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建安二年(公元197)刘备被吕布击败,无处栖身,只得前往投奔曹操。曹操见刘备来投,欣然接纳。谋士程昱提醒曹操说:
“现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程昱这段话的大意是:看刘备具雄才大略又深得人心,必不会久居人下,不如趁早把他除掉。曹操答曰:
“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认为,如今正是招揽英雄的时机,杀掉一人而失去天下的人心,不可这样做。曹操把程昱的建议说给郭嘉听,问他怎么看。郭嘉虽认同程昱的做法,但却说:“程昱说得没错,但明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害,诚心诚意收揽天下英豪,还担心人家拒绝征召不来呢。刘备号称英雄,如今穷途末路来投明公,公却把他杀死,这将以“害贤”而臭名昭著,会使智能之士骤起疑心,裹足不来,而重新选择主人,那么谁来辅佐明公平定天下呢?除掉一个后患,却毁了四海的声望,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安危变化之枢机,万不可犯糊涂啊”。曹操笑着说:“然也,和我想的一样”。
后来刘备果然起兵反曹,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那么当时是否应该采纳程昱之计将羽翼未丰的刘备除掉呢?
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船山先生)不这样看,他认为类似之事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像范增曾劝项羽杀掉刘邦,孙坚劝张温除掉董卓,张九龄献策唐玄宗诛杀安禄山等等,都和程昱建议曹操趁早除去刘备的事相似。 且从事后发生的情况看,那些建议者担心后患发生的预言均一一应验了。但如果早先直接将这些隐患直接消灭就不会出现后患了吗?事实并非如此,譬如两汉之交新莽时更始帝刘玄杀害了刘縯,他的政权还是没保住,最后的胜利者竟是刘縯之弟刘秀;司马懿下毒害死牛金,最终还不是牛氏后裔做了皇帝(据说晋元帝司马睿是恭妃和牛姓小吏私通所生,那小吏正是牛金后裔)。
所以郭嘉劝曹操勿害刘备,以免留下“害贤”恶名,曹操也表示赞同,这是登高望远之人的见识,绝非凡夫俗子所能臆测的。一个人若想实现并吞天下的宏图霸业, 主要看你有无那个本事和胸襟,决不能寄希望于天下人皆庸碌之辈唯独自己乃天纵之才。如果具备成就霸业的能耐,那么虽有英雄竞争,也挡不住我的进取之路。如果不是那块料,即使把挡路的英雄一个个暗害,你如何知道上天不会再降豪杰与你争夺天下呢? 所以王夫之说:
“起于纷乱之世而欲成大业,非能屈天下英雄,不足以建非常之业”。
忌惮英雄会阻碍自己的事业而偷偷把他暗杀了,只是想做天下庸碌之辈的君主, 如此一来,亦会折损他的锐气,如果再遇到其他强势崛起的英雄人物,就会心神沮丧、意志紊乱而无法应付。
这样损人不利己之事,雄才大略、胸襟恢阔的曹操自然不屑去做,即便他被人唾骂成“奸雄” ,亦能容得下潜在竞争对手、迟早会对他形成威胁的刘备,更何况那些自诩有道的圣主明君了。
后来刘、曹交恶,刘备起兵反曹,两人撕,内心并不害怕,他很清楚刘备不是自己的对手,这也是曹操不愿干脏活暗害刘备的原因所在。
无独有偶,赤壁大战结束后,大败亏输的曹操率残军北遁,刘备赴江东向孙权“借荆州”,周瑜和吕范都认为刘备具枭雄之姿,建议孙权把他扣押起来,孙权同样未采纳二人阴计,而是同意了鲁肃之策,放刘备返荆州继续联手抗拒共同之敌曹魏 ,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