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秦淮水相润,烟雨金陵俏江南。
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南京诗句(摘自网络)
南京,古称金陵,著名的六朝古都,虎踞龙盘,数次庇护中华正朔的所在。这里钟灵毓秀,有着2600年的建城史和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是一部史书。纸上写不尽灯火繁华,笔下道不完世事沧桑。
时序轮替,翻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你会看到她醇厚的底色。下面这一组老照片拍摄于80多年前,反映了南京的城市面貌和风土人情。有些照片是第一次曝光,连当地人都没有见过。照片很珍贵,值得收藏!
1929年,南京秦淮河畔迷人的风光。河水清澈,两岸建筑古色古香,轻舟静泊。古往今来,秦淮河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乌衣巷里的故事流传千年。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更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六朝时,秦淮河河畔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
1938年,南京中华门外的景象。城门上部的裂痕,是日军炮火留下的痕迹。城门外的桥面上,有很多马车等待进城。城门口能看到有日军士兵把守。
南京中华门,因气势雄伟而在南京诸城门中闻名于世。南京保卫战时,饱受日军攻击的中华门损毁严重,而令人发指的大屠杀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是南京朝天宫极星门前的景象。棂星门两侧有八字红墙,红墙上有灰塑的团龙和金色琉璃瓦的装饰,彰显着朝天宫官式建筑的独特身份。照片拍摄于1938年。
南京朝天宫,在清代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1939年,南京一处古建筑群。看上去像是一个小型封闭宅院,房子下面有一个拱形门。岸边有一条小船,竟然有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在南京郊外,几名村民正在进行农田灌溉。他们使用的是一种人力水车,三人一起踩踏水车,将河水提灌到农田里。照片拍摄于1915年。
1937年,游人在南京古城墙上欣赏美景,城墙里是一块块的田地,远处的庙宇和院墙清晰可见。南京古城墙修筑于明朝时期,是中国和世界第一大城墙。
长江天堑和众山的环抱,成为了南京城天然的屏障,南京明城墙更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因此,每当中原地区硝烟四起,南京就会成为重要的避难之所。
南京狮子山风貌。狮子山濒临长江,风光秀丽,从远看山势犹如一只巨大的狮子。狮子山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如今,已辟为狮子山公园。照片拍摄于1937年。
有没有发现,其他地方的故都,都是把历史浓缩到琼楼玉宇建筑上。而南京,则是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美景。南朝诗人齐谢朓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京玄武湖风光。游人从城墙上走过,玄武湖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湖中有五个小岛:环洲、翠洲、梁洲、樱洲、菱洲。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岛,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玄武湖西临玄武门,东邻紫金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皇家湖泊园林,也是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既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照片拍摄于1941年。
1938年,在南京城外的一条河边,有两名牧童骑在牛背上。细雨如丝,他们一个人打着伞,另外一人带着斗笠。水草丰美牛儿肥,充满了田园气息。
这就是著名的南京夫子庙。在石牌楼前的广场上,有一个小古玩市场,一些小贩正在摆地摊,有人在摊前讨价还价。照片拍摄于1938年。
南京夫子庙,是奉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夫子庙历经数次毁建。1937年被日军炮火炸毁。1985年重新修葺夫子庙,现为5A级景区。
这是南京的下关码头风貌。岸上建有很多欧式建筑,一些船只停靠在岸边。在江水之中,修建有一座船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下关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照片拍摄于1937年。
早在宋元时期,这一带就有官府设置的重要渡口和驿传水站。据老一辈人讲,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曾经将大量遇难者尸体推入下关码头的江水中。
这是位于南京鸡笼山东麓的鸡鸣寺。沿着台阶走上去,白色的山门上方有“古鸡鸣寺”四个字。寺前一条大路上,停满了各种车辆,香客众多。照片拍摄于1937年。
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皇家寺院,素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清朝时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修。
这是被日军炮火轰塌的中山门,其中两个券门已经被封起来了。照片拍摄于1938年。
过去的南京有13座城门,中山门叫朝阳门,是单孔券门。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山门被改为三孔拱形砖门。
1938年,南京中山东路街景。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街道两侧大多为欧式建筑,沿街门店都在开门营业,广告牌子琳琅满目。街道上有汽车、黄包车和行人,很热闹。
这座城门,就是当时的南京光华门。照片中,一名马夫赶着两匹骡马从城里走出来。照片拍摄于1937年。
光华门,明朝时叫正阳门,是当时京城的南大门。外国使臣来朝觐,见必须经正阳门进入。南京保卫战时被炸塌。1958年,光华门被拆除。如今,只剩下了城门遗址和地名。
这是当时南京清凉禅寺景象。该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在历史上,清凉禅寺屡遭毁建。现在寺内的佛殿为清末所建。
照片中的清凉禅寺,门前长满了杂草,显得有些破落。墙壁上书写着标语。如今,恢复后的清凉寺目前只有一座三开间殿堂和五间供僧人生活、居住的瓦房。
这张照片拍摄于南京城外燕子矶附近,这是一所建在村中的小学。教室前面,学生们正在参加劳动。操场上修建有单杠和滑梯等健身器材。远处是村民们的房屋,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照片拍摄于1929年。
这张照片拍摄于南京燕子矶,位于幕府山的东北角,是万里长江第一矶。燕子矶三面环水,风光秀丽。
1937年12月,5万多名解除武装、在燕子矶江滩等待渡江的中国军民,被日军包围封锁,逐一射杀。碑亭“缺一角”警示今人勿忘山河破碎之耻。
1915年,南京明孝陵明楼前的景象,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寝。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明楼的屋顶被焚毁,之后就一直是照片中这个样子。
2008年,明孝陵明楼修复加顶,建筑式样为重檐歇山顶,覆盖10万片金黄色琉璃瓦。
这张照片拍摄于南京的一座高档茶馆,里面摆放着方形的茶桌。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人在喝茶。这样的茶馆,在当时的南京很普遍。照片拍摄于1929年。
这就是南京中山陵,拍摄于刚刚建成之后,很多游人正沿着台阶进入陵园。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看上去非常壮观肃穆。
1943年,南京一处重要遗迹——谢公墩。谢公墩是位于半山园以北不远的地方的一个小土堆。为古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最具有人文气息。据宋代史料记载,谢公墩附近还有一座报宁禅寺。
这是当时南京的南门大街,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行色匆匆。街口有一辆牌照为京321的小汽车驶来,两旁行人纷纷注目观望。照片拍摄于1929年。
1937年,南京莫愁湖景象。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名园。亭台楼榭相互辉映,自古以来,南京莫愁湖就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这张照片拍摄于雨花台附近的秦淮河上,两名渔夫正在驾驶小船张网捕鱼。近处的渔网、远处的民居,捕鱼的人,共同构成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照片拍摄于1938年。
这就是当时南京的鼓楼了。南京鼓楼,与钟楼相对,是旧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后遭战火被毁,太平天国再次改建。民国十二年(1923年),以鼓楼为中心辟为南京鼓楼公园。
1937年,秦淮河附近的一条街道。街道上人来人往,两侧是商铺和露天的摊位。右侧的亭阁,可能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聚星亭,今日之亭为1984年复建。从六朝时起,秦淮河两岸已是商贾云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河中舟船穿梭,两岸楼宇林立。
写在最后:回看这些八九十年前的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叹古惜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京也迎来了新的蜕变。曾经的金陵城,在今天依旧继续书写着辉煌的篇章!
光华门应该重建,(曾经这里的战斗最激烈)缅怀先烈,爱国教育!
南京,南京!
我家在光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