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是血脂的“炸药桶”?医生提醒:要想血脂稳定,这俩东西少吃

涵畅随心养护 2025-03-31 14:00:54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2019.

古人有云:"药补不如食补"。在众多滋补养生的食材中,银耳以其滋阴润肺、益气养颜的功效,深受大众喜爱。尤其是夏日炎炎,一碗冰糖银耳羹更是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近期一则"银耳是血脂的炸药桶"的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对于血脂偏高的人群,日常饮食中又有哪些食物需要格外注意?

银耳,学名白木耳,被誉为"菌中之冠",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翻开中医典籍,银耳具有滋阴润肺、益气安神、养胃生津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肺燥咳嗽、津液不足等症状。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银耳富含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作用。

那么,这样一种被传统医学和现代营养学双重认可的食材,为何会被冠以"血脂炸药桶"的不名誉头衔?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从营养成分来看,银耳本身脂肪含量极低,每100克干银耳中脂肪含量不足0.2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银耳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特别是β-葡聚糖,这种物质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潜在作用。多项研究表明,适量食用银耳不仅不会升高血脂,反而可能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

问题的关键在于食用方式。传统的银耳羹通常需要添加大量白糖或冰糖来调味,有些家庭甚至会加入高脂肪的炼乳、椰奶等材料来增加风味。正是这些额外添加的糖分和脂肪,才是导致血脂升高的真正"元凶"。

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体内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从而引起血脂升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添加糖摄入量正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量。长期大量摄入精制糖,不仅会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除了糖分,我们日常饮食中还有另一类食物需要警惕——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加工食品。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工氢化植物油中,常见于各类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饼干糕点、奶茶等。

大量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会显著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水平,是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每天摄入2%的热量来自反式脂肪酸,冠心病风险就会增加23%。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建议将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总能量的1%以下,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这一标准更是严格。

血脂异常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的一大隐患。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脂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与脂肪肝、胰腺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要保持血脂稳定,除了少吃糖和反式脂肪外,还应当建立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多方面。从饮食角度来说,应优先选择天然、少加工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合理控制总能量,保持健康体重。

回到银耳话题。银耳本身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材,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网络上的片面言论而对它"谈虎色变"。对于血脂偏高的人群,可以尝试不加或少加糖的银耳食谱,如银耳炖雪梨、枸杞银耳汤等,搭配天然水果的甜度替代精制糖,同样美味且更为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强调多样化、适量性和均衡性。没有所谓的"完美食物",也没有必须"完全禁忌"的食物(特定疾病的饮食治疗除外)。关键在于整体饮食模式的健康与否,而非单一食物的好坏。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夸张的健康信息和饮食建议,动辄将某种食物描述为"毒药"或"神药"。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观点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可能误导公众,导致不必要的恐慌或不合理的饮食行为。

健康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面对铺天盖地的健康信息,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学会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尽量参考权威医学组织和专业机构发布的指南和建议。同时,认识到个体差异的存在,不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对于已经确诊血脂异常的患者,饮食调整只是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血脂异常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状态,治疗目标不仅是使检验指标回归正常,更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整体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食物的"禁忌",如"高尿酸不能吃豆制品"、"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等。这些说法往往过于绝对,忽略了食物的整体营养价值和个体差异。科学的健康管理应当基于循证医学,而非道听途说或个别案例。

对于健康人群,保持规律体检,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干预"至关重要。血脂检查应当成为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高龄、肥胖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

在预防血脂异常方面,饮食调整是基础且有效的手段。科学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模式和得舒饮食模式(DASH)对维持健康血脂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这些饮食模式共同特点是富含蔬果、全谷物、鱼类、坚果,限制红肉、加工肉制品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除了饮食干预,规律的体育锻炼也是维持血脂健康的重要手段。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能有效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是国际上普遍推荐的基本运动量。

回归本质,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并非只是为了一张漂亮的检验单,而是为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应被夸张的健康信息所误导,也不能对健康风险掉以轻心。

结语:银耳并非血脂的"炸药桶",过量的糖分和反式脂肪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隐形杀手"。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科学认知、理性选择、坚持适度原则,才是长久之计。

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坚持的生活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纷繁复杂的健康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之道,享受平衡而愉悦的生活。

-1 阅读:185
涵畅随心养护

涵畅随心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