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言孝道乃人伦纲常,可你曾细细品过其中之道吗?《黄帝内经》里“形与神俱”,和《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训诫简直就是古人给我们健康启示。个人认为,现在要是能把孝顺父母这事儿揉进日常养生,那才叫了解中医的智慧。
《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生于气”的理论,但你知道孝顺能当疏肝理气丸使吗想象下子女给爹妈捶背捏肩的场景——眉眼舒展肝气顺了,手脚勤快脾土运了。《弟子规》那句"亲所好,力为具",暗戳戳应和着医经里气机调畅的诀窍,以木子的经验来看,这种侍亲之道也叫养生之道。
中医讲求“五脏应五行”,家庭和睦,乃是天然温床。比如父母健康之时,朝夕问安,此乃固土以育金;老人家卧病在床,侍奉汤药,便是阳气的封藏。反观那些摔碗砸盆之人,表面看似家宅不宁,实则肝火上炎、心火亢盛一并而至,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其实家庭和谐能滋养身心,反之则易致脏腑失调,所以我们更应珍视家庭和睦。
《黄帝内经灵枢注》序言中“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这句话,真真是触动人心深处。你看《孝经》里的“温以补之”这四个字,从表面上来说是让添加衣物、侍奉饮食,可实际上却蕴含着艾灸关元、药熨督脉这样的温补之法;并且“和以安之”,简直就像是甘麦大枣汤平躁安神的实际操作指引
木子认为,古人在跨界融合方面,居然比现代人还要熟练得多。
侍亲五句
1,脸上带三分春风,可比平肝熄风管用,怒则气上;
2,小米山药粥养脾土,黑豆羊肉汤助于冬季养护,这些食补方子你得记牢了;
3,陪爹妈练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则阳气生嘛;
4,揉按足三里时须全心感受,指间行走的是脾之运力,心里存的是真意;
5,把老人念叨的"春捂秋冻"当传家金句,这方为现代颐养的灵感。
初级孝子,奉茶递药;中级孝子,能调和七情之绪;高级孝子,像叶天士那样,把侍亲汤药写成书。话说回来,这不就恰恰是《内经》“身心同步调养”吗?你若没悟透这层,那反倒与养生失之交臂了。
徐大椿(1693~1771)先生那句“治病要见天地人三层气象”,搁孝道养生里同样适用。侍奉双亲调的是家庭和睦,传的乃是康健文化,养的更是自身之根。此等颐养之道,既合《孝经》立身行道的教诲,又合医家正气存内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