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刘邦驾崩后,吕后夺取了朝政大权,刘邦的好几个儿子都被她直接或间接杀死,而吕氏一族则封王封侯,掌控军政大权。
由于吕后违背刘邦与功臣之间的利益分配协议,导致了功臣集团的不满,以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为首的功臣,开始暗中谋划,蓄势待发。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崩逝,“秋,七月,太后病甚,乃令赵王禄为上将军,居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太后诫产、禄曰:‘吕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辛巳,太后崩,遗诏: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她的侄子吕禄和吕产分别掌管了南北军,遂产生了造反的想法,但消息不幸泄露,被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知道了,二人为了确保汉室江山,也为了夺取皇位,便与周勃取得了联系,打算里应外合,诛杀吕氏。于是,西汉开国十五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政治流血冲突随即展开,功臣集团和刘氏诸王联合发起了诛吕行动,将吕氏一族铲除殆尽。
吕氏作为外戚,本就不该干预政治,因此诛吕行动对于维护汉朝的江山社稷很重要,这没什么问题。但是,诛吕行动之后,刘氏诸王和功臣集团各怀鬼胎,新的矛盾随即产生。
对于刘氏诸王来说,以刘襄作为代表,认为自己是刘氏子孙,又是诛吕功臣,理应当皇帝。但是,功臣集团却不这么认为,“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于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于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而遣朱虚侯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
步步为营刘恒之所以去代国这个偏僻的小国就藩,其实是他母亲薄姬的主意,为的就是远离是非,免遭吕后的残害。
薄姬是聪明的,她的这一做法,不但保全了刘恒,也保护了自己,吕后掌权之后,见她知进退,对自己也恭敬,就放她去代国生活。
在代国的十五年间,刘恒在母亲和舅舅的帮助下,将代国治理得很好,但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长安的动态,因为他知道吕后的为人,时刻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
可以说,刘恒一直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这一经历造就了他谨慎、沉稳的性格,他又在母亲薄姬的培养下,学会了如何使用权谋手段。
薄姬
可别小看了薄姬,这个二婚女人能为刘邦生下孩子,还能在吕后的淫威之下活下来,足见她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刘恒有这样的母亲,是他最大的幸运。
诸吕之乱后,陈平和周勃派人去代国请刘恒到长安继位,刘恒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感到十分疑惑,疑惑之处有三:第一,当时汉朝是有皇帝的,即吕后所立的后少帝刘弘,也就是吕后之子汉惠帝刘盈的儿子,那功臣们为何要再立一位皇帝呢?第二,刘恒不过是个不受宠的皇子,凭什么功臣们不拥立刘襄或者其他人,非要立他?第三,功臣们刚刚诛杀了吕氏,杀红了眼,这个时候让刘恒去长安,会不会有诈?“大臣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将,习兵事,多谋诈,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称疾无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袒左,为刘氏,畔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也。’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见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昭还报曰:‘信矣,无可疑者。’代王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骖乘,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至高陵止,而使宋昌先之长安观变。”
宋昌来到渭桥的时候,刚好遇到文武百官已经在此等候很久了,就感到非常高兴,便回去告知刘恒,刘恒就迅速来到渭桥。
到这个时候,刘恒其实还未完全放心,因为他不知道功臣们是否真心实意拥立他,所以他依然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差错。“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昌还报,代王乃进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太尉勃乃跪上天子玺。代王谢曰:‘至邸而议之。’”
所以,刘恒当时没有接过玉玺,而是说等自己回到长安的代王府邸再讨论这件事。
大家注意一个细节,刘恒提出去代王府邸,而不是直接去皇宫,这一点很重要,原因有三:第一,如果直接去皇宫,则显得他太着急了,会让功臣们觉得他急于继位,从而对他产生怀疑;第二,皇宫里还坐着一位皇帝后少帝,此时若去皇宫,难免尴尬,势必遭受天下人非议;第三,吕氏一族掌权日久,宫中情况不明,万一有危险可怎么办,所以先回代王府邸,是最安全的选择。
刘恒
刘恒来到代王府邸后,群臣再次请他接受玉玺继位为帝,他便西向两次辞让、南向三次辞让,五次辞让天下之后,接受了玉玺。
至此,刘恒的名分已定,只待择日举行登基仪式,所有的程序就走完了,不过在此之前,他有几件事必须要做。
绝嗣刘盈汉惠帝刘盈虽然驾崩得比较早,只活了23岁,但他留下了六个儿子,分别是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轵侯刘朝,以及壶关侯刘武。
其中,前少帝刘恭是宫女所生,被吕后夺过来给刘盈的皇后,也还是她的外孙女张嫣为子,并在刘盈驾崩后继承皇位,但“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幽杀之。”
除刘恭之外,刘盈有几个儿子夭折了,活到刘恒进入长安之时的,只剩下刘武、刘不疑和后少帝刘弘。
诸吕之乱当中,功臣们将吕氏一族杀光,却唯独不敢对皇帝刘恭下手,因为谁也不敢担负杀掉皇帝的骂名,所以刘弘得以活下来。但是,功臣们是绝对不会让刘弘继续当皇帝的,因为他身上有吕氏血脉,并且他的皇后还是吕后的侄孙女。于是,功臣们就对外宣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
刘弘
也就是说,功臣们否定了刘弘的身世和继位的合法性,却没有废掉他,也没有杀掉他,而是将他留给了刘恒,这一招其实很聪明,没有给任何人留下把柄。
对于刘恒来说,自己想要坐稳皇位,还不留下隐患,就必须杀掉刘武、刘不疑和刘弘,功臣们不敢杀,但他必须要杀。于是,在刘恒进入代王府邸的当天晚上,他就派遣东东牟侯刘兴居清理宫掖,其实是让他去杀掉刘盈诸子的,只不过他并未明说,而是给了一些暗示。
这一做法,体现了刘恒的高超权谋,因为他也不想担负杀掉皇帝的罪名,而刘兴居是刘襄的弟弟,当时正上窜下跳,找机会立功以封王,“济北王兴居初以东牟倨与大臣共立文帝于代邸,曰:‘诛吕氏,臣无功,请与太仆滕公俱入清宫。’遂将少帝出,迎皇帝入宫。”刘恒就顺势而为,拿他当枪使。“皇帝遂入,是夜,有司分部诛济川、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至此,刘盈彻底绝后,再也没人可以跟刘恒抢皇位了,不得不说他这一招却是够聪明,也够狠的。
杀妻灭子刘恒进入长安前后,发生了一件十分诡异的事情,他的妻子及其所生的四个儿子,竟然在两个月内都先后病死。
刘恒的皇后是窦漪房,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窦太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窦漪房之前,刘恒其实还有一位王后,这位王后还生下四个儿子。而窦漪房最初不过是刘恒的嫔妃,只不过他比较得宠罢了,为刘恒生下两子一女。
刘恒
但奇怪的是,刘恒进入长安前夕,代王王后突然病死;等到刘恒继位为帝,代王王后所生的四个孩子也相继病死:“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这件事十分蹊跷,引起了史学家的猜疑,经过大量研究,史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代王王后母子五人并不是正常死亡,大概率是被刘恒杀掉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吕后还在世的时候,为了控制刘氏诸王,从而稳固吕氏地位,曾将吕氏之女嫁给各个诸侯王,比如朱虚侯刘章的妻子就是吕氏之女,他之所以能得到吕氏谋反的消息,正是因为他的妻子良心发现,将消息告知于她。还有刘邦的好几个儿子也都娶了吕氏之女,比如赵王刘恢、淮阳王刘友,就连后少帝刘弘的皇后也是吕氏之女。
刘恒作为刘邦的儿子,虽然远在代国,但吕后不会放松对他的控制,他的王后极有可能也是吕氏之女,因此代王王后的四个儿子就有吕氏血脉。
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刘恒即将进入长安登基为帝,但功臣集团的势力依然强大,为了不让功臣们对自己有顾虑,他只能用王后及其四个儿子的性命来换取皇位的稳固。
试想,如果代王王后及其四个儿子都活着,那日后她就是皇后,她的儿子就是太子,刘恒百年之后,这个拥有吕氏血脉的太子继位当了皇帝,会不会为吕氏报仇呢?刘恒认为,功臣们对他还是认可的,但对他的王后及四个儿子,还是不放心的,所以他必须让王后及四个儿子消失。
刘启
也就是说,代王王后及其四个儿子之死,是刘恒与功臣们达成的政治默契,事后功臣们也不再提及代王王后及其四个儿子,而是拥立窦漪房为皇后,窦漪房所生的长子刘启为太子。
巩固皇位刘恒派人杀掉刘盈诸子,并且将皇宫肃清,确保安全之后,他这才入宫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坐上了皇位。
但是,坐上皇位不代表刘恒就是真皇帝了,因为他的根基并不稳,而他也只带了宋昌、张武等六人随他入京,而功臣集团和刘氏诸王的实力远比他强大。
如何才能巩固皇位,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掌握军权,打压功臣和诸王,但是不能明着来,而是要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来。
具体而来,刘恒做了一下几件事:第一,刘恒进入未央宫的当天晚上,就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接管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皇宫的守卫,他由此掌握了军权,从根本上保障了他的生命安全;第二,刘恒继位后不久,便对拥立他为帝的功臣进行了封赏,他将周勃任命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其他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也都得到了赏赐和分封。
刘恒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安抚功臣,让功臣们放松对自己的戒心,从而为自己的谋划争取时间。尤其是周勃,他作为功劳最大的一个人,不但成为百官之首的右丞相,刘恒对他还十分恭敬,他的意见刘恒都采纳,“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给予了他充分的尊重。并且,刘恒给周勃的赏赐也是最多的,黄金足足有五千斤,食邑也增加了一万户,这让周勃感到十分满意。
周勃
在封赏功臣的同时,刘恒也将自己的心腹安插进入朝堂,他们逐渐掌握实权,成为了刘恒与功臣抗衡的重要力量,由于功臣们被刘恒丰厚的封赏所麻痹,因此没有爆发强烈的反应。等到刘恒拥有足够的实力之后,他就开始着手对付功臣们了,首当其冲的正是周勃。
刘恒一改往日对周勃的敬畏态度,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十分严肃,这让周勃心里很是打鼓。“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
一年之后,左丞相陈平去世,刘恒又施一计,他将周勃重新任命为丞相,但仅仅十个月之后,就告诉周勃:“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此时,周勃只能任凭刘恒摆布,便带头回到了封地,其他列侯见连周勃都离开了,便不敢继续留在京城,也都各自回到了封地。至此,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彻底被赶走,刘恒由此场控朝堂,成为真正的大汉天子。
第三,刘恒刚继位的时候,为了稳固皇位,将那些被吕后贬斥的刘氏王公召回京城,恢复了他们的爵位和封地,他们由此十分支持刘恒。之后,刘恒在原有诸侯王的基础上,又分封了十几位诸侯王,包括他的儿子刘武在内,也被封为梁王,这一步则是为了进一步争取刘氏诸王的支持,与功臣集团进行对抗。
等到刘恒将功臣集团打压,坐稳皇位之后,他就转手开始对付诸侯王了,尤其当时爆发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叛乱,让他更加认为诸侯王必须削弱。
贾谊
后来,贾谊针对诸侯王问题向刘恒上了《治安策》,提出了“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的建议,也就是后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的雏形。但是,由于当时刘恒急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不允许他采取太过激烈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王,所以他并未将贾谊的建议付诸实践。一直到刘恒执政中晚期,他这才开始实施贾谊之策,将齐国分为六国,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刘恒并未彻底贯彻贾谊之策,这也为日后汉朝的动荡埋下了伏笔,他的儿子刘启,也就是汉景帝继位之后,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一直到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主父偃的推恩令,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诸侯王问题。
但是,不管怎么说,刘恒在位时对诸侯王的安抚还是成功了,确保了他拥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心无旁骛地推进汉朝的发展,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刘恒从一个弱小的诸侯王成长为一言九鼎的大汉天子,充分展现了他的权谋和手段,但这不代表他就不是一个好皇帝。
历史上,汉文帝以仁孝著称,实施无为而治的国策,主打一个不折腾,给老百姓让利,藏富于民,被称为一代圣主,许多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风评最好的皇帝。
刘恒
汉文帝继位后,将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而且多次大范围免征赋税,他也极少征发徭役,不修建宏伟的宫殿和豪华的陵墓,以及其他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刘恒还放弃盐铁官营,允许百姓买卖盐铁;放弃山泽禁令,允许百姓开采矿产、开发渔盐资源。
在军事上,刘恒采取与匈奴等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策略,除了自卫之外,极少主动发起战争,为汉朝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只要是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他都愿意干,他自己则十分节俭,“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还对家人严格要求,他的妻子窦漪房的娘家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封爵,甚至连一个做官的都没有。
因为刘恒的努力,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正式开启,而他也因为功绩显著,而得到了“文”这个顶级谥号和当时很少有帝王能获得的庙号。两汉虽然有二十多个皇帝,但是有庙号的只有二祖五宗,汉文帝就是其中之一,其庙号为太宗。
哪怕是在刘恒晏驾前,他依然想着自己的百姓,他因为不愿意消耗太多民财,而打算改厚葬为薄葬,不让子孙给自己准备太多随葬品,也不让百姓因为自己的驾崩而进行婚丧嫁娶,甚至可以放开吃肉喝酒,臣子们也只需要服丧三日即可:“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绖带无过三寸。无布车及兵器。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皆罢。非旦夕临时,禁无得擅哭临。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张武为复士将军,发近县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臧郭、穿、复土属将军武。赐诸侯王以下至孝悌、力田金、钱、帛各有数。”
刘恒
这样一个皇帝,历史上又有几个呢?
当然了,刘恒从来不是完美的,除了他的权谋和手段之外,他还是个好色皇帝,宠爱慎夫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喜欢纵马奔驰,四处游玩;他还宠信邓通太甚,竟然让邓通拥有私自铸造钱币的权力。但是,刘恒从没有因为这些事影响到他治理国家,也没有对百姓造成伤害,他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
在某些方面,刘恒还是挺像他的父亲刘邦的,但他在治理国家的能力上却在刘邦之上,大汉有他这样一位皇帝,是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