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愚而不知,愚不可及(上)

瑞芥菜树下 2025-04-01 09:05:02

工作中曾遇到两位同事。

同事甲,学历一般,长相一般,扔进人堆里就看不见。

工作上的表现,坦白说也一般。看得出来很努力了,但一堆工作做下来,往往总是差着一口气。如果给他一套标准的流程,并且明确要求,一步一步按照流程来,基本不会出错。但要是给他一点发挥的空间,那就要做好收拾烂摊子的准备。——不至于丢三落四,但十有八九,会把力气用在错误的地方。

尽管如此,同事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或许应该算是两个:承认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短板,听得进别人的批评。

承认自己的短板,看上去不难,实际上很难。在职场上拥有好的形象与声望,无疑有助于拿到更好的回报。基于此的一些修饰与美化,也并非不可接受。但不少人习惯了“过度包装”/粉饰,会对自己的弱项视而不见,甚至当作优点来美化。即便知道那些问题的存在,也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承认,也就失去了改进的机会。

而且,他的耳朵是打开的,听得进话。刚刚调到这个部门的时候,大家还不熟悉。各人留下来的印象,也比较模糊。这位同事甲,第一印象中,就是很爱笑,也有点腼腆,不太会主动跟人打招呼。后来接触多了,觉得还是可以沟通的。

为什么他会给人一种“可以沟通”的感觉?

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会给出相对真实的回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比如,你讲的这个点,他没听懂,就会给出一副懵懵的表情。有的时候,也会直接表达:对不起,我没明白,能不能再讲讲?而不是假装听懂,礼貌性地说“嗯嗯嗯”。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他认为做不到的(有时候他其实做得到,却因为不够自信而不敢答应),也会讲出来。

又比如,你给出一个建议,他如果口头上有了积极的回应,肯定、认同,那么你就可以放心,接下来,他一定会照着这个建议去做。尽管过程中有时会走样,结果出来了也不如预期,但他实实在在地,去做了,并且拿到了结果。

这里并没有说,同事甲的沟通方式一定就是标准。很多职场人出于不同的场合与目的,会选择自己的沟通方式。但工作中的沟通,尤其是与上司,或是客观上更为强势的一方,与他们的沟通中,如果彼此的信任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选择相对真实的展现,往往效率更高。

在这种沟通场景中,在基本的事实认知上,对方往往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在具体的执行和资源投入上,对方也有更多的权限。而且,既然是工作上的沟通,就已经存在了一个基础的共识:为了完成某个任务。给出自己真实的回应,主动提供想法和程度等信息,更有助于对方掌握真实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这样的同事,或许不那么优秀,但很靠谱。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

0 阅读:15
瑞芥菜树下

瑞芥菜树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