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是李渊太原起兵的元从功臣,是最早劝李渊起兵的人之一,李渊起兵后,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联盟,并作为使者出使突厥,促成了李渊与突厥的结盟。
刘文静还从突厥处借来了2000骑兵和1000匹战马相助,在西入长安的路上,刘文静击败隋将桑显和,俘虏隋将屈突通,协助李渊顺利入主长安。
李渊称帝后,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之一,在17位太原元从功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尚书左仆射裴寂。
唐朝建立的第二年,刘文静就被李渊以谋反罪名杀害,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
逼李渊与突厥人结盟李渊起兵之初,先发制人,首先囚禁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两天后,数万突厥兵就攻打太原城,这不得不说太巧了。
李世民和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结盟,起初李渊不同意,说是结盟,实际是上向突厥称臣纳贡,李渊不愿意受制突厥人。
李渊
李渊周边的反隋势力,比如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梁师都、李密等,都是臣服于突厥的,李渊不愿意臣服根本不现实,一旦李渊等人离开太原,太原肯定保不住。
为了让李渊同意与突厥结盟,刘文静不惜以发动兴国寺兵闹事,逼着李渊同意,李渊同意臣服突厥后,想通过拥立隋帝,以隋帝名义打天下,突厥始毕可汗又不同意,要求李渊自己称帝。
刘文静又劝说李渊称帝,整个过程中,李渊处处受制于刘文静和李世民,后来唐朝还与突厥人达成了一项协议:攻下长安后,土地和百姓归唐朝,金银财物归突厥。
这是李渊的主意还是刘文静自作主张不得而知,刘文静的这些引发了李渊的猜忌,李渊这个人本来猜忌心就重,再加上刘文静在与突厥人结盟过程的一系列操作,李渊有可能认为刘文静与突厥人有染,因此杀刘文静。
后来裴寂劝李渊杀刘文静时,提到了外有劲敌四个字,这个劲敌指的就是突厥人,因此李渊要杀刘文静了。
裴寂陷害刘文静裴寂与刘文静原本是好友,在促成李渊太原起兵的过程中,刘文静相当活跃,相对来说,裴寂就低调得多。
裴寂、刘文静
论能力,裴寂不如刘文静,论功劳,裴寂同样不如刘文静,但是裴寂的官职、地位却在刘文静之上。
刘文静是纳言,裴寂是尚书左仆射,裴寂比刘文静高了一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裴寂是李渊的亲信,与李渊关系相当好。
刘文静就不服气了,开始嫉妒裴寂,在朝廷之上议事,凡是裴寂支持的,刘文静都要反对,两人矛盾进一步加深。“文静尝与其弟通直散骑常侍文起酣宴,出言怨望,拔刀击柱曰:‘必当斩裴寂耳!’”这种话可不能乱说的,裴寂是唐朝宰相,地位显赫,刘文静说这种话相当于谋反了。“家中妖怪数见,文起忧之,遂召巫者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时文静有爱妾失宠,以状告其兄,妾兄上变。”就因为这事,刘文静被逮捕了,但参与审理刘文静案的萧瑀、李纲等人都认为刘文静没有谋反之意,唯有裴寂认为刘文静谋反,并且对李渊说了一番话:“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李渊听从了裴寂的话,于是斩杀了刘文静兄弟,刘文静临死前说了一句话:“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
因李世民的关系被杀刘文静与李世民的关系相当好,还未起兵时,刘文静就与李世民相识,并称赞李世民:“非常人也。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祖,其年虽少,乃天纵矣。”
刘文静把李世民跟刘邦、曹操来对比,说明李世民是帝王一般的人物。但此时李渊都没有起兵,而李世民又不是李渊的长子,要按地位来轮,帝王也轮不到李世民,刘文静这么说,固然是仰慕李世民的才能,更重要的是看重李世民将来的发展。
刘文静这话是对裴寂说的,难免会传到李渊的耳朵里去,李渊要是听到这种话,一定会对刘文静起杀心,这简直是不把李渊和李建成放在眼里。
刘文静
李渊太原起兵,最早就是李世民和刘文静劝说,他们还蛊惑裴寂来劝说,后来建议李渊向突厥称臣,同样是李世民和刘文静的主张,在对外作战中,刘文静经常作为李世民的部将出战。
唐朝在建立之初,李渊对李世民是有所猜忌的,以讨伐刘武周最为明显,刘武周抢夺了李唐的太原之后,李渊起初派李元吉镇守太原,并派太常少卿李仲文、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兵救援。结果李仲文和姜宝谊被刘武周的部将打得全军覆没,李渊又派裴寂率军抵抗刘武周,裴寂又被打得全军覆没,唐军两次救援,两次制作,李渊就是不派李世民。
不派李世民就无法打胜仗,迫不得已,李渊才派李世民率军攻打刘武周和宋金刚,最终李世民获胜,李渊为啥不派李世民?不就是怕李世民功高盖主,别以为李世民是李渊儿子,就不会功高盖主,在权力和地位面前,亲情与血缘关系不值一毛钱。
刘文静是李世民一起的,裴寂是跟李渊一起的,李渊想要打压李世民,当然要杀刘文静,几个原因合在一起,促成了李渊杀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