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另一件开心的事就是为大队办电。
我们下乡时还没有电灯,1969年的正月十五刚过,大队就决定抽调几个人采办电力器材,我们队的张队长和我是其中的成员。当时买几斤“洋钉”都需要批件,更别说电力器材了,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从县里跑到市里甚至到省里找关系搞批件,附近的县城,甚至是吉林、长春,能跑的地方都跑了,能找的关系都找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102066ddb44b745733bd36f9a56a9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省钱,我们住最便宜的旅店,当时简陋的旅店大多都有臭虫、跳蚤,咬得我们整宿都睡不着觉,被咬的地方痒得厉害就使劲挠,结果挠破了、感染了,化脓流水,到医院简单处理一下,又开始跑五金器材商店。
有一次在农安住浴池,洗澡时我和队长的钱被偷了,我不顾脸面,以知青的身份如实相告,博得几个好心人的同情,给我们凑点钱和粮票,勉强回到家里。父亲知道后,把当时家里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我和张队长又出发了。
经过几个月的奔波,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到处求助,终于把所需的电力器材买回来了,灌溉水田用的泵拉回来,变压器安上。当电灯亮的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激动的眼泪,这是开心的眼泪。
1968年深冬的一天,突然接到通知,凡是身体好的男生一律带上棍棒、手电筒到大队集合,我因生产队有事没有去。据说,有一个集体户在江东购买的木材被一个冒牌的木材检查站扣留了,这个所谓的检查站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批准,是当地生产队伙同当地集体户私自设立的,他们对由东山经过此地拉木材的马车一律扣留,罚没木材还罚款,我们集体户的人和他们论理还遭到殴打。
大伙听完义愤填膺,傍晚就聚集了全大队近四百人,吃过晚饭,排成四路纵队浩浩荡荡地开过江去,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检查站”所在地的溪河公社街里来回走了两趟,显示我们的实力和决心。
当地得到消息后也聚集了不少社员和集体户的知青,双方接触后没说几句话就打了起来,这次有不少人受伤,由于我们人多,不但抢回了被扣木材,连其他被扣木材也全部拉回,大家高声放歌凯旋而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01ac878ffe26c44249bdb8bfeec0a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此次事件是我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来发生的较大一次事件,涉及吉林、长春两个地区,两市领导都无法处理,只好上报省里。省里派下调查组进行多次调查,由于在那特殊的年代,最后只发个通报,警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后就不了了之了。
1969年的冬天来到了,我们也搬进了自己亲手盖起的三间草房。这年的冬天格外冷,为了屋里暖和,我们把炕烧得烫人,但在屋里棉袄、棉裤全副武装仍觉得凉飕飕。一到晚上,头半夜还行,到了后半夜就被冻醒,不但棉衣裤上身,连狗皮帽子都戴上才能勉强入睡。早上醒来,胡子上、帽子的毛上全是霜。半夜起来上厕所外面太冷,只好往洗脸盆里尿,结果早上起来一看盆里的尿都冻住了。
为了屋子暖和,我们就拼命烧炕,一次炕上的席子连同多床被褥都被烧着了,只有炕梢的两套被褥幸免。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女生们经常偷偷哭,作为男子汉的我们强忍着泪水往肚里咽,发誓要坚强地面对。
由于我们不会保管粮食,苞米和水稻全发霉了,做出来的大饼子一股怪味,米饭也有一种药味。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我们还要早早起来刨粪干活。这时我们多想回家啊,但我们一个也没有走,红军长征时连死都不怕,我们还怕困难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终于熬过了这个残酷漫长的冬天,迎来了春天的明媚阳光。我们也成熟了、成长了。
当年集体户的知青生活中,最秘密的事就是搞对象了。
那时比较封建,都是偷偷写信,互相表达爱慕之意,表面根本看不出来,偶尔约出去也只是说点儿悄悄话。有一次,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两人约到干渠坡下说悄悄话,忽然女生肚子疼,没办法,男生给她揉揉肚子,结果被一个放牛娃看到了,传得满城风雨,女生的母亲知道后坚决要给女儿转户,哎
1969年的春节我们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们西面的大山里有一个集体户,那里有我一个要好的朋友,春天见面时他给我讲了一个秘密而真实的事。
春节前后,他们为了保暖,男女生都搬到一个屋里,住在一个炕上,结果谁也不好意思挨着女生睡,女生也是如此,没办法只好每天抓阄决定。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女之间没有半点越轨行为,有的只是朴实而真挚的同学情谊。我的朋友偷偷告诉我,一天晚上他挨着一个女生睡觉,夜里那个女生翻身时,突然把大腿压在他的身上,把他惊醒了,他动她不是,弄醒她也不是,只好忍着。那时候的人们是多么的单纯。
1970年初夏,突然传来了城里招工、知识青年返城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我们刚刚适应农村的生活,准备在农村干一辈子时,这消息使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各户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奔走相告,传播这一特大的喜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33eb6491aac1416a8dc54022f2f89b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个招工指标终于下来了,谁先走,让谁走,按表现还是比家庭困难?大队领导和小队领导商量后让由集体户自己决定。推举谁先走?大家都举棋不定。后来就集体投票选一个,最后大家选出一个年龄最大、家庭又特别困难的女生,大家经过讨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填表报批,一切顺利。
此后,知青返城的序幕正式拉开,1971年初我也顺利返城,结束了我的知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