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与薛浩同为一家杂志社的编辑。作为同事,两人平时相处得不好不坏,没有太大的矛盾,但也走得不近。然而,时间久了,薛浩发现,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文章经常会涉及到自己的生活,自己都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或者过错都被绘声绘色的写在了杂志上。虽然不是用的自己的名字,但只要稍微了解自己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而这些文章都是陈明编辑的。
薛浩非常生气,他找到陈明询问原因。陈明也毫不避讳,说:“这些确实是以你为原型的。不过,我并没有而已丑化你。你也知道,咱们这一行见识不多,生活阅历有限,只能围绕身边的人做文章了。那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在涉及个人信息的时候,都做了技术处理,你放心好了。”听到这里,薛浩更加生气:“我是你的同事,不是你的工作,请你以后放尊重点。”
显然,陈明的做法是不对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也不管做了怎样的技术处理,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同事,恶化彼此的关系。因为,他是在拿同事做素材。简单说,同事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工具,可以适时利用,而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接受的。其实,职场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眼界狭隘,总是拿同事当做自己成长、发展的工具,最终害人害己。
邱明刚当上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负责协助人力资源部王经理为新进员工办理入职手续等事项。然而,自从他当了助理后,每次有事他都安排同一办公室的小许去办。即使不是小许的分内事,他也派发给小许了,而他自己完全成了一个甩手掌柜。一天,王经理需要小许跟他去见考察一位员工,小许面露难色:“王经理,邱明助理安排给我的活儿还没干完呢,他说一会儿就要。”王经理疑惑道:“今天上午你的工作安排就是陪我去考察员工,怎么还有没忙完的活儿呢?”
细打听才知道,王经理昨天安排给邱明的活儿,他又派发给小许了。王经理非常生气,当即找来邱明,说:“作为经理助理,你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我做好工作,而不是对办事员颐指气使,不论什么工作都派发给他们,那你自己呢?能协调好下属工作时好事,但把他们当秘书,凡事都扔给他们,会给他们增加负担,也显示了你的无能……”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岗位就有一个岗位的职责。再小的办事员,他也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做。如果遇到事情,就扔他他们,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无法及时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你却没有工作可做。时间久了,对公司的工作安排也会造成恶性循环。显然,邱刚自从当上了精力助理后,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将自己的工作都扔给小许,完全将小许当成了一个秘书,无法及时完成应有工作,自然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上个月,总经理给策划部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策划今年夏季的销售方案。刘苏和同事林浩宇加班加点,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终于在上周交给了总经理。这周一一上班,总经理就召集策划部员工开会,讲到方案时,总经理略微表现了自己的不满:“整体效果不错,只是,中间部分怎么能这样写呢?这样不利于咱们单位的收益啊。应该把我们的原则写进去。”刚说完,刘苏马上回答道:“这个策划方案是林浩宇执笔的,本来我写了咱们的原则。但是林浩宇坚决不赞成,最后把它删除了,他说这样不好,所以现在就没有这部分……”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而坐在一旁的林浩宇上红一阵白一阵。
总经理检查自己布置的任务,提出一些意见实属常情。作为策划方案的主导者,刘苏按照总经理的话去修改策划方案即可。可是,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修订方案,而是把责任推到同事身上。自己想到了领导提的这一方面,而同事反对,最终没有执行,显得自己比同事有水平,这明显是在贬低同事,抬高自己,拿同事当垫脚石。这样的员工,即使一时获得领导的认可,领导又怎会全心全意地重用你、赏识你?
同事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要想在职场中走得更远,就得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然而,有些人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总是把同事当成被利用的对象。也许,同事一时发现不了什么。但谁也不是傻子,时间久了,问题自然就暴露了。到时,只会让自己的想法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要尊重同事,多帮助同事、团结同事,才能得到同事的帮助,和谐彼此的关系。
(图片摘自网络,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