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技术要点与效益探讨

秦柳钱 2025-01-09 21:18:33

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技术要点与效益探讨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 “蓝色粮仓” 科技创新专项 (2018YFD0901704); 江西省绿色优供增效专项 - 设施化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360000243188887012506)

程超等

鲟鱼属于最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类群之一, 由于其经济重 要 性, 它 们 在 水 产 养 殖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作用 。 随着鲟鱼的规模化养殖, 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 2023 年我国鲟鱼养殖总产量达 1. 49 × 10 5 t 。 西杂鲟是以施氏鲟 (Aci⁃penser schrencki) 为 父 本, 西 伯 利 亚 鲟 ( Acipenserbaerii) 为母本杂交形成的鲟鱼品种, 其具有耐低氧、生长快、 抗逆能力强等优点, 目前在我国广泛养殖 。 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 具有养殖成本低、 场地限制小、 管理方便等诸多优势 , 在西杂鲟养殖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国内尚无人报道。

本文通过开展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西杂鲟的养殖试验, 从场地建设、 养殖管理、 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西杂鲟在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的技术要点和经济效益, 为高密度养殖西杂鲟探索新模式。

1 场地建设

陆基圈桶规格为直径 8 m、 高 1 m 的圆柱形镀锌板圈桶, 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进行安装。 圈桶外侧为镀锌板, 板块强度可支撑鱼池内水压; 内侧和底面共用一块帆布铺设; 圈桶底部呈现一个中间低、 四周高的锅底形底面, 这样有利于排污; 底面中央为排水口与预先铺设的 PVC 排水管道相连。

2 水源水质

水源为山泉水, 无污染, 水温常年保持在 10 ~25℃, pH 7. 0 ~7. 5, 溶氧 6. 5 ~7. 6 mg/ L, 符合鲟鱼养殖的环境要求, 同时水源水质也符合 《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 中的相关规定, 采用流水养殖。

3 养殖池的消毒

使用之前进行陆基圈桶消毒, 首先灌满水浸泡 5~7 d 后将水排出, 晾晒 2 ~3 d 后重新灌水, 接着用浓度为 10 ~20 g/ m 3 的高锰酸钾均匀泼洒全池, 浸泡1 d 后将水排出, 重新灌水至水深 70 ~80 cm。

4 苗种放养

4. 1 苗种选择

选用体表无伤、 健康且活力强的已驯食鱼苗。

4. 2 苗种消毒

鱼苗在投放前需用食盐水消毒, 盐水浓度在 1%~2%左右, 浸泡时间不能过长, 通常控制在 20 min以内。

4. 3 放养密度

规格为 5 ~8 g 时, 放养密度为 500 ~ 600 尾/ m 3 ;规格为50 ~60 g 时, 放养密度为100 ~120 尾/ m 3 ; 规格为 100 g 以上时, 放养密度为 40 ~50 尾/ m 3 。

5 投喂策略

选用适宜的鲟鱼专用配合饲料投喂, 饲料粒径要和鲟鱼口裂匹配, 一般为口裂的 1/2 ~ 2/3 即可。 鱼苗时期每5 ~6 h 投喂1 次, 一天投喂4 次, 每天投喂量一般为鱼体质量的 7% ~ 8%。 鱼种时期, 可减少投喂次数为 2 次, 同时及时调整投喂量, 每天投喂量一般为鱼体质量的 3% ~4%。

6 病害防治

疾病防治坚持 “以防为主、 防重于治” 原则。鲟鱼疾病主要由真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组成。

鲟鱼真菌性疾病大多表现为水霉病 , 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真菌引起, 可以用浓度为2. 5% ~3. 0%的食盐水浸泡鱼苗 20 ~30 min。

细菌性疾病主要由肠炎病和烂鳃病 组成。 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 可以用 1 mg/ L 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 再在饵料中拌喂 0. 2% 的盐酸恩诺沙星。 连续投喂一个星期即可。 烂鳃病由弧菌和假单胞菌或柱状嗜纤维菌引起,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 0. 2mg/ L 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连续三天即可。

寄生 虫 病 常 见 的 是 小 瓜 虫 病 ( 又 称 白 点病)、 车轮虫病和拟马颈鲺病 。 小瓜虫病用 50 mL/ m 3 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效果较好, 浸泡时间控制在10 ~20 min。 车轮虫病用2. 5% ~3%食盐水浸泡 20 ~30 min。 拟马颈鲺病一般先人工拔出虫体,再在患处涂抹抗菌软膏治疗即可。

7 日常管理

7. 1 定时排污

投喂前和投喂半小时后排污, 避免摄入残饵和粪便, 同时遏制细菌的滋生。

7. 2 及时分池

定期对鲟鱼规格进行测量, 将规格相近的放入同一养殖池饲养, 适时调整养殖密度。

7. 3 巡塘管理

记录每天水质情况, 尤其是水温和溶氧, 检查进水口水流量, 增氧设备的运行情况。

8 养殖效益

8. 1 生长状况

随机取样测量结果表明, 鲟鱼初始平均体重为7. 89 ±0. 21 g, 经过 13 个月的生长, 最终平均体重为1. 03 ±0. 08 kg, 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 (表 1, 图 1)。

相比流水池塘养殖商品鱼养殖 14 个月的时间来说 , 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的上市时间加快一个月。

图 1 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体重变化

表 1 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体重变化

注: 增重率 (%) = (期末平均体重 - 期初平均体重) / 期初平均体重。

8. 2 经济效益

从表 2 分析可知, 陆基圈桶每个试验池鲟鱼平均产量为 2001. 8 kg, 成鱼价格按 30 元/ kg 计算, 产值为 60054 元, 扣除鱼苗、 饲料、 人工、 水电以及水质调控等药物投放的费用后, 收益为 18738 元, 投入产出比 1∶1. 45。 在同等养殖体积下, 水泥池养殖产量为1537 kg, 产值为 46110 元, 扣除投入后的收益为16252 元。 与水泥池养殖相比, 陆基圈桶养殖商品鲟纯收益高 15. 3%。

表 2 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投入与产出情况

注: 本表格中投入产出的数值均按一个陆基圈桶养殖池体积换算。

9 小结

采取陆基圈桶培育西杂鲟, 是一种新的鱼苗集约化培育方法。 在本试验结果中, 陆基圈桶养殖条件下商品鱼上市时间提前一个月, 与水泥池养殖相比, 陆基圈桶养殖商品西杂鲟的纯收益高 15. 3%。 试验结果表明, 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西杂鲟有着生长速度快、 效益好等优势。 同时在试验过程也发现, 该模式还兼具节约土地、 管理方便、 捕捞容易、 可高密度养殖等特点。 建议养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 可借鉴调整养殖模式, 开展养殖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陆基圈桶养殖潜力, 提高商品鱼生长速度及养殖利润, 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0 阅读:0
秦柳钱

秦柳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