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摘得中国“汽车城”新冠丨人汽

人汽解读吧 2024-12-24 05:29:11

作者:高浩

今年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首次超过总销量的40%,特别是三季度以来,新能源车已经突破了市场的半壁江山。油电销量的变化,更深层次落实于不同生产基地,乃至背后城市经济的此消彼长。

长春、武汉等老牌汽车城还在扩大产能,但后起之秀们在新造车的加持下正快速放量,北京、上海、广州、合肥,谁能够在国内“汽车城”的竞争中独占鳌头?

北京:新老交融共进

2021年,北京双喜临门,同时引入小米汽车与理想,见效也格外地快。2024年前10个月,新能源产量21.7万辆,同比增长210%,按照规划,明年北京的新能源车产量将超过30万辆。

提前完成10万辆销量目标的小米SU7,全新亮相的SUV车型市场表现也被广泛看好。理想在接手现代第一工厂后,已经在上半年规模量产。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规划产能12万辆)也开启了享界S9的交付。

北京慢下来的汽车产能并未消失,而是被新玩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不单是新玩家,北京的“老玩家”也带来了触动行业的大新闻,几日前,北汽投与现代汽车同意共同向北京现代注资10.95亿美元,这是今年北京市最大一笔纯资金型外商投资。

北京现代将从明年开始,打造顺应国内的新能源矩阵,同时50万辆的年产能有1/5面向全球市场。北京与北京现代,正在为传统汽车城市转型、传统车企在华转型提供着宝贵的借鉴。

总体而言,北京初期的产能优化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带动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蓝图,也具备了雏形。

上海:“头狼”刀刃向内

与北京的海纳百川不同,上海则忙于在既有资源基础上做优做强。

上海汽车的名片无疑是上汽,在销量与盈利能力上,上汽今年大概率会出让雄踞18年的国内头把交椅,但上汽已经对旗下对各个核心业务进行了再梳理:智己“担创新、强声量、上规模”,上汽乘用车“提效能、理型谱、谋协同”,通用五菱“品牌向上、单车价格向上、利润向上”,上汽大众“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上汽通用“树信心、求生存、谋发展”。

上汽集团旗下企业的上诉定位,其实也为上海汽车的重构定了调。自主业务与华为合作几近落地,月销量终于破万的智己;合资上与大众的新合资、上汽通用GL8引发的触底回稳,背后是上汽管理层交接、经营模式转变和技术底层重构显现的初期成果。

上海乃至全国整车生产的异类,是超脱于既有市场、过往城市积累的特斯拉,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超过了95万辆,而特斯拉又时刻依存于本地的产业链,搅动着国内新能源市场,据悉特斯拉上海工厂95%以上的零部件来自本土供应商。

区位优势,正是上海的一大优势,作为长三角的核心,上海与常州、苏州的,而常州与苏州在《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年位列前五,常州动力电池产销量更是占到全国1/5,位列第一。

另外,上海也是全国最大的出口码头之一,作为人才、制造、供应全链路的集成者,上海构建了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肉体与灵魂。

广州:笃定再造广汽

广州已经连续7年成为乘用车产量第一城,但去年21.4%的新能源渗透率,则是远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今年,深圳预计凭借280万辆的总产量实现对广州的超越。

从广州目前的规划产能来看,约7成产能为新能源转型不畅的日系合资。也就是说,广州转型的的关键在广汽,而广汽转型的关键在自主业务的广汽埃安与广汽传祺。只是目前来看,广汽埃安的年销量目标达成率约为4成。

直观反馈到经营状况上,今年三季度,广汽净利润下滑了190%,作为对比,比亚迪三季度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8%。本质上,推进“油电同权”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效,反而亟待转型的自主业务,步伐也被拖累。

上个月,广汽集团总部搬至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研究院所处的番禺汽车城,也表明了广汽、广州对于油电产能重构事业的紧迫,不仅与企业自身相关,更与整个广州相关。意在“再造”的广汽,真的要在组织、开发、市场、人才、资金全面动刀了。

合肥:平地高楼日新月异

相比汽车产业根基深厚的北上广,合肥的转型负担并没有那般沉重,合肥也早早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并凭借新能源产业链的积极布局,成功深度接入江浙沪。

合肥的主要整车厂为蔚来、大众、比亚迪、长安等,今年10月,合肥就已经实现了100万辆的新能源产量(去年全年产量74.6万辆、位列全国城市第三),今年全年产量预计130万辆。

除此之外,尊界超级工厂也已落地合肥,设计年产能20万辆,将售价提到百万,不止是华为方对于产品、品牌的自信,更是合肥对本地新能源产业综合实力的“亮剑”。在既往成就与未来潜力上,合肥的蜕变让人印象颇深。

0 阅读:0
人汽解读吧

人汽解读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