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遇到的一些失眠的朋友,十个人里倒有八个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力壮者。白天被工作压力追着跑,耗干了精气,晚上抱着手机刷到凌晨。而且再加上宵夜中的高热量食物,堵着中焦,这样的话,这生理节律要能正常开阖,那才怪了呢。这年头谁还没点“屏幕依赖性”?
以木子的经验来看,首先当然是正气损耗。《灵枢》里讲到:“阳气尽则卧”,中医认为,熬夜熬到卫气根本守不住门户,寒湿自然乘虚而入。接着就是痰湿瘀堵的情况出现,哪样不是从这儿埋的根?其主要的是伤神,更别说虚火窜上来引发的代谢紊乱,整个就是白昼颠倒的恶性循环。今天木子来简单讲讲调行调息法,建议你尝试一下。具体操作三个关键点:1,调形之时,需先松腰胯,而且带脉穴一松,整个人便仿佛跟卸了铠甲一般。传统养生理论认为:舌尖微微地轻触上腭(硬腭前部),这门技巧可是大有门道的,并非叫你用力地顶在上颚那个位置,而是要像婴儿含乳那样自然。等到口中涌出甘露之后再咽下,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分泌的津液。2,调息建议,新手首先从散盘开始,让掌心劳宫轻轻虚触于丹田气海之位。于吸气之时,可遐想地之元气自足缓缓地窜升到头顶;而在呼气的时候,就如同春雪渐渐地化水,接下来归入丹田。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呼气的时长要比吸气稍微长一些,并且再多拖三拍,就像是秋风扫落叶那样,能够把白天的琐事全部都卷走。3,你应该明白,呼吸这门学问,关键在于一个“松”字。调神最易落入的圈套,便是“求静而致躁”。其实倒不如学习古人的“听息之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鼻腔气流的冷暖变化之上。你且慢慢细细地品味,于此木子不过多讲。这法子看着简单,实则有着“静则神藏”4个字,与当下所谓的神经科学等范畴所发现的冥想,有相似之处。其实现代人仅仅知晓跑步与撸铁罢了,压根儿不晓得传统文化中的“静能生阴”这一道理。瞧那传统太极文化中阴阳平衡的一黑一白,便应明了——动能够滋养形体,静能够涵养精神。子时倘若能够安稳地坐下以修身养心,长期坚持可体会到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