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课后作业像晴天夜空里的星星。星期天的晚上,妈妈送我上床时告诉我,若下周不用家长陪,我独自一人,就能把每天的课后作业按时完成,周末就带我到外婆的老家──富民县赤鹫镇的半山耕云玩。
星期六早上,吃过早点,爸爸驾车,妈妈坐副驾,我独自坐后排,一路驶向城外。
半山耕云位于赤鹫镇老花果山的一个山包上。开始爬老花果山了,汽车不停地转左转右,我的小身板被不断地甩过来甩过去。我像坐摇椅,大声地叫着、笑着。黄河凭一个“几”字形闻名于世,去半山耕云的山路上,至少有四个“几”字。
山腰上,惊现一大块“半山耕云”的蓝色牌子。“‘半山耕云’的‘云’写错了。还未上学,我就认识它了,骗不了我!”妈妈解释说:“因为半山耕云在高高的山腰上,农民伯伯们在地里耕作,远远望去,就像在天上的彩云中劳作一样。”
桔红色的土墙包裹着浅黄色的木头,顶上是灰色的泥瓦。半山耕耘土木结构的寨门无遮无拦地迎候着我们。进入大门,一路顺斜坡而下。路的上侧,小沟里流着清澈的溪水,像一条淙淙的山泉,路的下侧,是波涛汹涌的绿色的海洋。
车未停稳,我就跑下车子。左边,低矮的木门,泥墙青瓦垒着半人高的院墙,是食堂;右边,是一玲珑的木栏亭子。我首选春光亮丽的亭子。顺着亭子往下,像走进一座彩虹门。咚,一肉肉的长条打在我的额头上。抬头,密密麻麻的蛇瓜像豆角一样长长地垂挂下来,我得踩着波浪线走才能避开特别长的大蛇瓜。爸爸妈妈遇到麻烦了,好多根蛇瓜圆圆的底部,已经抵在他们的肩头。长脖雁瓜,立着高贵的长长的细脖子,可与天鹅颈媲美。我捧着它们膨大的底部,塞进我幸福的笑脸,让爸爸不停地拍照。仅葫芦瓜就有葫芦形、棒槌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因年龄的不同,它们的皮有的是白的、有的是黄的,还有的是绿油油的,覆着一层若隐若现的绒毛。妈妈说,曾吃过一次嫩葫芦瓜炖排骨,味道鲜甜,一辈子都不会忘。橙色的南瓜,像花儿一样分瓣、分层,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灯笼似吊在头顶。远处地里,更有几枚,碾砣似的舒舒服服地或坐、或躺在竹凳上。我跑过去,疑惑地注视着它们。它们好似知我意,炫耀着:“谁叫我是瓜中之王呢!”
庆幸未上学我就认识了好多祖国的方块文,感谢叔叔阿姨们挂了这么多可爱的牌子,更为妈妈不厌其烦地回答点赞,我今天真是见识了不少、学到了不少。
坡底,金色的日头里,荡漾着金色的稻田,惊现着一张张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稻草人关注着远到的客人,张开笔直的臂膀,亲热地想把我们一个个揽入胸怀。远远的,欢呼声、水花的撞击声,稻叶掀动的唰唰声,一齐涌来。我提着彩色的塑料小桶,加入抓稻花鱼的行列。稻穗像士兵列队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在水田里。田里的水,像融化的巧克力汁,又像晃动的丝绸。我迅速蹬掉鞋袜,妈妈帮我系牢裤腿。“逮住──逮住!”“赶紧──赶紧!”“唉……”虎气的小弟弟,漂亮的公主姐姐都随爸爸妈妈扎在水田里。我既激动又紧张,一脚踏进进去,凉丝丝的,足底的淤泥滋滋滋地往趾缝和脚掌两边冒,脚底板像踩在熟透的蕃茄堆上。当我要移动脚步时,淤泥像舍不得我,粘糊糊地拽着我的小脚。
“噫,怎么看不到稻花鱼呢?”“哗”,鱼露着灰白的肚皮,弯成一张弓,像撑杆运动员一样高高跃出水面,随后“噗通”一声,重重地落进稻丛里。抓鱼的叔叔,曲着上身,伸着双手,一会儿低头,一会抬头,眉毛上挂着洪水,不停地晃动双腿,逗得水花儿怪笑。妈妈手里绿色的小桶中已经游动着几尾鱼了,但没有一条是我抓的。我越急越抓不住。爸爸告诉我,洪水面一个个会移动的小微点,就是鱼张着的嘴。因为洪水里缺氧,鱼儿探出嘴或鼻孔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妈妈教我:做任何事都有章法,捞鱼要稳稳地,看得准,下得狠。我“鬼精灵”的绰号不是白给的,听了爸爸妈妈的教诲,不再把精力浪费在跑路上。细心地观察水面。一小亮点,是小鱼昂起的头。我把网兜悄悄靠近,照准小亮点下近10厘米的地方飞快地插下网兜,立刻抬起。网兜里的水沥干后,里面蹦跳着一尾红色的小鱼,妈妈赶紧拎来小捅。爸爸妈妈都夸我是今天的捉鱼冠军,因为只有我抓到漂亮的金鱼。
累了,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我们踏着凉荫荫竹林小道,走回泥墙小院。香茅草顶,圆木头墙、木楼板、木桌、木凳子,既干净又舒适。品着地里摘来不久的农家菜,咬着刚刚做好还冒着热气的豆腐,眺望着周围的青山秀水,欣赏着楼外暖暖的日头,吹着飘上楼来的习习凉风,惬意极了!我想到王维伯伯喜欢长居幽篁里,陶渊明老爷爷归园田居,他们真会享受!
吃过午饭,我们参观了农家土灶,观看了石磨磨豆腐的流程。舀一勺泡过水的鼓鼓胀胀的黄豆,倒进石磨上端的圆孔。石磨好重,妈妈、我,加上爸爸一起握住石磨的手柄,才顺畅地推动石磨。随着石磨一圈圈地转动,乳白色的豆浆顺着石磨底部的外围,纷纷流出。随后,又体验了农家织布的过程。
午后,太阳不再凶了,我们挎着竹篮去地里体验丰收的喜悦。一串串的蕃茄,从树底就挂到枝头。红的、青的,大的、小的,圆的、扁的,又饱满又水润。我挑最大最红的一个摘下,咬一口,酸酸甜甜,红色的汁水顺着我的指缝汩汩流下。辣椒最是漂亮,红红的、黄黄的、紫紫的、还有淡绿色的。望着鲜嫩,闻着奇香。忍不住抠一点点尝尝,紫色、绿色的温和,红色的好辣。
太阳公公回家了,风儿也散了,四周的山林影影绰绰,我们在毛绒绒的青草地上搭好帐篷,拎着手电筒去捉蚂蚱。不知是累了,还是因为露水压住它们薄薄的翅膀,绿油油的蚂蚱一串一串,双腿蜷缩着抱住青草杆一动不动。我们小心地把它们一个个摘下来,装进瓶子。谁叫你吃庄稼叶子!明天就把你这害虫油煎后美餐!
夜深了,我可舍不得睡。夜空又高又远,点点繁星眨巴巴着眼睛。远处的青蛙呱呱地轰着大嗓门,近处的蟋蟀唧唧地鸣唱着。树伯伯睡了,花姐姐息了,小草妹妹静了,我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小鸟啾啾啾的歌声吵醒了我。红色的阳光洒满草地,草尖上的露珠闪烁着七彩的光。静静的山林湿漉漉的,飘荡下来的空气像洗过、滤过,干净极了、鲜新极了。远稠近淡的晨雾,像牛奶一样弥漫着周围的群山,静静地凝聚成团,慢慢地向山头滚去。次第的,游客来了,惊呼声、吵闹声、脚步声,清晨安静的草地像烧开水,随着气温的上升,逐渐热闹了。
我还想再野一天,但妈妈说:半山耕云顺应四季的轮回,遵循自然运行的规律,耕植的是现代人的观念,捡拾的是祖先遗留的智慧。它着眼于少年儿童的成长,集学习、旅游、运动、发展为一体。它因为根扎得深,所以滋养丰饶。它的美在农民伯伯每个季节的辛勤耕耘中,模样一天与一天不同,美景一年四季都不一样,它的美是得天独厚的。以后我们会在不同的季节,做一名客串农夫,来耕种它的美、欣赏和体验它的美!我不全懂这些话的意思,但听到了“会经常来”就够了;也不好意思再纠缠了。
半山耕云,再见了!我们还会再来的!
END
作者:夏雨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