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北方,是一片冰雪世界。
北方的冬天,是狩猎的好季节。
刚下过一场大雪,山里的炮手,手痒眼热心里急,每天想着的就是一件事,拉起围帮打猎去!
这一天,西村的赵炮手,找到了东村的孙炮手。
"孙炮,这场雪下得怎么样?"
"真是一场好雪啊,压住了草,盖住了树叶,清了山,净了林子,炮手该进山去打山牲口(野兽)了。"
"今年的山景怎么样?"
"没说的,这场雪一封住了山,就是一个好山景,能码上踪,能赶起仗,能上炮线,炮响就能开眼!"
"孙炮,今年还拉围帮进山吗?"
"今年是好山景,怎么舍得歇炮啊!"
"我入你的围帮行不?借你的福气,沾你的光,吃点山珍美味!"
"咱们都是借山神爷老把头的福气,他给咱多少山牲口,咱才能得多少山牲口。你也是个硬炮,你去拉人入围帮吧!"
赵炮高兴地离开孙炮家,回村找到铁柱子。
"铁柱子,打围去?"
"好啊!谁的围帮?"
"东村孙一炮的。"
"那就算我一个。"
"好哩!"
赵炮又找到石头。
"石头,想不想吃野味呀?"
"我早就馋狍子肉了。"
"跟我们围帮打围去。"
"我没炮,也没跟过围帮呀!"
"你身板壮,能撵得上野猪,练练去!"
"那中!"
赵炮又找到二牛子,二牛子一听乐得直蹦高。
村里的年轻人听说赵炮拉围帮,纷纷找上口来。
赵炮对找他的年轻人说:"你们明年再去吧,今年擎等着在家吃肉吧!"其实,是赵炮对这些年轻人没看中,有的身单力薄,有的愣头虎脑的,有的胆小如鼠,有的私心较重。
孙一炮为炮头,赵炮是炮手,铁柱、石头、二牛是赶仗的,一个小围帮就这样拉起来了。
打猎组织,民间叫围帮,也叫猎帮。
组织人去打猎,猎人叫拉围帮。
进山打猎,环境艰苦,危险性特别大,是个体难以从事的生产活动,猎人为了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的野兽,逐渐形成了一种狩猎的集体组织——围帮。
拉围帮和拉参帮不一样。
采人参叫放山。拉帮放山,一般是想放山的人,去找参帮把头要求入帮。拉帮放山有个规矩,要求入帮的人,参帮把头不能拒绝,就是违犯过山规的人、心眼歪歪的人、第一次要去放山的人,也都是不能拒绝的。这是因为,违犯山规的人,原来的参帮已经处罚过了,不会再犯山规的;心眼歪歪的人,会受到山神爷老把头惩罚的;第一次去放山的初把,后会变成有经验的放山人。
拉围帮是由炮手或炮头去拉帮。因为狩猎比放山更具危险性,所以围帮的人员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身体单薄的、胆子小的、私心重的、愣头虎脑的,都是可拒之于围帮之外的,违犯过打猎山规的人,更不能再入围帮。
围帮的首领,叫炮头。
围帮里的人员,有明确的分工。炮头,指挥围帮的一切行动;炮手,负责打野兽;赶仗人,负责围赶野兽;端锅人,负责做饭、打火堆。
围帮大小不一,人数不等。
小围帮,有三个人的,一个炮手,两个赶仗的,三人成围嘛!还有五个人的,一个头炮,一个贴炮,两个赶仗的,一个端锅的。大的围帮,有十几人的,还有几十人的。围帮中小型的为多,大型的较少,中小型围帮活动方便,大围帮活动不方便。
围帮人数有说道。
围帮人数,有三人帮、五人帮、七人帮、九人帮……十多人,二十多人,或几十人的围帮,也都是单数,不准是双数,这是狩猎中的讨口彩,俗称讨吉利。单数的意思为去单回双,寓其能打到猎物之意。老猎人拉围帮进山,是严格按照这个风俗办的。这也是一条山规。
围帮有信仰有山规。
东北汉族围帮信仰山神爷老把头,并有盖老把头庙、拜老把头、求老把头指路、谢老把头等一系列信仰习俗。围帮严密的组织纪律,就是世代流传下来的山规。山规内容十分丰富,从信仰、狩猎、生活到行话、道德、分配,都有不成文的俗信。每个围帮都自觉自愿地遵守这些山规。
围帮是个团结、公平的组织。
围帮的人是十分团结的。围帮是个团结的集体,有着"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精神,一人有难,大家相帮。围帮在分配上是公平合理的,打死猎物的人多分一份,其他是人人有份。
围帮是个临时性组织。
到了打猎的季节,拉起了围帮。打猎结束后,围帮自行解散了。来年再拉围帮,就不是原班人马了,那是一个新的围帮。
唱戏的有唱戏的行头,打猎的有打猎的服装。
皮帽、皮袄、皮裤、乌拉鞋,这是长白山的猎人装。
本文选自吉林省地方志资源立项开发项目长白山民俗丛书《狩猎风俗》,作者孙树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