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呢,不讲中医中药,说一下自我修行吧!
我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有多少人问过自己那颗与生俱来的心?人生在这个婆娑世界,经历生、长、壮、老、已,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的过去了,每一个人来这个世界都是有使命的,而绝大多数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猛然醒悟很多事还没有做,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可惜已经没有办法改变躯体的衰老状态,只能遗憾而去。真实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为何要一定要知道自己真实的样子?
因为,找到真实的自己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才知道怎样规避不该有的风险和疾病。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开心智之门,不开心智很难悟透万物之理,容易听偏,走偏,做偏。
《金刚经》有句话这样说: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世界。
《道德经》有句话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两句话很有名,但是懂得其中说的是什么的人却不多,其实,我也不懂,只能按个人的理解说一下,俗话说佛有千面,源自人眼,人眼皆出自于心。同样道理,上面这两句话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众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看物角度不同,深浅不一。
先说第一句《金刚经》所讲的:佛说世界,这个世界是大家共同的认知,取名为世界,并非真的就是世界,所以就有了即非世界,之所以名世界,是众生心力所想,如果没有众生之心力,则空无一物。缘聚而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第二句《道德经》所讲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与《金刚经》所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道,是世间万物所遵循的规律,同样也是万物所共同构成的规律,这样的状态原本不可以语言描述的,能用语言描述的就不能称之为道,同样,能给这种状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也可以换成其他名字,所以是非常名,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由上面两句话引出我们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本身,能给非身取名加意,那自己又是什么呢?
在《悉达多》里有句话“你眼中的你不是真的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真的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的你”。自己看自己的时候,是带有主观的因素,别人看你的时候,你是别人内心世界的投影。只有你看别人的时候那才是真实的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样子!这句话是释迦摩尼说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绕不过来,后来想明白了。普陀山上有句话:“心即是佛”。在释迦摩尼眼里众生都是佛,所以释迦摩尼是佛。
知识可以传递,但是智慧不能。
当别人说你好也罢,不好也罢,只要自己心中无恶念,所有的评价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反过来讲心存恶念,你眼中的人和物都成了自己恶的一面,因为心念所想的都是自己真实样子的映射。看到的都是美好,自己就会美好,看到的都是丑陋,自己哪里还会有舒心可言?所以说,看到不平事,看到丑恶,就应该及时纠正,纠正过来了,映射出来的就是最美的自己。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诚然,能做到物我两忘,主客相融的情形并不多,但至少自己能知道真实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吧。不要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唯我独尊,换位思考一下,可能才是最佳的处世之道。和谐共生,阴阳之道在于互根互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请相信还有一个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