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4月29号,周一。
但这个周一,对地产行业的众多企业来说,却更忙碌,也不平凡。
首先是对整个4月销售签约的颗粒归仓,这是对前面4个月销售成绩和利润回款达成的最终冲刺,
不仅在冲刺业绩,也在追盯回款,这是每个月最后几天的常态,繁忙依旧。
除了对月底的繁忙,还有对5月的展望和部署。
对许多地产行业来说,
前面4个月没有迎来的小阳春,让众多地产企业开始期待这个五一小长假的销售波段,也迎来了许多企业围绕五一的提前销售部署和动员。
众多一线和后台的地产人,在动员的氛围中,为企业也为自己的业绩,积蓄着力量和干劲。
从货源组织,到政策匹配,再到相关的奖惩措施,以及迎接客户的主题活动和多重礼遇,这已经是众多成熟地产企业的标准化动作。
然后做好准备,静待小长假的到来。

02
企业在忙,
股市也没闲着。
而这个周一领跑整个大盘走势的,不是前段时间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也不是新能源汽车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的上涨。
这个周一故事的主角,
终于变成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产股。

整个上午,大盘的地产板块集体飙升。
即使是一些暴雷和负面缠身的企业,诸如华夏幸福、荣盛发展都取得了多天以来难得的涨停板,其他的比如津滨发展、大龙地产、金地集团、荣安地产、福星股份等多股涨停10%。

虽然之前发布财报后,遭遇阶段性经营困难的万科,一度被众多负面新闻缠身,还被穆迪下调了公司的信用评级。
但是万科A(000002.SZ)仍然用10%的涨停,用真实的股市成绩,直面那些质疑的目光。
至于没有涨跌幅限制的港股,则有更加亮眼的表现,之前在港股市场甚是低迷的一众出现债务和经营危机的房企,从融创、景瑞花样年,到正荣、世茂、旭辉等一系列闽企,都迎来了难得的超过20%的涨幅。
这样的周一飘红和全线领涨,已经记不起上次出现的时候是哪年哪天。
但是节前的热度,很明显为奔忙在一线筹备五一小长假的地产人,打上了一针切切实实的强心针。
而对于原计划准备出行短途游的打工人,有的也动摇了行程,转头准备扎进看房的假期。

03
任何一个行业,信心都比行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专业能力重要。
比如口罩之后,对五一小长假的预期,来自于旅游行业对消费者出行的笃定和目的地旅游城市热度的信心。
这其中,行业的信心就会带动游客的需求提升和从业者的热情增加。
对于房地产来说,信心同样比黄金重要。
就像需求,最初被限购政策压制,后来被经济下行减缓,再后来,被波动的市场走势转移。
信心回来了,需求就发芽了。
回头看,信心的来源,来源于哪些方面:
首先,应该归结于地方政策的进一步解封。
前两天,号称一二线城市中政策调控力度最大的成都,全线解除限购。同时有政策跟进的,还有江苏南京的购房落户政策,以及其他城市的以旧换新政策。
回想笔者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的那些年,不买主城六区的60㎡以上的房就没办法实现落户。
掏空几个钱包的结果,是买个江宁的房,上个在主城有集体户的班。
每天披星戴月上班,任劳任怨的原因,是房不能落南京的户,没了工作就不是南京人。
现在好了,为每一个随处在南京买房并随意落户的南京购房者点赞,你们等来了最好的购房落户时机。

其次,来源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坚定的“去库存”。
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两个端口,
一个端口是新增消费,一个端口是库存去化。
这两个端口,新增消费往往会受到原有库存的影响而产生消费滞后。
如果库存持续增加,整个消费市场的活性和需求就会持续减弱。
这也是这几年房企面对下行市场,受累于规模和库存,并且很难在消费端形成新增量和突破,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政府介入去库存进行市场调节,通过平台公司收购存量住房转化为租赁住房,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
一方面消化市场正常存量,另一方面通过租赁住房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和棚户区改造。
政府和平台公司,就成为地产行业去库存工作的重要调节器,
这个调节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行业发展和市场稳定更具有建设性。
同时,各地政府积极的推动“以旧换新”,通过政府和平台公司的政策性调节于金融性补贴相结合,进一步给予有换房需求的客户换房补贴。
充分鼓励以旧换新,就能够在需求端和购买端,进一步唤起和激活市场的流动性,通过正向的需求循环,带动市场的逐步向好。

第三,是地产企业的经营,正迎来复苏和转机。
前文说过,这家两千亿房企的业绩说明会,带来数条好消息…
地产行业走到今天,在经历了2023年的竣备和交付大年,仍然挺立在市场上的企业。
基本上已经度过了最难承受的资金压力和交付压力。
伴随着白名单项目对短期资金压力的进一步缓解,通过白名单缓解压力的项目的正向运营,
加上“保交楼”与政企合作的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一些之前遭遇经营性压力的项目,正进一步实现突围和赢来曙光。
同时,伴随着市场政策的进一步解绑和信心的建立,
消费端的复苏,就能够让企业越来越通过自身积极的促进生产保交付,并且借助销售的回升实现未来企业自身的止亏和利润的实现。
就像万科,即使万科遭遇了阶段性外部债务压力和经营性困难,四十岁万科的自省与坦荡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万科自身被之前的规模和库存拖累,导致的经营的消化不良。
如今政府通过政策解绑和帮助去库存,正在有效缓解众多有库存压力的企业,迎来转机。
白名单的短期压力缓解,
国资购租并举的去库存推进,
企业自身的保交楼+有价营销,
这样的正向发展的组合拳,正成为众多地产企业和项目新的突围之路。
加上股市领涨背后,投资者对地产行业信心的恢复,
相信以万科、金茂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阵营,会给市场客户、投资者一个满意的成长的答卷。
04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于一个行业的成长,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这背后既有行业发展本身带来的阶段性的困难,也有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行业发展的压力。
但对于一个好的和健康的行业来说,
下行期能够扛得住压力并笃定前行,也能够在上行的曙光里积极的焕发光彩,迎光绽放。
刚刚走过春天,却并没有花香满途的地产行业,也是如此。
在迎来信心的同时,带着希望和复苏,拥抱夏天。
然后绽放,新的光彩。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