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远洋地产输掉了第二场博弈,债务重组工作突然走到了分岔口。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前天,原定6月28日前,远洋地产支付7支公司债券的应计利息,及“H18远洋1”分期偿付的2亿元本金及对应利息。
但在兑付日前一天,远洋地产仍未凑够足额所需资金。远洋称,保证公司在宽限期内继续尽全力加大资金凑措力度,做好本期本金及利息偿付安排。
宽限期是指,兑付日后30天内,远洋地产完成兑付,仍不构成债务违约。严格来说,远洋目前仍不算实质性债务违约。
次日一早,美国纽约美隆银行伦敦分行向香港高等法院对远洋提出了清盘呈请,内容是:未偿还由远洋地产宝财IV有限公司发行的2026年到期的3.25%有担保票据,涉及本金总额4亿美元及应计利息。
远洋债务重组工作突然遭到了巨大的重创,境内债、境外债都捉襟见肘。
债权人直接一点回旋的余地也不打算留给远洋地产
在公告中的承诺显得有点无力,“公司将极力反对呈请”“呈请并不代表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并可能损害本公司的价值”。
回想第一次,申请债务展期,有相关了解人士对无逻辑观察说过,远洋在没有充分沟通下,推出了债务分期选择方案,鉴于公司也态度诚恳地表示“不会逃废债”。
投资人虽有不满,但也默默选择了接受。远洋以十分强硬态度赢得了第一场博弈。
但这是年初的事情了
当时,远洋年报还没有对外披露,大股东的态度也没有发生转变。直到年报披露和大股东“改口”,债权人对于远洋的看法或许也发生了变化。
2023年报说明了什么?或是资产不抵债。
近三年,远洋权益资产从2021年447.8亿元降到258.6亿元,再降到207.9亿元。若剔除少数股东权益,账面上归母净资产仅有70.3亿元。
净资产减少是因为在大规模计提减值,过去两年分别减值亏损65.4亿元、112.8亿元,合计总额178.2亿元。
中国人寿之前已经出手买下成都太古里、北京颐缇港项目(部分股权),但在2023年度业绩会却称:“对远洋集团的长期股权投资清零”。
年初到现在,远洋销售不是很乐观,今年前5个月累计销售95.6亿元,仅为去年同期三分之一。
况且是全口径销售,过去几年拿地权益比例在50%出头,说明到账还要再缩水一半。
远洋并非坐以待毙,也在积极行动。
一边,对国内7支公司债完成了27份增信,增加更多的抵押物,对外释放信心;另一边,卖掉了手上最优质的项目:北京颐堤港二期,国寿、太古地产作价40亿元收购。
可到头来,增信、卖项目都不够钱还债。
现在,看着远洋权益资产不断减少,不能如期兑付债务,债权人会是什么样的想法?显然,他们更加清醒了,要极力避免第一次情形,率先占据上风。
远洋第二场博弈,大概率也以失败告终。
但大家可能更加关心,远洋还有哪些招式可以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