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冷冻休眠”等“肉体不朽”的技术已经在科幻电影中频频出现,“元宇宙”“数字生命”似乎也为“思维永生”提供了遐想的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似乎离长生不老的愿望越来越近。然而,这篇6年前的文章却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选择永生可能会带来可怕的伦理后果。
长生不老已不再只是一个神话。它现在已经从上帝和天使的神话王国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项哲学家、科学家和精英们对自身智力和财务的严肃投资。目前已经有数百人选择“冷冻休眠”而非简简单单地死去,等待着科学的进步能够给予他们第二次生命。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死亡视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永生作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又有着怎样的伦理意蕴?
当然,当前技术尚且无法实现人类永生,也无法确定未来是否能实现。但迄今为止的两个可能的选项已然引发了大量的兴趣和关注:“返老还童术”(rejuvenation technology)和“思想上传”(mind uploading)。
我们可以想想一种“青春之泉”,“返老还童术”即有望在细胞水平上消除和逆转衰老带来的损害。奥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等老年病学专家将衰老视作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定期更换或修复细胞避免。实际上,这可能意味着每隔几年人们就得去一趟“回春诊所”。那里的医生不仅会移除受感染的、癌变的或不健康的细胞,还会诱导健康的细胞更有效地再生,并清除身体内累积的废物。这种深度改造会让身体产生“时光倒流”,让人类在生理上比实际年龄年轻,虽然我们仍然会和从前一样容易死于意外或非意外的急性损伤,例如受伤和中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6cc8e90436eb27202fcc5a2338a94cd.jpg)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1546年画作《青春之泉(The Fountain of Youth)》
“返老还童术”似乎是一个风险极低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质是在扩展和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如果你真的想以肉体凡身获得永生,那就必须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你需要避免所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风险,这会让你成为历史上最焦虑的人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35c7f13a09b9a764111c9c70f20ff3f.jpg)
电影《星际穿越》中采用“冷冻休眠”技术的场景
另一种选择是思维上传,即对你的大脑进行数字扫描,然后复制到云端。这种方法假定意识类似于某种在有机硬盘上运行的软件——你之所以成为你,是大脑运作中存储的信息的总和,因此有可能将“你”迁移到不同的物理基质或平台上。这依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观点。但抛开那时的“你”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不谈,请先设想如果未来能够以数字形式复制大脑,到底会发生什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985f528ed4b7f329da1b87a4f0bbb96.jpg)
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图丫丫
与保持青春技术不同,思维上传其实可以提供一些诱人的东西,让我们接近真正的永生。就像我们目前在外部驱动器和云端上备份文件一样,你上传的思想可以被复制无数次,并备份在安全的位置,因此任何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不太可能摧毁你所有的副本。
尽管有这样的优势,思维上传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棘手的伦理问题。大卫·查尔默斯(David Chalmers)等哲学家认为,有一种可能性是,你上传的“大脑”在功能上与过去的自己完全相同,但却没有任何对世界的意识体验。那你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僵尸,更不可能是从前作为真实的人存在着的你。丹尼特(Daniel Dennett)等人则认为这不是问题。因为一个人可以被简化为他/她大脑的过程和内容,一个功能相同的副本不可能产生除你以外的其他东西,无论它在什么基质上运行。
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预测现实中的思维上传会对转移后大脑产生什么影响。比如你是否会在大脑转移后进入休眠,或是成为其他形式?如果你发现,思维上传的整个过程或是作为数字生命的存在方式与作为生物的存在方式在本质上是如此的不同,这种不同让你陷入恐惧或精神分裂,那该怎么办?如果你因此无法与外界交流或陷入自我封闭怎么办?如果这种假设成真,那你的永生与其说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不如说是一道恶毒的诅咒。毕竟死亡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但不幸的是你已经无法选择死去。
思维的云端复制、复制品和原大脑的同时运行会带来另一个难题。一个流行的哲学观点认为,你是否年轻取决于是否仍然是一个独特的人——这意味着思维上传带来的身份“裂变”等同于死亡。也就是说:如果你被分成1号和2号,那么你将不再作为你而存在,你的所有意图和目的都会消失。一些思想家,如已故的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认为,虽然人们可能无法在这种自我裂变中幸存下来,但只要每一个新版本都与原始版本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就可以和正常的生命一样存活。
哪一种选择在道德伦理上更令人担忧?在我们看来,“仅仅”返老还童可能是一个麻烦较少的选择。的确,人类物种对死亡的战胜将大大加剧现有的人口过剩和不平等问题——但至少这些问题是我们熟知的。例如,我们可以相当肯定,“返老还童术”会扩大贫富差距,并最终迫使我们在资源使用、是否限制人口增长率等问题上做出关键决定。
与前者不同,思想上传技术带来的是大量全新的、陌生的伦理困境。数字思维可能构成一个全新的道德代理领域。例如,我们通常认为认知能力与行为者的道德水平有关(这也是我们认为人类的道德地位高于蚊子的原因之一)。但由于快速计算机和光速交流的出现,未来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将难以掌控,它将比最聪明的生物人类更加聪明。因此,正如经济学家罗宾·汉森(Robin Hanson)在《电子时代》一书(the Age of Em, 2016)中指出的,我们需要找到公平的方式来规范新旧领域之间以及新旧领域内部的互动——即生物人类与数字大脑之间,以及数字大脑与数字大脑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惊人的发展速度意味着我们可能只有很少的时间来决定如何进行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监管。
选择永生的实际后果是什么?假设你以某种方式活到了未来,保持青春技术和思想上传技术在那时都得以实现,那么你的决定似乎取决于你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以及什么样的风险。保持青春技术似乎是最正常的选择,尽管它可能会让你更加保护你脆弱的身体。思维上传会让你的思想至少在实际操作上更难被摧毁,但目前尚不清楚在被复制若干次后,你的生命是否还能以有意义的方式延续。这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风险远比保持青春更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人类有限生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前景是诱人的——前提是这能够成为一种选择。无论怎样,会有很多人相信永生的诱惑远大于它带来的风险。
用户15xxx52
永恒在于永恒,不在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