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羽羽
编辑|t
引言越南人有多别扭?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在国内大肆宣传,说是越南赢得了胜利,还专门办了个展,纪念“胜利”。可偏偏,这胜利纪念馆里一个字都不敢写“中国”。
你说,这得多“赢”,才怕提对手的名字?结果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越南历史教授都看不下去了,一开口,三句话,把他们这套说法拆得体无完肤。

1979年那场战争,越南国内现在叫它“保卫北部边境战争”。说起来,光听这名头,就感觉他们是遭了殃、受了欺负、最后还奋起反抗成功了。敌人是谁?不说。怎么打的?含糊。结果呢?他们赢了!
越南河内有家军事历史博物馆,2015年去看,那块展区小得可怜,一排模糊的照片,两套旧军服,角落里挂个“1975-2011年重建卫国时期”招牌,看起来就跟顺带提一嘴似的,只放了几张照片,什么多余的介绍都没有。
可四年后,2019年,那块展区突然翻了身——重新装修、展板焕新、气氛庄重。里面挂满了宣传画和英雄人物事迹,还特别高调宣传了一个叫黎廷政的士兵,说他是“首位在北部边境牺牲的烈士”。
这个黎廷政牺牲的时间,竟然是在1978年,也就是说战事正式打响前几个月。他的牺牲被包装成战争爆发的“序章”,这编剧手法,不输电影开头那几分钟。
更绝的是,展览里明明讲的是中越战争,偏偏全程不提“中国”两个字。敌人是谁?没说,只说是“北部边境”,提到敌人也只使用“địch”(敌人)“thù”(仇敌)这样的说法,简直像在讲一场跟谁都没关系的局部摩擦。

越南政府这套话术,用得真溜。不说你名字,回避具体战场,只讲“我们英勇”“我们牺牲”“我们胜利”。结果就像《三国演义》如果不提曹操和刘备,只说“有一帮人打了一仗,然后我们赢了”。
这种宣传方式还真不是一时兴起。越南党媒、学者、老兵口中的“胜利记忆”,逐年强化。对外,他们宣传“击退侵略”,对内,他们说“坚定不移保家卫国”。听起来,越南仿佛真在那场仗里打出了一场民族史诗。
但真相是这样的吗?退一步说,中国当年打进去、打出去,越南北部城市被夷为平地,几十万军队灰头土脸。怎么就成了“赢了”?
那场仗,到底谁赢谁输,真的只是越南自己说了算?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连韩国教授都听不下去了的那三条质疑。

(首尔国立大学越南史教授 马丁·格罗斯海姆)
二、韩国教授三句话,拆穿越南“胜利幻觉”不是中国人说话算重,而是外人开口才更显分量。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教授,看了越南近年来越来越热闹的“胜利叙事”,终于忍不住开怼。他的三句话,直接戳破了越南那层薄薄的“自信”外衣。
第一句是:“你们连‘中国’都不敢提,这哪像打赢了的样子?”
这话一针见血。你说你打赢了,可你展览里、资料里、新闻稿里,全都不敢提对手名字,连“中越战争”四个字都不出现,全靠“北部边境”这种模糊说法糊弄。真打赢了,按理说早该敲锣打鼓、立碑竖志,可偏偏最关键的“对手”被消音了。就像你说你赢了一场拳击赛,结果连对手是谁都不敢说——不是你赢了,是你怕了。

(越南博物馆的介绍)
第二句更犀利:“你们国内媒体全体缄口,这场仗真值得炫耀吗?”
越南国内官方媒体平时对那场战争讳莫如深,纪念日悄悄过、新闻只提“纪念革命先烈”,不敢深讲细节,更没人敢分析战果。要知道,一场真能赢的仗,谁不愿意高调炫耀?
可越南偏偏选择了“轻描淡写”。这就像一个学生考了高分,连成绩单都不敢晒,理由只有一个——这成绩不经查。

第三句最扎心:“连士兵遗体都不收,你真觉得自己赢了?”
这句话背后是个冷冰冰的事实:中国在战争后主动收殓了自家阵亡士兵,并多次尝试归还敌方遗体。而越南方面却对中国烈士遗体避而不谈,更没有主动接收双方阵亡者的信息或提出归还。
直到30多年后,越南老兵才纷纷自发去寻找战友遗体,越南官方却始终无动于衷,直到国内舆论顶不住了,才出来附和两句。
在任何一场战争里,能否妥善安置死者,不只是人道问题,更是胜败分明的态度表现。
如果真赢了,为什么连个收尸的勇气都没有?韩国教授的这三句话,说白了就是:你既不敢说、又不敢讲、还不敢收,这叫赢吗?
听完这三问,估计越南的“胜利记忆”也该脸红了吧?可问题又来了:中国当年打这一仗,打了什么?撤得那么干脆,是不是“打不过”?下一段,说说真正的结局。

1979年,中国动用几十万大军,短时间内突破越南边境防线,直接推进百公里,摧毁了谅山、老街等主要军事基地,然后一声不吭,整装撤退。
从军事逻辑看,这不是没打赢,而是“点到为止”。目标不是占领越南,而是“教训”。这点,邓公在对外交流中早有明确表态:“小惩大诫,教训它一下。”
为什么要教训越南?原因不复杂。越南当时仗着苏联撑腰,出兵柬埔寨,频频破坏中越边境和平,想搞“印支帝国梦”,不仅直接威胁中国南疆安全,还与中苏裂痕再度拉宽。这场仗打的不是越南,而是给苏联看的,也是给整个东南亚看的。
而这一仗的后果呢?越南边境城市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摧毁严重,全国战备经济濒临崩溃。最惨的是,越南在此后十多年中陷入经济困境,外交孤立,苏联又自身难保,只能苦熬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开始转向。

中国方面呢?边打边撤,全程不贪一寸地。战士牺牲悲壮,但战略目的达成:越南从此不再越线、苏联不敢贸然南下、柬埔寨问题逐渐朝着对华有利方向解决。
所以你要说“谁赢谁输”?看看战后谁被孤立、谁被制裁、谁被迫调整政策,答案就明明白白。
越南用“保卫北部边境”换来一点民族尊严的错觉,但失去的是十年国家命运的沉重代价。而中国,付出是沉痛的,但该亮的牌亮了,该传的信号传到了。
那场战争,只有一个清醒现实:中国没打算留下一兵一卒,却给越南留下了40多年都洗不干净的“胜利”幻觉。你说,对于越南宣传的这种胜利,是褒奖,还是讽刺?
参考资料:军事历史研究部、军事图书馆等编著.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第一卷).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
越南人如何开始回忆一场被遗忘的战争.威尔逊中心.2021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