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演变成肠癌等严重的疾病。据统计,我国大概有90%以上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的。
事实上,肠息肉早期并非毫无征兆,只不过因为症状较轻或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在此提醒大家,上厕所时出现的一些异常表现,可能是肠道息肉发出的警告信号。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肠道息肉。肠道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异常生长的肿块,它们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肠道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等。据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息肉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类型:肠道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等。
大小: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仅几毫米,大的可达几厘米。
位置:肠道息肉可发生在小肠、大肠的任何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常见。
危害:肠道息肉可能导致便血、肠梗阻,甚至恶变成为直肠癌。
警惕:出现这些症状,当心肠道息肉找上门!肠道息肉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即便有也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再次提醒大家,上厕所时的以下三个提示,可能预示着肠道息肉的存在。
提示1:便血
表现:排便时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擦拭时纸上有血。
解析:便血是肠道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息肉表面的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导致粪便中带血。这种血便通常呈鲜红色,可能与粪便混合或附着在粪便表面。
注意事项:
区分痔疮出血:痔疮引起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且血液与粪便分离,而肠道息肉引起的便血可能与粪便混合。
观察血便的频率:偶尔一次的便血可能无关紧要,但如果血便频繁出现,应引起重视。
提示2:排便异常
表现:排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排便感觉不畅等。
解析:正常的排便应该是规律的,可能偶尔会有腹泻或便秘,但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莫名的、长期反复的腹泻或便秘,或者既往排便习惯改变,就可能是肠道息肉在作祟。此外,息肉还可能导致排便时感觉不畅,总觉得排不干净。
注意事项:
观察排便习惯的变化:注意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等是否出现异常。
排除其他原因:如饮食、生活作息等因素导致的排便习惯改变。
提示3:腹痛、腹胀
表现:无明显原因的腹痛、腹胀,有时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解析:这与肠道息肉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有关,而且这种腹痛通常无明显规律,可能与进食无关,而腹胀可能与息肉引起的肠梗阻有关。
注意事项:
分析腹痛的性质:肠道息肉引起的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而非剧烈疼痛。
注意腹痛的部位:肠道息肉引起的腹痛多位于下腹部,但具体位置可能与息肉所在部位有关。
三、如何确诊和治疗肠道息肉?一般来说,肠息肉发展到肠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只要在此期间发现息肉并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阻止癌症的发生的。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肠道检查,结果导致错过了发现早癌的机会。提醒大家,尤其是肠癌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做以下检查。
1. 结肠镜检查:这是诊断肠道息肉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通过结肠镜,医生可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息肉并进行活检。
2.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辅助判断息肉的性质和位置。
3.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结果提示肠道可能有出血情况,需进一步检查。
对于早期发现的肠息肉,一般都建议及时切除,对于较小的息肉,可通过结肠镜进行切除。对于较大的息肉或疑似恶变的息肉,需进行手术治疗。另外,部分息肉可能需药物治疗,如息肉综合征等。具体如何应对,还得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
最后,还是想要讲一下肠息肉的预防办法,其实也是从日常习惯入手的。尤其是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现在年轻人偏爱的一些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要少吃,不健康的食物要少吃,保持规律的三餐,定时定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另外,生活细节也需注意,少熬夜,少给自己点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还有不好的习惯要趁早戒掉,烟、酒都尽量少碰。同时,一定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尤其是人过40岁之后,务必早点去做个肠镜检查,也是为了让自己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