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
治愈你的生活焦虑
《圆桌派》发起人窦文涛每期邀请三位老友嘉宾,还原真实生活里的聊天场景,话题内容包罗万象、放眼世界,一言一语中洞察人生百态,共享多维观点,启发无限思考。《圆桌派》是一档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以谈话为核心,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围绕特定话题进行讨论,相互分享观点。
PART 01
形式设置的创新性
在流量为王时代,《圆桌派》这样的谈话类节目能做到第7季不容易。好友围坐圆桌,谈古论今,以香会友,以茶为伴,映射的是“慎独”态度,以书画会友,以香致其灵慧的文化坚守。《圆桌派》无剧本无预设,保持高度灵活性和即兴性,窦文涛作为“圆桌宇宙”的“引路人”,畅谈人口老年化、MBTI、消费降级等全新议题,打造社交语境下专属中国人的圆桌“聊天文化”,让聊天回归到“面对面”的真实聊天场景,引发大众效仿。其中既有日常的无拘无束,也有深度交流的敏锐和洞察,观众可以在聊天中感受到那份对人生和民生真切的体察和关怀。
(左右滑动图片)
通过邀请一批和窦文涛一样爱聊天、会聊天的朋友参与《圆桌派》,让观众感受到聊天的魅力,在观看中激发真实聊天的欲望,打开真实表达空间,在日常聊天中体味即兴的愉悦、随兴的自由、尽兴的畅快。《圆桌派》的嘉宾围绕圆桌而坐,圆桌的设计象征所有参与者在讨论中的平等地位,每个人都是对话的重要一员,每位嘉宾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无论是学术大家的严谨、艺术家的感性、还是文化评论者的犀利,不同的个性和风格都能在平等自在的谈话环境中自由流淌。
PART 02
内容聚焦的知识性
《圆桌派》是一档让人长见识的节目,从第一季至今,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热点、议题,都或多或少在节目里留下了痕迹,该节目承担了社会思想记录者的使命。节目选择的话题广泛,跨越文化、艺术、历史、科技、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每期话题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嘉宾,包括文化名人、传媒人士、学者、艺术家等。无论是文学、历史、科学、艺术还是商业管理,嘉宾们博闻强识、引经据典,用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见解,将复杂深奥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拓宽视野。
比如《圆桌派7》第二期《照护》,请来“北大教授成24小时照护者”的当事人胡泳教授,分享许多阿尔兹海默症的照护细节;第三期《反应》,窦文涛、许戈辉、鲁豫“铁三角”重聚,讲述主持人时代的应变往事;第四期《匠心》,请了建筑大师张永和和艺术家徐累,分享从穿着到建筑的匠心之道。
《圆桌派》就像我们平时约三五知己,对于某件事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加以佐证,产生观点及思维的碰撞。我们观众对于这件事物也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在这种接收信息和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吸收加以提炼,这就是节目精髓所在。
PART 03
节目品牌的文化性
在流量为王时代,《圆桌派》中好友围坐圆桌,谈古论今,以香会友,以茶为伴,映射的是“慎独”态度,以书画会友,以香致其灵慧的文化坚守。每集至少90分钟的时长,植根当下但又跨越时空的多元开放主题,幽默随性的对谈表达,“熟人局”与“新人局”的相得益彰,《圆桌派》第七季既延续了品牌平等交流、观点碰撞、人生洞察、关照世态冷暖的内核基因,也在多元嘉宾和广泛议题的圆桌论道中逐步开启了“圆桌宇宙”,以人、以事、以情、以理串联起不枯燥、不说教、有态度更有温度的“圆桌宇宙”。
《圆桌派7》第五期《繁花》颇有意思,节目去往金宇澄老宅的“繁花书房”录制,大家围绕小说和电视剧《繁花》展开讨论。虽然大家都喜欢汪小姐,但窦文涛和金宇澄都提出一点异议,剧版汪小姐自强决绝到男性暗暗帮她、她都不愿意,他们认为这是剧方出于迎合当下女性需求的一种改编。
第一期《老友》谈起老去的话题,其实很多人是忌讳别人说他变老了的,鲁豫却有不同见解。她说,“老和年轻,不是一个优点跟缺点,就是个特点,就是个客观事实,你陈述事实,那你就是变老了,但老背后,我还觉得你比以前优雅了呢”。比起外貌的变老,人的精神状态、心志等的衰老,才是要留意的。
《圆桌派》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平台,也在碎片化时代搭建一个促进沟通对话、增进相互理解的公共空间,让多元思想在这里交汇融合,传递出理性、包容和温暖的交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