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真糟心——家门口排污管道改造,挖得一塌糊涂,走路回家都得小心,车就更没办法开回去了。前几天开到附近一个小区里亲戚家车位上停,昨天起,那小区又开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停不成了。只好停到外面街道边停车位上了。
周五晚上七点多,天早已黑了。在家看电视,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普通话,男声:“您好,请问您的车是不是停在环城路边?被我不小心擦坏了。您现在有没有空来看看!”
我一听很鬼火,一面走一面琢磨着:我的车好好停在停车位上,没碍着谁,居然被擦坏了!什么人啊?难不成是酒鬼?听着不像;再说酒后驾车肇事,不赶快逃跑还憨包一样打电话给我?
匆匆赶到了一看,一个看上去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在车边等着,见我,问道:“叔叔您好,是您的车吗?我骑电动车不熟,不小心擦到了,您看看要多少钱修得好,我付钱给您。”
我一边说“等我看看擦得什么样”,一边跟着他走到车左边。他用手机电筒照着。两道门上有三条擦痕,长的近20公分,短的也有七八公分。
我一看,知道怎么处理了:“两道车门都擦伤了,我也不清楚要多少钱可以做漆,要么我拍照给修理厂的估估价再说?”然后他就照着亮,我拍照。拍照完毕,我打电话给修理厂的朋友,他就在旁边用手去擦那些痕迹。
电话打完,小伙子突然说:“叔叔快看,可以擦掉了,好像没有划到车漆。”我也去擦,果然,那黑色的擦痕居然可以用手擦掉,用指甲轻轻刮刮,全掉了。原来是电动车把手上的橡胶。只是,还是留下了一点儿看得出的划痕。
小伙子一看说:“叔叔,这些划痕处理一下要多少钱,我付给您!”
我:“幸好没划深,这么点儿划痕,估计打个蜡就没事了。也要不了多少钱。算了吧,你挺诚实,还打电话给我,在这儿等着。不用你赔钱了。”
小伙子一听急了:“叔叔,我是富民一中的学生,也没多少钱,但这是我的错,我还是要赔您点儿钱,算我为自己买个教训吧!”一边说一边从裤兜里掏钱,然后拿出一把纸票里面值最大的一张50元的要递给我。
“富民一中的学生?那我更不会要你赔了。你不认识我吧?我就是富民一中的老师嘛。不过以后骑车还是要小心点儿。”
小伙子听了不过还是要塞钱给我,我一再拒绝。他没办法了:“好的,谢谢老师。我以后一定小心。本来我擦了以后回到学校门口了,想想觉得不妥,又返回来。我还写了一个纸条,如果联系不到您就打算放在车上。”说完,还真摸出来一张字条。
我:“……不错,我为我们学校有像你这样的学生感到欣慰!没事了,去吧,今晚该回家了!”
“好的,再次谢谢老师原谅我!老师再见!”
车子没啥事,心也放下来了。这一高兴,他走了才想起,我竟忘了问问他的班级姓名,更想不起来看看他的字条。
转身回家,电话响起,是妻子,没接。回到家,她问:“电话也不接。怎么样?处理好了?我以为要吵架么我出来帮你!”
也难怪她担心。这年头因车辆擦碰,互相扯皮、争吵,甚至打得头破血流这类事也实在多如牛毛了。只是她没想到的是,今天这个事会是这种结局。
的确,在实用主义、唯利心理盛行的当下社会,损害他人利益后态度蛮横、拒不承担责任的事例绝不在少数,拾金不昧是为了索要酬金的新闻也频频爆出,而“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样的设问,竟然反反复复在许多人心里纠结。不得不承认,整个中国社会的道德和诚信水平正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令人担忧。
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件颇有争议的事,炒成了热点。
2017年3月17日下午2点,一名女中学生骑单车在深圳福田区下梅林一街违规逆行,撞上一辆白色奔驰,奔驰前保险杠附近油漆被剐蹭,女司机提出要赔偿,女孩顿时吓得哇哇大哭,路人纷纷过来围观。女司机下车看到爱车被剐蹭,拦住小女孩,让她把家长叫来,女孩一听吓坏了,立马大哭起来。围观者劝女司机:“算了,小事,让她快去上学吧……”但女司机不同意:“事情虽小,但如果就这样让她离开了,对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好,她会觉得犯了错也没有关系,就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大哭的女孩拿起女司机的手机,给她妈妈打了电话,电话里女孩妈妈听说女儿剐蹭的是奔驰车后,一直不愿露面,直到交警过来与她通话,她才同意赶来处理。最终女孩家长赔偿奔驰车主维修费2000元。
针对这一事件,网上有多种观点。其一,这名女生“违规逆行”、惹了祸只会哇哇大哭,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其二,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这个家长一味逃避的行为从反面论证了家教的重要意义。其三,这名司机教育孩子的初衷是好的,损坏赔偿也是合理合法的。但在处理后,是否也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这个社会的爱与宽容,做到为富有仁呢?其四,从路人的角度说,也许平时你就是这样不守规则者,也许你觉得弱者就应该偏袒。可是这样做对吗?
《人民日报》也曾经发过一篇评论,呼吁培养良好的道德想象力,认为个体的道德想象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选择,将决定着社会的道德风貌。所谓“道德想象”,其实就是对社会道德现实的全面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自信”。如果人们发现,周边的人都讲道德,讲道德并不会付出额外的代价,那就会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相反,如果人们认为,周边的人都不讲道德,就会给心灵打上“防火墙”,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自信”。
就我的这一件事来说,首先申明,我的车很普通,即使真正擦坏了做一下漆也就几百元钱。更何况还只是留下一点点划痕,真没啥大不了的。以我个人性格来说,假如,我只是假设一下我开得起豪车,也根本不可能发生被人擦碰甚至被挡道或者小孩子去摸一下就对别人大打出手这种缺德事。我向来以百分之九十的善意揣度人心,认为这个时代应该还有九成以上的人心是善良的。但是,无情的现实却往往击碎我的善意。人们在要求别人善良、希望别人善良的时候,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次假如不是学生,而是成年人,我估计十个有九个会选择溜走。不信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我们会不会这样做?
所以,我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同学当时的心理。擦到了车,看到几道擦痕,车主不在,也不知道要多少钱才可以修好,心里一慌,骑车走了。这很正常,符合当今绝大多数人的心理。事后一想,自己犯了错走了,让无辜的车主承担损失,这不合理。敢做敢为,不管多大的损失,该自己承担的还是要承担!即使自己只是一个中学生。于是写好了字条返回来,结果,看到我车上有电话号码,于是打来电话。
这就是中学生、饱受人们诟病的零零后的担当!当一些司机开车肇事以后不管受害者死活、置别人生命于不顾而逃走的时候,这个小伙子虽然兜里只有几十块钱,还是毅然决然地返回来了。
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幕,只是当时我没想起来。几年前,曾布置学生写过这样一篇作文,命题材料如下:
2012年11月2日,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小心碰坏了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他在原处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表达歉意和联系方式的纸条,表示承担责任。受损车主知情后深受感动,当即放弃索赔。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公司获悉后,表示愿意免费修理受损车辆。
“诚信少年”徐砺寒,后来获评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网络人物,成为全国青少年的榜样。想不到,今天,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想不到,我们富民一中,也有这样讲诚信、有勇气、敢担当,能正视自己错误的学生。
我不知道这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微信朋友圈里把这件事发出以后,有朋友留言:“这个同学将来肯定会有出息,就凭这点儿品德!”这个,我以我的善意相信!即使将来他不一定有别人公认的“出息”,我认为他肯定也会活得坦然!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我们一贯坚持“先学做人,再学求知”“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这样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那些什么“品德奖”,不正是应该奖励这样的学生吗?
有这样的学生,富民一中有希望!
END
作者: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