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大批学校传来缓建、停止建分校的消息:1月,青岛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除青岛校区的建设协议。
3月,广西民族职业学院由于资金筹措等原因,新校区不具备开工条件
4月,有网友询问四川师范大学青白江建设进度,给出的答案是因政策原因,校方暂未获得省上批复。
还有吉林艺术学院新校区新校区建设暂缓的消息。
6月,在青岛,北京的211对外贸易大学的国际学院被叫停了。
然而,不止这些,还有这张流传比较广的暂无实质性进展的学校:
除此外,热度比较高的大学也停建。
就在河南和山东为了黄河大学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却传来了它不建的消息,留下一脸懵的两个省份。以及有些大学新建校区直接拍卖。就像银川大学教育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滨河校区,2015年开建,依旧未竣工,今年8月直接拍卖价5亿进行拍卖。分分钟告诉我们,大学分校的窘境已经到来!要知道过去的几年,疯狂的大学可是哗哗的建:河南去年,两月狂揽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两所985研究院。新增商丘幼儿师专、郑州美术学院等12所新高校,河南高校数量达到168所,超越山东、广东,和江苏并列第一。还有广东,特别是深圳拼命建大学,为了扭转高校荒漠,几乎每年新增1所新大学。从1983年的1所,到现在的10余所,可见力度之大,而到2025年,更是要达到20所左右。而此刻,疯狂建大学,已经不疯狂!
2
为什么?1、最主要是钱的问题,没钱即使有好大学也养不起!
6月份出让金同比负数占比比较多,同比下滑52%。
1-6月出让金10387亿元,同比下滑35%,在2021-2024年这段时间连续4年同比下滑。
2、造成人才的虹吸效应加速!
东南飞现在已经成为趋势,直接去看毕业生的流向,就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来说:
3
3、高校和地方合作办校,会削弱高校的办学实力。
对于中西部来说,一些高校由于资金投入和资源投入不充足,排名下滑,所以马太效应也呈现。2020年深圳哈工大校区分数超过本校,从此打开了新局面。你想想,像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分数直接超过双一流,211甚至985。如果放开异地办学,这些地方上演高校奇迹,中西部本部会更艰难。
4、人口转变,大学过剩。
这张毕业生和新生儿的数量图,直接给我们答案。
4
那么,对哪些城市影响最大?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中找到答案。到底是谁?5
但,当下对疯狂建大学来说,好消息并不多:不仅大学的分校面临停滞,还有高校在批量裁撤专业:2019年367个专业布点没了;
2022年925个专业布点没了;
2023年,裁撤直接增长到1670个;
截止到今年7月,已经有19所学发布撤销或停招专业公告;专业大洗牌正在上演,土木,外贸,金融都成为当下尴尬的存在,即使名校也很难拯救。
来看这个数据,从2014年至今,经教育部同意、备案,共有429所普通高校的原建制被撤销,原因是更名、升格、合并、转设、终止办学等。其中因合并,终止办学等被撤销的大概有40所,独立学院转为民办本科的又124所等。一大批人的母校,正走在消失的路上。好在,留下一个口子给教育贫乏的省份。建大学分校虽严控,但并不是全面制止,还有两个方向:首先是省内建分校。典型的是河南,对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资金分别投入25亿和50亿。郑州大学新校区在航空港区的用地规划已经获批,未来规划还会有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郑州财经学院、郑州财税金融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河南自建的第五座大学城呼之欲出了。其次是都市圈内建分校。这点在大湾区比较典型甚至是鼓励的,像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都会有开建分校的身影,有利于大湾区融合发展。未来学校的分校大概率在这两个范围内实施。但,随着人口的减少,大学的难才刚刚开始,未来高校和人才越来越集中。毕竟学校多和留住人不是一回事,且未来大学的过剩,对好大学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少人的母校将会成为历史!你认为如何?来评论区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