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这两天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大概意思呢就是指美军在二战结束后建立的“莱茵河牧场营地”,也就是吃瓜群众所熟悉的莱茵河大营中有超过七十五万德军俘虏死于此。
这可把笔者给震惊的目瞪狗呆啊,要知道死了七十五万德军是个啥概念?
二战西线打了五年,也就是这个数字,斯大林格勒战役五个月死亡的德军也就七十万出头的样子,可这小小的莱茵大营中就死了超过七十五万德军俘虏,反正笔者是不信的。
再拿理性逻辑推理一下,莱茵河大营中的三个月时间中死了七十五万人,那么平均一天死亡的德军俘虏那就是超过了八千三百人了。
每天死上八千多个德军俘虏,就算是挖坑每天也得挖个万人坑了,估计纳粹都不敢说自己的焚尸炉够用。
但就是那么奇怪,每天死了八千多人,战后没有半个德国俘虏跑出来“揭露美国的丑恶”,德国官方也屁都没放一个,美国死对头苏联也没出来曝光“民主灯塔”的老底裤,莱茵河大营周围的居民也表示不知情。
难道美国真的在掩盖消息上那么牛?反正笔者是不信的。
虽说不信吧,但笔者既然是搞历史的,出于严谨也不能像那群张嘴就来的无良自媒体一样,得找出一些靠谱点的数据是吧。
笔者今天要聊的,就是二战后中的莱茵河俘虏营死了七十五万德军这个数字到底对不对,莱茵河俘虏营中的德军待遇如何,以及莱茵河俘虏营中的真实死亡数字,这三个方面。
感兴趣的吃瓜群众,还请接着往下看。
Ⅰ:莱茵河俘虏营中真的死了七十五万德军吗?最开始冷局看到那个号称莱茵河大营中死了七十五万德军的帖子,是完全当作笑话来看的。
但奈何对方跟笔者辩的有理有据,好家伙还给我拿出了多条引用数据,这才让笔者对“七十五万”的这个死亡数据产生了一点质疑。
既然对方能拿出引用,那笔者自然也得去找数据对吧。
然后笔者就发现了最早出现“七十五万”这个数字的,是来自加拿大的作者James Bacque于1989年出版的《其它减损: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下解除武装的德国士兵大规模死亡背后之惊人真相》的一书中。
《其它减损》一书
这本书光看名字就好像有点国内“震惊自媒体”的意思,但现实也差不多如此。
为啥笔者会这样说呢,因为这本书中实在有些歪曲真相的意思,James Bacque在书中用的最常见套路就是将“非正式释放”的德军战俘也列入“其它减损”的范畴内。
再给吃瓜群众说直白点,那就是James Bacque在这一书中将被释放的德军也给列入了死亡的数据中了,而“其它减损”在美国俘虏营记录中的原意其实为战俘死亡或逃跑才会被计入“减损”的数据中。
再说说该书作者James Bacque的背景,这货是加拿大的小说家,而且压根就不是历史相关专业出身的,而在大致阅读了他写的《其它减损》一书,再配合相关的官方数据食用就几乎可以肯定这货是在玩“沸腾自媒体”那套了。
这货是1989年出版的《其它减损》一书的,而在1992年就又有人出版了一本名为《艾森豪威尔与德国战俘:事实对虚构》的“反怼文”,然后James Bacque的那本书就基本在西方没人看了。
但在国内部分不良自媒体的传播下,这本早在国外名声都臭了的“历史小说”就这样成了美国在莱茵河大营屠杀七十五万德军俘虏的准确依据,这是让笔者稍感无奈的地方。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笔者觉得有一个帖子对“美国莱茵河大营中屠杀德军”的事件说得很贴切,那个帖子名叫《一个加拿大作家是如何屠杀一百万德国兵的》。
没错,干掉这七十五万乃至上百万德军俘虏的不是美军,而是那个大笔一挥的加拿大作家James Bacque。
Ⅱ:德军俘虏在莱茵河中的真实待遇如何?虽说美国在莱茵河大营屠杀七十五万德军是假,但里面的德军俘虏的待遇也真没好到哪里去就对了。
先来说德军俘虏在莱茵河大营的住所环境,这来源于某个德军俘虏的自述:我通常躺在地面上,天热的时候我就爬进地洞里……我们这种没有住所、没有毛毯和帐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呢?曾经每名德军都有遮风挡雨的住所……我们唯一的愿望是在关押六个星期后,能有点东西遮雨。
莱茵河大营的照片
除了恶劣的住所外(或者说没有住所),这些俘虏同样缺少必要的卫生环境。按照那些俘虏的说法就是:“营地只有一条大阴沟,大家都蹲在旁边解决身体需求问题。”
而莱茵河俘虏营的条件都这样差了,这些俘虏想要擦屁股自然是别想要卫生纸了,用得都是帝国马克的钞票。
再来说说其中最关键的食物一块:以当时的雷马根营地为例,在最初的时候每25名德国士兵仅仅能分到一条面包,而到了盟军的物资稍微充裕了也只是十名俘虏分一条面包罢了。
而有面包分的俘虏营已经算好了,在巴德—克罗兹纳兹由于面包断供长达六个星期,还造成了德军俘虏营的骚动,而在面包恢复前巴德俘虏营的食物定量为“三匙素材、一匙鱼、一到两篇西梅干、一勺果酱以及四到六片饼干。”
根据相关专业人士推测,这些食物能提供的热量大概在800卡路里左右,而一个成年男性即使在没有任何劳作的情况下,身体所需的基础代谢也不会少于1200卡路里。
也因此大概在五个德军俘虏至少有一个是瘦骨嶙峋的。
并且在部分俘虏营中,由于食物短缺让许多德国人跑去挖蒲公英以及荨麻等来熬汤,甚至发展到后来挖出能吃的东西就往嘴里塞的情况,而这也导致了许多俘虏营爆发了痢疾。
不过其实莱茵河大营中最紧缺的还是水资源。
根据德国坦克修理工乔治·韦斯回忆道:在长达三天半的时间中,我们完全没有水用,我们只好喝自己的尿,虽然味道很难闻但那又怎么样,尽管我们从铁丝网外就能看到莱茵河也无济于事……“
在巴德—克罗兹纳兹营地中,5.6万的德国俘虏却只有一个水龙头;在布德瑞五个水龙头要供给7.5万俘虏饮用,但美军也仅仅只在晚上的一个小时才会放水。
在俘虏们质问美军的时候,一个指挥官如此说道:“这样他们就会永远失去当兵的乐趣。“
总之,这些在莱茵河大营中的德军俘虏的日子绝对不算好,大概是游走在半死不活的边界上吧。
Ⅲ:莱茵河大营的德军真实死亡数字是多少?根据美国官方给出的莱茵河俘虏营中的死亡数据是4537人,而莱茵河大营中的德军俘虏是超过了一百万的,也就是说美国官方给出的德军俘虏死亡率大概不到0.5%。
这个数据靠不靠谱呢?笔者觉得不太靠谱。
德国人根据世界各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档案推测出的数据,整个二战后死亡的德军俘虏在40—50万人,而其中大多数死于东欧地区。
至于莱茵河大营中的德军俘虏准确死亡数字,很遗憾笔者没未能找到相关数据。
不过许多西方的史学界的著作中大致认为这个数字应该在4,000—50,000人,取个中间值的话可能是几万人会稍微靠谱点。
最后还是强调一点,别再信什么美国人在莱茵河大营中弄死了几十万上百万德国俘虏这种鬼扯的东西了,还是那句少看点地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