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竟然是间谍!他从法国偷了啥?

冷知识总局 2020-12-07 20:04:20

如果你对初中的化学还有记忆的话,相信你绝对不会忘掉门捷列夫这位化学领域的大佬。

毕竟化学周期表的那句"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实在是许多学生当年背诵的痛苦之一。

门捷列夫弄出来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但你不会想到的是,门捷列夫竟然会是一个间谍,专门偷技术的那种。

笔者说这话自然不是张口就来的,根据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成立的100周年庆典上的信息,该情报局的现任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透露:门捷列夫是俄罗斯19世纪最出色的情报人员之一。

那么这位伟大的化学家,作为情报人员到底窃取了什么信息或者资料呢?

笔者也来给你说道一二。

Ⅰ:无烟火药诞生

有一句话其实说得很好: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相应的祖国的。

门捷列夫在化学领域上的贡献自然不假,但别忘了除了科学家的身份外,他还是一个俄罗斯人。

最早在1845年,瑞士化学家舍拜恩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将充满了硝酸以及硫酸的混合物弄倒后,意外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不过后人更愿意将舍拜恩版的无烟火药称为硝化纤维,即一种简易版的无烟火药)。

但这种舍拜恩版本的无烟火药并不算稳定,甚至多次发生了火药爆炸事件,也因此世界上各国对于无烟火药进行大规模装备在枪械上是持谨慎态度的。

但哪怕如此,无烟火药已经开始有了取代黑火药的趋势,甚至促使后面的战争也开始发生了改变。

使用了无烟火药的后膛枪

科学技术无国界是真,但无烟火药这玩意促使后来的后膛枪出现甚至是自动以及半自动的步枪出现,这都促使各国必须得拿到并且掌握这项技术。

而让各国真正开始大规模列装无烟火药枪械,是1884年法国发明家P·维埃利在一次意外中创造而出稳定的无烟火药,或者说是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Ⅱ:迫切需要无烟火药的俄国

这种正式版的无烟火药出现后,相关情报很快就被摆上了各国情报局的桌上,而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烟火药的技术更是"刚需"。

因为当时俄国的枪械技术已经被卡在了一个瓶颈,步枪技术更是有多年没更新了,再这样下去"欧洲宪兵"的地位可能就不稳了。

很多人可能对于无烟火药到底有对牛没多大了解,笔者也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排队枪毙时代很大程度是以射速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而恰好黑火药就是限制射速的一大难题。因为黑火药子弹在燃烧发射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呛鼻是小事而往往发射几轮士兵周围就会全是黑烟,连敌人在哪都难分清。

排队枪毙时代的步枪是如上图这样的,效率往往很低

而无烟火药,则恰好是克制这个缺点的一大利器,说白一点在排队枪毙时代,无烟火药步枪就是比黑火药枪械牛,无烟火药和黑火药对上那叫完胜也不为过。

而再拿机枪来举个例子,其实最早的手摇式加特林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就被发明了出来,但制约机枪发展还是火药问题。

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大概在十九世纪中期就有了

采用了黑火药的手摇式加特林没打几轮,就有可能被黑火药燃烧产生的残渣给堵住枪膛,然后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可以说无烟火药可能是限制机枪发展的最后一道难题。

说了那么多,相信你也对无烟火药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有了一个了解了吧?

因此无烟火药对于俄国来说,是刚需也是一种必需搞到手的东西。

某个游戏中的前膛枪演示,可以看出黑火药的缺点

但奈何法国对无烟火药这项独家技术捂得严实,即使俄国曾多次派遣间谍想要获取这项技术,结果都是未能有所获。

直到,俄国决定派遣著名的化学家 季米特里·门捷列夫以学术交流之名前往法国以试图拿到无烟火药的技术。

Ⅲ:间谍门捷列夫

1890年,已经66岁的门捷列夫在俄罗斯帝国军事部的指示下前往了法国,准备与法国同行来一场"学术交流"。

沙俄军方其实一开始并不看好门捷列夫,毕竟连专业的间谍都没能弄到无烟火药的配方,一个快七十岁的老人就更难了。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门捷列夫还真成了。

通过与法国化学家的交流中,门捷列夫慢慢获取了无烟火药配方的关键信息。

最后门捷列夫通过获取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化学知识成功复制出了法国的无烟火药配方。

这个六十六岁的老人,通过自己的"间谍行为"让俄国的枪械技术再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保住了俄国的"欧洲宪兵"的位置。

Ⅳ: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

可能大多数人对于科学家的认知是无私,为人类进步大公无私风险的角色。

但实际上,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大多数都是有自己的立场,为祖国贡献多于为世界风险的角色。

也应景了那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

门捷列夫的纪念碑

如果按照科学家的角度来批判门捷列夫,那他的行为无疑是自私且不正义的,毕竟间谍行为属于窃取走了别的科学家的成果,怎么看都称不上正义对吧。

但如果站在一个沙俄国籍的爱国者身上,这一切就显得很正常了。

毕竟爱国者,先是可以为祖国付出一切,后面才是自己其它的身份。

笔者认为门捷列夫身上的爱国者身份是高于科学家身份的,不然他一个大化学家也不会真跑去干偷资料这种"掉份"的事情了。

如何看待门捷列夫的行为,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他身上的角色,或者说你如何看待科学家的身份

或者说,你认为科学家应该是以“科学至上”为中心,又或者应该为祖国发展而搞科研?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0 阅读:12
冷知识总局

冷知识总局

来,偷偷告诉你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