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粗心马虎,揭开背后2大原因,3招帮孩子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

敖爸聊教育 2021-04-15 23:33:01

孩子做题和考试粗心马虎?这是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问题。

这不,我一位亲戚家的孩子在上次语文、数学考试中就因为粗心马虎而被扣了本不该被扣的分数,导致成绩不理想。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作业错误率高、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并不全是孩子没有掌握好相关知识,而是因为种种的粗心马虎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丢了分确实很可惜,也因此常常招来父母的一顿数落。

可被父母数落了一通之后有用吗?可以很肯定地说,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单纯地指责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如果我们不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孩子在下次做题或考试还是会粗心马虎。

所以,我们需要找出一条解决此类问题之道。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如何解决孩子粗心马虎的问题。

01 孩子在学习上粗心马虎的具体表现

要解决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粗心马虎有哪些具体表现。下面来总结孩子在语文和数学学科上比较常见的粗心马虎表现。

1.不注意审题,拿到题目或卷子就想当然地下笔答题,很多时候答非所问;

2.思想走神,看错题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经常性漏字、漏行,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4.语文上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数学上能算对过程却写错答案;

5.写作文时忘记写题目,出现格式错误等等;

6.做完之后不认真检查。

以上六点是孩子比较常见的粗心马虎表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在写作业和考试中粗心马虎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其具体成因。

02 孩子写作业、考试粗心马虎的两大原因

孩子粗心马虎有两大成因,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是孩子不认真、不思考、不检查。

不认真、不思考、不检查这三个毛病是孩子粗心马虎的主要原因。

第一,不认真。这问题主要出在孩子的学习心态过于浮躁和不认真上,以致迟迟不能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而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的孩子,即使小手握着笔、眼睛看着作业本,都难以做到专注,粗心马虎在所难免。

第二,不思考。有些孩子在写作业时为了赶时间,经常跳过思考这一过程,直接进入到做题阶段,这种坏习惯反而让孩子养成急躁、易出错的心理。

第三,不检查。有些孩子由于担心浪费时间,不仅用敷衍的态度去写作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粗心马虎的坏习惯。而且在写完之后也没有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

二是孩子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有些孩子粗心马虎的原因在于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其直接后果就是在做题时容易出错,或者说不容易发现自己在某个做题步骤中的错误地方。

03 三招帮孩子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

父母此时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呢?相信有不少父母觉得不断重复提醒孩子是个好办法。

但实践证明,我们如果只是不断地重复提醒孩子要认真、不要粗心、不要马虎,通常是收不到什么效果的。原因在于这种重复提醒缺少具体可执行的方法,孩子并不明白要怎么去做,稀里糊涂的,最后还是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我看来,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建立一种教育观念,这就是我们不能只盯着最后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要更关注孩子整个的学习过程。

第一招:关注孩子是否把字写得工整。

我们在总体上不要求孩子的每个字都要写得像字帖那样漂亮,但至少要做到把字写得工工整整,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也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此外,养成这种习惯的孩子,一方面更能做到专注,另一方面更能端正学习态度。道理也很简单,不专注就不可能把字写好的;同样,不端正学习态度,也不可能认认真真地把字写工整,常常是敷衍了事。

第二招:引导孩子看清题目,想清楚后再下笔。

在做题时不认真读题和审题,特别容易出现错误。有些孩子出于赶时间的目的,习惯于拿到题目之后,想都不想就急着下笔,实际上越急越容易出错,越急效率越低,欲速则不达。

古人讲,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看清题目、想清楚之后再下笔的好习惯,这样能避免考虑不周全的错误。

第三招:督促孩子每次做完后要从头认真检查的习惯。

很多孩子没有养成检查对错和有无疏漏的习惯,还有一些孩子能意识到检查的重要,但在具体如何检查上不得法,通常是跳跃式的检查,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地检查,这种毫无章法可言的检查方式必然会产生问题的“死角”,比如一些错误恰好就因为跳跃式检查而错过了。

结语

细节决定成败。粗心马虎虽然是学习上的大问题,但这种问题其实大都和细节被忽视有关。

总的来说,我们一要引导孩子认真书写,避免因为字迹潦草而出差错问题的发生;二要引导孩子每次要认真读题和审题,想清楚再写,避免因为急躁而出差错;三是做完题目之后要认真检查,而且是从头按照顺序、一个不落地进行检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帮助孩子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阅读:498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