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一天,一位年迈的老人坐在书桌前,双手颤抖地拆开了一封来自江西的信。
这位老人,就是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陆定一先生,而他之所以双手颤抖着打开这封信,是因为在信封上,他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字眼,在陆定一的人生之中,革命是他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除了革命以外,寻找他的儿女,就成为了陆定一工作之余的所有期望。
在1979年的时候,陆定一的儿子“范家定”(因为早年间被寄养在别人家,所以姓范)成功找到父亲,父子相认的场面让很多人为之感动,在第二年的时候,邓颖超见了陆定一父子两人,看见范家定的时候,邓颖超的眼泪不停地流,因为邓颖超想起了他的母亲。
回到了陆定一身边之后,范家定这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姐姐,于是乎,他也开始大力寻找自己的姐姐,可惜的是,人海茫茫,范家定始终没有找到,这也让陆定一的心中没了底。
一直到1987年寄给陆定一的这封信,这封信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寻找女儿的大半生,却无处落脚的内心。
这封信中写着:
“陆老,读了您的回忆录,我发现我的母亲与您失踪的女儿叶坪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我的猜测是对的,那这不仅了却您多年的心愿,也能告慰外婆在天之灵”。
写这封信的人,是江西一名叫做赖章盛的老师,赖章盛的母亲叫做张来娣,但赖章盛知道,母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叶坪,也就是陆定一回忆录中的那个名字。
把时间追溯到几十年前,那时的陆定一正值青春,意气风发。
陆定一出生在江苏无锡,1906年,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1918年进入南洋大学附属中学求学,随后进入南洋大学攻读工科。
但是20世纪初动荡的中国并没有让他仅仅安于书本和实验室,五卅惨案的发生,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这位年轻的知识分子。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陆定一参与创办了《血潮日刊》,为上海学生运动发声。这份报纸不仅记录了五卅运动的真相,也成为学生们反帝抗争的重要喉舌。
从少年时代便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
他的革命旅程,从“五卅运动”的呐喊到共产国际的秘密使命,从未停止。
1928年底,他被派往莫斯科任职,在那里,他遇见了唐义贞,这个比他小三岁的年轻女性,却是个经验丰富的革命者。
1923年的秋天,在湖北武汉,一名仅十四岁的女孩带着稚嫩的脸庞,迈入了湖北女子师范学院的大门。
她的名字叫唐义贞,出身于武汉中医世家,家境富足,生活无忧。
只不过,这位年纪轻轻的女孩却并未沉溺于优渥的生活,学校里的主事人董必武看中了她的聪慧与才气,开始推荐给她各种进步书籍,引导她关心社会的动荡现实。
到1926年,年仅17岁的她已经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活跃在学生会和妇女协会的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唐义贞一开始并不知道,革命之路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在1927年的这一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席卷全国,唐义贞因多次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特务盯上,家与学校都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
面对病重母亲的挽留,她含泪告别家人,毅然随党组织奔赴苏联深造。
就是如此,唐义贞在莫斯科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人——陆定一。
他们在异国他乡相识、相知,最后走入婚姻的殿堂,这一对在历史风暴中相拥取暖的革命伴侣,不曾想到彼此的命运会被战火撕扯得如此支离破碎。
婚后的日子并不平静,1930年,陆定一返回中国继续革命,而唐义贞暂留莫斯科学习。
回国后,夫妻俩在上海短暂团聚,却因各自的任务再次分离。
1931年底,唐义贞诞下一女,取名“叶坪”,意寓对革命圣地的怀念。
生下了女儿不久之后,唐义贞就又投入更紧张的工作中,于是只能将幼女托付给同事张德万照看。
1934年10月,陆定一和唐义贞命运的分岔口来了,这一年因为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的成员,陆定一不得不随部队离开,他深知留下的妻子和幼女将面临怎样的危险,但革命形势容不得私情,他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不能陪的妻子待在这里,因为唐义贞此时又怀有身孕了,长征更是不现实。
所以他与唐义贞的告别,是在临产的马背上,她强忍泪水叮嘱丈夫:
“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回来找我们”。
陆定一流着眼泪重重点头。
但是,这句嘱托成了一句遗憾。
1934年11月19日,唐义贞在组织的安排下,被送到原汀西县保卫局区队长范其标家中。
次日,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范家定,并给他取名小定,以此来纪念她和陆定一的革命爱情。
刚生产没多久的唐义贞,就接到组织的转移通知,敌人已经快要逼近她在的洼田乡了。
第二年初,唐义贞在一次突围中被俘,宁死不屈后英勇牺牲,年仅25岁。
而陆定一从长征归来后,寻找失散家人的念头从未停止。
但硝烟弥漫的年代,女儿叶坪的去向如同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他只能将全部精力投入革命,期望能为后人铺就更好的道路。
直到1979年,陆定一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范家定。
那一天,已是白发苍苍的父亲和壮年的儿子相拥而泣。
可叶坪的消息依旧如雾里看花般遥不可及。范家定继承父亲的遗愿,主动担起寻找姐姐的责任。
1987年,赖章盛寄来的信件引发调查,经过调查证实,江西教师赖章盛的母亲张来娣,正是陆定一失散多年的女儿叶坪。
在这一年的11月30日,这对阔别了半个多世纪的父女在泪水中重逢。
陆定一颤抖着拉住女儿的手:
“是爸爸,我的女儿,爸爸终于找到你了”。
叶坪看着白发苍苍的父亲,哽咽地叫出那个期待了几十年的称呼:“爸爸!”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53年的苦难、分别和牵挂化作满脸的泪痕。
叶坪当年被寄养在了张德万的家中,可是张德万后来也因为革命工作,不得不把孩子寄养到其他战友的家里面,陆定一后来也找不到张德万,所以就导致女儿的线索断掉,所幸的是,叶坪还记得自己曾经叫什么名字,记得收养她的家庭告诉她,她的父母是当年的红军。
叶坪后来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出了自己的身世,但自己究竟是谁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未可知的,叶坪这么多年时间一直都在怀念父母亲,可是她没有办法去寻找,直到她儿子看到了陆定一的回忆录。
陆定一对自己的妻子唐义贞怀念无比,她不仅是陆定一的妻子,同样是陆定一最信任的战友,作为一名女党员,唐义贞与邓颖超,贺怡等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所以邓颖超这么多年对于唐义贞就义的事情始终难以忘怀。
在陆定一找到了自己儿子的时候,邓颖超就非常想看一看唐义贞的儿子长什么样,跟当年的老战友是不是很相像,而在看到了陆定一的儿子后,她对陆定一找到自己的女儿有了更高的期待,可以想象,叶坪一定很像她的母亲。
在1987年的时候,这一切都实现了,看着眼前也已经步入了中老年的女儿,陆定一的眼眶湿润了,他缺席了女儿人生太多的阶段,心中的愧疚和悔恨难以诉说。
曾经的襁褓婴孩已是白发苍苍的母亲,曾经的青年父亲已步入暮年。
但幸运的是,他们终于跨越了岁月的河流,在历史的另一端重逢。
这段痛彻心扉的家族故事,是无数革命家庭的缩影,他们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岁月。那些未曾寻到的亲人,和像陆定一这样的故事,提醒着后人珍惜眼前的亲情,也勿忘历史的苦难与辉煌。
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最令人庆幸的是,他们最终还是相遇,还是在爱的环绕下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他们这些年所经历的分别以及痛苦,都没有让他们淡忘亲情,反而令他们之间的思念更加醇厚,在重逢的那一刻,爱意如同汹涌的潮水,跨越数十年的尺度,灌溉他们干涸的心田。
亲情的田园阳光灿烂,老去的父女都始终好看。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