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月9日,总理办公室忽然接到了从福州军区打来的一通紧急电话,打电话的人正是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
他向周总理报告,前日,海军方面有三名战士趁着出任务的机会,竟然丧心病狂杀害了舰长以及六名战士,随后抢夺了登陆艇,逃往了台湾马祖岛方向。
如今,台湾方面已经派人接应,打算让他们三个前往台北接受采访,又许以高官厚禄。
福州军区竟然出了这样三个害群之马,周总理听罢,非常愤怒。
随后,他询问韩先楚下一步有何计划。
韩先楚表示,福州军区已经准备好了攻击,如果这三人出发前往台北,可以实施拦截。
周总理则对韩先楚说:“有把握就打掉他,没有把握也不是非打不可,总之不要吃亏。”
三个叛徒都来自福州的一个小渔村,是堂兄弟的关系。
带头叛变的人,名字叫做吴文献。
在参军之前,他一直跟随父母在村子里,以打渔种地为生。
不过,这样的生活十分清苦,吴文献自幼好吃懒做,所以对生活现状十分不满。
渐渐长大之后,吴文献便决定为自己找一个新的出路。
正当他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又听说解放军正在征兵,这让吴文献一下子来了兴趣。
其实,他并不清楚解放军需要做什么,不过他觉得,加入军队之后就能吃上饱饭,能领到津贴。而且,说不定还能混个大官当当,将来回到村子就能够出人头地了。
所以,吴文献便报了名,与他同时报名的还有他的两个堂兄弟,吴春富和吴珍加。
当时,福州军区面临着巨大的海防压力,正缺人手,而且他们三兄弟的身体素质的确很不错,所以顺利通过了筛选。不久之后,他们便正式成为了福州军区的解放军战士。
可是,军队里的生活却和吴文献之前所想的大相径庭。吴文献认为,穿上军装就高人一等了,可以享福,但解放军可不同于旧时代的军队,是有纪律、有组织的。
而且,既然当了解放军,每天要承受的训练任务自然十分繁重。
至于吴文献之前所想的高人一等,那更是痴人说梦,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自然不可能由着吴文献在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
所以,在军营里待了一阵子,吴文献对生活现状愈发的失望,觉得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心生不满的他,干脆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逃避训练,平时也只和自己的同乡厮混,不愿意和战友们来往。
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吴文献便悄悄搞了一台收音机,没事就窝在宿舍里听广播。
而当时,国民党为了动摇解放军的军心,诱使解放军战士投敌,所以搞出来了不少电台广播,作为蛊惑人心的工具。
恰巧有那么一天,吴文献在调试广播的时候,连接上了国民党电台讯号。
电台里的女主播声音甜美动听,一下子让吴文献来了兴趣。
电台中说,只要愿意投靠台湾,就能够得到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荣华富贵,这正是吴文献毕生所求,所以,这个广播一下子让吴文献的内心产生了动摇。
阴谋诡计在之后的几天里,他又不断连接到这个广播讯号,每次都能听到国民党所开出的那些优厚条件。
过去,吴文献也听说过,有些飞行员叛逃到了台湾之后,得到了不少奖赏。
再一对比自己眼前的生活,和荣华富贵似乎半点关系都没有。
吴文献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如到台湾那边去,过吃香喝辣的日子。
不过,吴文献很清楚,他一个人根本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军区,想要去台湾更是遥不可及,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堂兄吴春富和吴珍加也拉下水。
吴春富、吴珍加和吴文献是一丘之貉,他们抱着同样的想法进入军营,为的就是过好日子,根本没有什么理想信念可言。
所以,吴文献把台湾那边开出的条件一说,吴春富和吴珍加也心动不已。
三个人很快决定,想个办法离开军营,投靠台湾。
而且,要达成这个计划的话,他们需要从军营里劫夺一架舰艇,这件事情听起来很难,可偏偏对于当时的吴文献、吴春富和吴珍加而言,又异常的容易。
当时,福州军区刚刚建立不久,加上当时解放军全军的制度建设都不太完善,所以导致舰艇人员的监管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那便是没有亲属之间的回避制度。
吴文献、吴春富和吴珍加,出生于同一个村庄,有血缘关系,但他们竟然在同一个舰艇上担任着领航员、轮机员,枪炮手这三个很关键的职务。
这也方便了他们三个随时搞串联,一个惊天的阴谋,就这样悄然形成。
他们司职的舰艇编号为f131,偶尔会承担一些向外运送军需物资的工作,三人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等到船移出港口远离军区,到那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三个就可以趁着舰长以及其他战士没有防备的时候,杀人夺船。
不仅如此,吴文献还协同吴春富、吴珍加,盗取了舰艇上一些关于福州军区的机密资料,决定用这些资料,进一步换取台湾方面的信任,让自己能够加官进爵。
同时,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舰艇的行进路线,确保自己的逃跑计划能够万无一失。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66年1月。
此时,f131的战士们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上级要求他们运送一批军用物资到霞浦。
这一次,他们的航线势必要经过由国民党控制的马祖岛附近。
当然,虽然要和敌人擦肩而过,但大部分时候,这样的航程是相对安全的,对方不敢轻易和我们起摩擦。
而且,舰长也非常谨慎,早就已经叮嘱战士们,在接近敌人之前,要关闭所有的灯光,力求安全无误的通过马祖岛海域。
可舰长万万想不到,此刻吴文献、吴春富和吴珍加已经做好了杀人的准备。他们也把动手的地点选在了马祖岛海域附近,这样,他们杀人之后,就可以立刻前往马祖岛投敌。
当天晚上,陪同舰长一起值班的人正是吴文献。
为了麻痹舰长的注意力,入夜之后,吴文献便装作轻松的故意和舰长聊起天来。
舰长当然想不到一个年轻战士,会生出这么歹毒的主意,所以并没有起防备之心。
因此,舰长也没有注意到,吴文献悄悄留了门。
就在吴文献与舰长聊天的时候,吴春富悄悄从门口钻进来,随后,一刀捅在了舰长的脖颈上。
接着,吴文献与吴珍加迅速扑上来,捂住了舰长的嘴,舰长没能发出一声呼救,便被这三个人合谋害死了。舰长死后,三个人又把屠刀伸向了其他的战友。
除去值班人员之外,其他的战士早已经进入了梦乡。
而且,大家休息的地点都集中在同一个船舱,所以,吴氏三兄弟要动手便非常容易。
他们直接拿过了船上的机枪,冲进了六名战士休息的船舱,丧心病狂的进行了一通扫射。
六名战士还没有反应过来,便死在了吴氏三兄弟的枪口之下。
铲除败类虽然杀死了那么多朝夕相处的战友,可是,吴氏三兄弟内心却没有丝毫的愧疚,反倒兴奋不已,因为荣华富贵正在向他们招手。
吴文献迅速将沾有战士鲜血的白色床单扯下来,绑在长杆上。
带着这面白旗,三兄弟驾船慢慢的靠近了马祖岛。
马祖岛上的台湾守军看着一艘属于福州军区的舰艇突然靠过来,一时间惊慌不已,还以为福州军区要对马祖岛采取军事行动。
不过船上的吴文献早有准备,他对着台湾守军大喊说,自己是来投降的,还亮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白旗。
为了让台湾方面相信自己,他们三人放下武器,高举双手,走到了船头。
台湾守军确认了这三人的确没有攻击的意图,这才放他们上岛。
很快,这个消息层层上报,一直报到了蒋介石那里。
蒋介石一听这个消息,乐得合不拢嘴。
当时,台湾和大陆之间频繁地出现摩擦,蒋介石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美梦。
从军事实力上,他没有战胜解放军的希望,所以就想在国际舆论上对大陆进行打压。
而现在,大陆方面居然来了三个解放军的叛徒,没有比他们三个更好的宣传材料了。
所以蒋介石立刻给马祖方面下命令,要把这三个人安全地送到台北来。
此外,在台北,蒋介石又准备了一场盛大的记者会,决定把这件事情大肆宣扬出去。
其实,蒋介石十分清楚,这三个人既然做了叛徒,显然人品低劣。
而且他们在福州军区级别也不高,能力有限,到了台湾,在军事这方面,恐怕做不了多少实质贡献,对他们三个高规格接待,无非是要养着三个吉祥物。
当然,吴文献也不在乎,只要自己拿到了好处,当吉祥物他也愿意,至于配合台湾抹黑大陆的事情,他更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而此刻,福州军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军事行动,他们三个杀人叛逃的事情,福州军区很快就察觉了。
杀害战友,投靠敌军,这样的行为实在恶劣至极,无法容忍。
随后,由韩先楚亲自将这个消息上报给周总理。
在得到了周总理的指示之后,福州军区决定,立刻派遣战斗机,去拦截叛徒。
为今后考虑,绝不能让这三个叛徒到达台北。
马祖岛这边则出了岔子,蒋介石给他们下的命令是把这三个人尽快送到台北,越快越好。
可问题在于,马祖岛上设施简陋,甚至飞机跑道都需要临时抢修。
所以,他们三个出发的时间,便被拖延到了九日的中午。
空中斗争这段时间,解放军一直在进行分析。
因为,敌人也是非常狡猾的,他们特意选了三架飞机,故布疑阵,让我军无法判断叛徒究竟坐在哪一架飞机上,还放出大量的电台讯号,对我军的雷达进行干扰。
不过,我军分析之后认为,能够运送三个叛徒的只有HU-16。
因为,这一型号的飞机适合低空飞行,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开我军的雷达。
可敌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越是使出大量的手段去掩护这架载着叛徒的飞机,就越能够帮助我军确定目标。
而且,他们还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我军的雷达技术,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落后。
1月9日下午三点半左右,我军方面已经检测到HU-16起飞的迹象。
随后,我军的战斗机立刻跟进。
我们来了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敌军想要利用一架能够低空飞行的飞机避开我们的雷达。而我们用的也是同样的办法,追击敌机的飞机一直保持着低空飞行。
等到敌军已经飞出了安全范围的时候,我军的飞机才突然升空,出现在了敌人面前。
这时候,敌军方面才终于发现了我军的雷达讯号,可是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进行反击了。
为免夜长梦多,我军在追上了敌机之后,立刻发动了攻击,很快击中了敌机的机翼。
更啼笑皆非的是,国民党方面的几架战斗机,之所以没能及时回援,是因为他们还盘旋在马祖岛周围,来干扰我军的雷达讯号,对这架飞出的敌机进行掩护。
殊不知,这个举动让他们错过了最佳反击时间。
我军在短时间内结束了战斗,敌机被击中之后失去平衡,很快冒出黑烟,一头栽入了大海之中,我军参与战斗任务的几位战士,则平安的返回军区。
台湾方面,听闻飞机出事的蒋介石暴跳如雷,却又不敢公开消息,只能灰溜溜的取消记者会,三个叛徒为自己的罪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参考资料:
萨苏《空海搏杀十六小时——击落叛徒座机始末》
蓝辉玩《1966年吴文献夺艇叛逃事件背后的情报较量》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