中国的男子汉”。李德1900年生于德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4岁的李德应征入伍,成为奥匈帝国军队的一名小兵,而那时,蒋介石的德国高参赛克特已经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两位高参地位悬殊。

后李德在作战中被俄军俘虏,送去西伯利亚。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李德加入苏俄红军。1929年春,李德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三年后毕业,被派来中国,在军事总顾问施特恩手下担任一名顾问。李德之所以会被派来中国,一是因为他有过街垒战经验,王明“左”倾中央要夺取中心城市,正需要他这样的“专家”前来指导;二是因为李德会英语和俄语,在中国工作比较方便。

三是因为李德有过地下工作的经验。李德一到瑞金的当晚,BG和张闻天就和他长谈,BG和张闻天都能用熟练的俄语和李德交流,他们俩在上海时就常常和李德见面,这番在中央苏区重逢,都格外高兴。BG认为李德来得正是时候,因为他不懂军事,又没人可以依靠,需要李德这样的军事高参与蒋介石的德国高参抗衡,可实际上,李德的军事履历和能力并不算有多出色。

在此之前,尽管共产国际对于派出来的李德的职权作过明确的指示,对李德的定位是,他只是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军事总顾问施特恩将军领导下的一位军事顾问。只不过是因为施特恩将军因故不能前往中央苏区,才把李德派来了。也就是说,李德本来只是一位“没有指示权力的顾问”,他得接受中共临时中央的领导。但奇怪的是,他一到瑞金就被BG委以重任。

根据李德后来在回忆录《中国纪事》中所述,当天晚上的长谈中,BG敲定了李德的职权:由李德主管红军的军事战略、战役战术领导、训练以及部队和后勤的组织等问题。换句话来说,BG一下子把红军主帅的职权赋予李德!这与共产国际对李德职权的定位完全背道而驰!BG要推翻毛泽东那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战略,他在军事上没人可依靠,只好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能力并不出色的“外来和尚”李德的身上!

李德

BG给李德选定的住处是瑞金沙洲坝一处稻田中央的一座庙,此处处于党团机关所在的下肖、政府机关所在的元太屋和军队机关所在的白屋子三个村的中央,且与这三个村的距离几乎相等,都只相距三百米左右。BG命人把这庙整理一番后,李德就成为这座“独立房子”的主人。BG甚至还特意给李德送去红军从国民党部队手里缴获的咖啡和香烟,李德对BG的安排非常满意。

安顿好李德后,BG就通知中革军委的委员们立即来李德的“独立房子”开会,他要向大家隆重介绍李德。当天的见面会由代理中革军委主席项英主持,除了还在前线的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以及重伤住院的王稼祥,毛泽东、刘伯承以及凯丰、BG、张闻天等人都参加了见面会。李德从BG那里,得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有极高的威信,也知道毛泽东受到了临时中央的排挤。

这次见面会,是李德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对毛泽东既好奇,又忌惮。由于他和中共临时中央的主要负责人BG是完全站在一起的,这就注定了他与毛泽东的冲突是早晚要发生的——也就在差不多这个时候,传来的中央苏区北部门户黎川失守的坏消息,而这件事就引起了他与毛泽东的第一次冲突。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前哨战正发生在黎川。

蒋介石筹备了数月,调集了100万大军,配上200架飞机,其中,50万大军专门用来“围剿”中央苏区。蒋介石第一步行动就是,派出陈诚的3个师直扑黎川县城。此时,朱德和周恩来正率领红军主力在福建作战,驻守黎川的是萧劲光的部队。30岁的萧劲光担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司令部就设在黎川。国民党军3个师气势汹汹直扑黎川的时候,萧劲光手里的兵力却少得可怜!

红军主力部队在福建作战,剩下的一个独立师又在一个星期前被调往峭石,萧劲光手里只有一支70人的教导队以及一些地方游击队驻守黎川。敌军进攻前几天,中央命闽赣省委和省政府撤出黎川县城。所以,当敌军3个师进攻黎川时,萧劲光只能率领教导队撤出黎川县城,退到城外60里处落脚。BG和张闻天等人得知萧劲光撤出黎川县城,黎川失守,他们顿感非常愤怒。

由黎川失守,BG马上扯到“罗明路线”,并扯到毛泽东头上,认为萧劲光不战而退,是在实施毛泽东的“过时了的游击战方法”,李德支持BG和张闻天的观点。但毛泽东认为,萧劲光做得对,敌强我弱,就应当放弃黎川,诱敌深入,在闽西一带与敌人周旋。中央命令萧劲光率部前往浒湾阻击敌军一个师,虽有红三军团协同作战,但此次作战最终还是失利了。

红三军团没打好,彭德怀主动向前总说明情况,申明责任不在萧劲光。但最终BG把战斗失利的过错强加到了萧劲光身上,撤了他的职并要审查他,李德也力主下令审判萧劲光。最终,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庭罔顾事实,仍然坚持判处萧劲光五年徒刑,还开除了他的党籍和军籍。毛泽东派贺子珍前去看望萧劲光,并告诉他,毛泽东认为他做得对,中央对他的处罚完全是错误的!这件事情也证明李德的军事能力非常一般。

第五次反“围剿”(油画)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其实早有三大预兆:一是毛泽东被剥夺了红军的指挥权,二是BG一下子把红军主帅的职权赋予李德!三是萧劲光被错误判处五年徒刑、开除党籍和军籍。尽管前线还有朱德与周恩来在指挥,但从BG胡乱处理萧劲光事件就可以预见到,要不了多久,朱德和周恩来的军事指挥权就会被BG收回而交给李德,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如此。这三件事情,其实已经预示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会失利的结局!

0 阅读:0
易文爱历史

易文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