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娶了公主的状元:恨了媒人一辈子,皇帝为他痛骂女儿

炎黄小刺史 2024-03-13 08:19:16

中状元,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这是戏曲小说里的经典桥段。

但实际上中国历史649名状元中,真正与公主结缘的只有一人而已。

而且这个状元还对这段婚姻十分不满,甚至恨了媒人一辈子,即便是皇帝也为他痛骂自己的女儿。

那么,这个状元到底是谁?为什么即便是皇帝也要顺着他说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世家状元

唐宣宗李忱膝下共有12个女儿,他最疼爱的非长女万寿公主莫属。眼看公主也到了婚嫁之年,自然要给她一门体面亲事。

但是唐朝的公主可娶不得啊。

比如高阳公主就曾与和尚私通遭人唾骂,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更是养尊处优、放荡无度,一直是社会人士口诛笔伐的对象。

无奈之下,李枕叫来了当朝宰相白敏中,让他在朝野间为万寿公主寻访佳婿人选。最终他推荐了当朝状元郑颢。

郑颢出身于荥阳郑氏,是唐朝时期的五姓七望之一,从隋到唐前期,先后就有12人出任宰相,单单郑颢的父亲那一辈,就分别担任过歙州刺史、池州刺史等重要官职。

有着这样令人仰止的家世,加之郑颢自身刻苦耕耘,最终得以高中状元。

这人选自然十分出色,但白敏中没有告诉唐宣宗,当时郑颢已经与山东名门卢氏家的一位小姐定了亲。

在白敏中看来,私下的姻缘,在皇室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等这段婚事成了,郑颢还要感谢自己呢。

于是他铁了心要促成这桩亲事,干脆在郑颢启程迎娶新娘时,突兀现身将人带走。

状元配公主,天作之合?

对于一介布衣出身的书生而言,能够娶到公主无疑是最高的荣耀和幸运。可是对于郑颢来说,皇帝这番好意却如同晴天霹雳,令他当场呆立当场。

郑颢虽然心中不愿,但面对君命,他也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娶公主免不了招是非。万寿公主素来骄纵,只怕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啊。

娶亲后,郑颢的担心很快就应验了。

新娘子万寿公主一向骄纵惯了,对婆家人根本不把放在眼里,处处以公主自傲,让郑父郑母根本都不敢随意说她。

两口子天天吵架争吵,根本就没享受过什么夫妻之乐。

更让人发指的是,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病危,全家人都怀着忧心忡忡的心情在病床前守候。

然而公主却置之不理,自个去看戏取乐去了。

皇帝听闻此事,登时大怒,将万寿公主叫进了宫,痛斥一番:"小叔子就要撒手人寰了,你却置之事外,眼里只有旧习惯的歌舞升平?区区戏场花灯,比得上一个人命吗?

万寿公主那时尚且年纪不大,哪里受过这等委屈。她一时间愣在那里,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直到身边的宫女们提醒她才反应过来,眼泪"刷啦"就掉了下来。

为了能让万寿公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还写下了一番训戒之词,教导她切莫再那般放纵,而要做一个贤良淑德、一身正气的贤妻良母。

但实在是太晚了,根本改不了。

悲催的媒人

随着时间推移,郑颢对万寿公主的怨气愈积愈深。他没办法对公主做什么,于是这一切都被归咎于当初白敏中那番错误的主意和决定。

如果不是白敏中当初一意孤行,妄自尽兴将他推荐给皇帝做驸马,自己又怎会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无论白敏中做什么,郑颢都看不惯。每每发现他的一点小过错,郑颢就立刻给皇帝的父亲唐宣宗上奏弹劾状,大做文章。

时间一长,弹劾状足足积攒了整整一大箱子。白敏中也是后悔不已,毕竟郑颢现已是皇亲国戚,地位不可小觑。

如果因为几句弹劾,就惹恼了皇帝,那自己的前程可就危险了。

于是在一次觐见时,白敏中哭诉道:"陛下啊,当年臣举荐郑颢给殿下做驸马,是出于一番好心。

哪知道他却对此满腹怨气,时常在您面前诽谤于臣。而今臣即将外出镇守边疆,恐怕更被他诬陷中伤,愿陛下为臣主张伸冤啊……"

唐宣宗看着成堆的奏章,叹了口气。

他原本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没想到郑颢的怨恨之深,皇帝本欲安抚白敏中,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怨气之深源于对万寿公主的不满。

唐宣宗无奈地对白敏中说:"你以后还是少惹他一些的好。"看来,他已经无力调解这起矛盾了。

只怕宣宗也曾暗自庆幸,郑颢出身荥阳郑氏这般名门大族,从小就有着修身养性的教诲,品行规范有素,否则万寿公主如此糜行一旦传开,朝野之间指不定会出现何等风波。

作为父亲,宣宗虽然对女儿的躁进行为深感无奈,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将她护在翼下,努力替她遮掩一切可能的过失和瑕疵,不愿她在夹缝中受人诟病、招受非议。

为了维系着这段婚姻的运转,宫内宫外,他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郁郁寡欢离世

首先,唐宣宗赏识郑颢的才能,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和知制诰,主持科考和选拔人才的重任。唐宣宗甚至一度想要封郑颢为宰相,只因郑颢的父亲郑羡官极力反对而未能如愿。

郑羡官认为儿子已是皇家驸马,万一再入主中枢,势必会被外人诟病外戚干政。为了避免家族遭到不测,他宁可郑颢罢黜下来。

郑颢虽因父命而婉拒了宰相大位,但是还是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贡院主事,负责主考每年的科举,可谓是朝野重臣。

然而好景不长,唐宣宗英年早逝,临终时眷顾女婿有加,对先前忠良可嘉的品行印象深刻。

而郑颢也因为知己离世而悲痛万分,日夜思念唐宣宗的教导提携,一病不起,不久也归于黄泉。

离世时连和万寿公主的儿子都没出生。

总的来说,郑颢俨然就是被命运和权力所牺牲的可怜人。

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娶公主,不过是被皇帝和白敏中硬生生拆散了与心爱女子的良缘。随后的种种不如意,皆因公主的骄纵任性而酿成。

唐宣宗虽也体谅郑颢的困境,却也做不了什么实质改变。

郑颢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经历,也正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现状:很多门阀世家子弟,其实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这绝非对皇家有何不敬,而是担心过往的一些前车之鉴给自己带来晚节不保的祸患。

当时的公主往往凭借身份而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有的对丈夫指手画脚,对婆家更是恩高;有的干脆就红杏出墙;更有甚者一旦被皇帝怀疑,丈夫家族便会牵连遭殃。

结语

所以不少有身份地位的世家子弟,宁可娶平民女子为妻,也不愿做公主驸马。

等到了宋朝之后,为了防止外姓干政,驸马们再也不能担任朝政要职。娶公主成了前程的绊脚石,自然不会再有人自愿去娶公主了。

如今回看这段佳话,曾经让无数读书人向往的"状元娶公主",在现实中却困难重重,令人暗自庆幸那个人不是自己。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 卷二百四十八 唐纪六十四.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8-12-9]

【2】读史:古代状元曾被“拉郎配” 有史可查的状元驸马只有这一位.2018-06-20 11:21·京报网

【3】蓁蓁. 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旅游时代》,2011

0 阅读:25
炎黄小刺史

炎黄小刺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