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二〇四)孔子论治道:国政家事

翻蓁熙 2024-04-13 17:56:49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有退朝回来。孔子问:“今天怎么来晚了?”冉有回答:“有政事讨论。”孔子说:“只是季氏家事吧。如果是国政,我虽然没有被任用,也能参与知晓。”

-- 原典出处《论语 · 子路篇第十三》

冉子退朝章,应该是发生在孔子晚年返鲁后,冉有当时担任季氏宰,所谓“退朝”,应指退于季氏的私朝。

冉有退朝后,来到孔子处,孔子奇怪,今日来得比平日要晚,故问“何晏也”?

冉有回答说:“有政事讨论。”孔子纠正:“只是季氏的家事吧,如果是国政,我虽然没有被任用,也能参与知晓大概。”

孔子晚年归鲁,鲁君尊之为国老,相当于国君的顾问。所以,如果有国政,肯定能够从鲁君那里听说,此时既然未闻,显见冉有所议并非国家政务。

周礼对“政”与“事”有明确规定,在朝为政,在家为事。在朝廷处理的是政务,在大夫之家处理的是事务。“政”与“事”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国政,一个是家事。

冉有的回答,把季氏私朝等同于国家公朝,混淆了政与事,公与私。虽然事实上,由于季氏专权,架空鲁君,鲁国的政事实际上已经被季氏掌控,议于季氏私朝的也可能就是国政,比如《论语》中提到过的季氏旅泰山、用田赋、伐颛臾这些大举措。

冉有无心之语,孔子即刻予以纠正,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在孔子看来,这可不是小事,君子不苟言行,而教育就在点点滴滴之中。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孔子的小题大做,表面看来是纠正冉有口误,实际矛头直指季氏,以此表达对季氏专权的不满。通过教育冉有,警告季氏,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这章是孔子正名思想的表达,正名思想认为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能事成。事欲求其实,必先正其名,正名在求实之前。

这章也是一个现场教学案例,学生时时在老师面前请教,老师则根据言行,随事随机给出教诲。想那政与事,公与私的道理,身为政事科高弟的冉有怎会不知?只有在切身实践之时,才能知晓分寸火候的把握。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