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肉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喜欢吃肉的人,几乎顿顿都得有肉才行。不过,肉也分很多种,其中有一种肉,一直颇受争议,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癌症的“帮凶”。那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呢?
一、红肉和白肉的区别红肉,也就是指牛肉、羊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肉,这类肉因为其中富含肌红蛋白,所以看起来颜色发红,故而得名“红肉”。与之对应的白肉则是指鸡肉、鸭肉等禽类,以及鱼肉、虾肉等水产品,这些肉类通常颜色较浅,所以被称为“白肉”。
当然了,两种肉类除了在颜色上的差异外,在其他方面也有所不同。
1. 脂肪含量不同
红肉通常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特别是一些肥肉部分。而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可能会增加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来说,白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且不饱和脂肪的比例较高。不饱和脂肪对心血管健康更为有益,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2. 蛋白质质量不同
红肉和白肉都富含蛋白质,但它们所含的氨基酸组成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研究表明,白肉中的蛋白质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3. 食用感觉不同
红肉由于其脂肪含量和纤维结构的特点,烹饪后的红肉通常具有更浓郁的口感和风味,但是红肉的纤维较粗,消化起来相对较慢,可能会给消化系统带来一定的负担。而白肉的口感相对较嫩,风味也较为清淡,相对更容易消化,对肠胃的压力较小。
正是基于这些不同之处,红肉和白肉在营养、健康影响、口感和价格等方面各有特点,尤其是对健康方面的影响,一直都是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争议比较多的就是红肉,诸多研究表明,当下高发的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都被认为与红肉摄入过多有关。
二、红肉是“万病之源”?1. 红肉是致癌物?
关于红肉会致癌的言论,也并非空穴来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就已经把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诸多研究也有表明,长期大量摄入红肉会增加肠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还有两点。
①2A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并非绝对会致癌。②2A类致癌物只是在动物身上做的实验,对人的致癌性证据尚不明确。基于此,对于红肉,只能说建议适量食用,避免长期大量食用,而不是绝对禁食。
其实,相比于红肉,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培根、腊肉、腌肉、熏肉等等,这些肉类的致癌作用更为明确,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加工肉类对人体具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前就曾宣布,若每人每天摄入50克加工红肉,可使得患肠癌的风险增加18%。
①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包括各种调味料、香料、防腐剂等,本身就有一定的致癌性。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亚硝胺、多环芳烃等,同样具有致癌作用。基于此,为了降低患癌风险,红肉可以适量吃,但加工红肉还是尽量别碰的好。
2. 红肉会伤血管?
红肉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都饱受关注。不只一项研究表明,红肉吃得太多,确实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发病的发生风险。
就在前不久,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研究再次证实了红肉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发现,每天摄入100克红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1%,冠心病风险增加17%,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会增加27%。如果吃的是加工红肉,每多吃50g,心血管发生风险就会增加26%。
①红肉吃得太多会导致超重或肥胖,继而增加心血管负担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②红肉中所含肉碱的代谢产物会阻止胆固醇的降解,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继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③红肉中所含“坏脂肪酸”可能会诱发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升高血糖和血脂。④红肉中所含的蛋白质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增加有关,这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⑤红肉中所含的血红素铁在诱发糖尿病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⑥红肉在加工时加入的添加剂会升高血压,诱发高血压,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列了这么多,就是想要告诉你,红肉致癌只是一种可能性,但红肉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证据确凿,不管是红肉,还是加工红肉,吃得太多一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加工肉类,绝对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三、正确吃肉,注意这几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肉可以吃,但一定要学会正确食用,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如果本身就属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更应该管住嘴才行。
1. 控制摄入量,指南推荐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每天摄入120-200克,尤其注意不要摄入过量的红肉,可以优选白肉,如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等肉类来代替。
2. 远离加工肉类,尽量别吃腊肉、香肠、火腿、熏肉等肉类。
3. 远离煎炸、红烧等烹饪手段,采用健康的蒸、煮、炖等少油少盐少糖的方式。
总之,我们并不是要完全禁止红肉的摄入,而是要适量食用,并且注意饮食的均衡,不要只吃肉,不吃菜,荤素合理搭配才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