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零售团队一锅端的外资公募

觅荷谈商业 2025-04-15 03:00:50

周四看见外资公募把零售团队调整这个消息一直在传,现在几乎也没啥藏着掖着了,大概率施罗德基金。

施罗德目前在中国的布局包含了基金、理财,其中施罗德基金是独资,施罗德交银理财、交银施罗德基金是合资,前两者施罗德的把控力度比较大,后者主要是财务投资。

从目前情况来看,施罗德对于独资的公募和把控度较高的理财都做了一些调整,公募条线的零售团队裁员,施罗德交银理财听说已经裁了差不多10个人。

所以这一波,怀疑是集团统一下的命令。

一、施罗德为啥要调整

施罗德基金23年6月就展业了,但真的感觉存在感好弱,弱到这个八卦出来,没人会想到他们

从规模上来说,他们家确实小,目前3只基金,规模总共只有75亿,其中又有差不多近60亿是施罗德添源纯债贡献出来的。

而这只基金,是25年3月才发的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只纯债他们的规模,自展业以来只有15亿……

但是朋友们,就这么一个规模,他们的销售却有11个人……债券投资交易团队有7人,监事1人、高管5人,如果算上权益、运营、市场、合规等等,按照协会披露的数据,公司约60人。

而2024年年报披露,他们的管理费才几百万…

众所周不知的是,施罗德的薪酬可能是高于其他外资公募的,某总监岗几乎是一些外资公募是双倍薪酬了

所以这个规模养这么一堆人,对于集团来说,绝对是血亏!真的纯粹是给咱们国家做贡献,提供就业岗位和交税了!!

施罗德基金!respect!!!

所以现在裁员,我好像也能理解,没人愿意做赔本生意。施罗德的几只基金,几乎都是出道即巅峰:

二级债施罗德恒享,23年年底成立时12.84亿,但成立后的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便遭遇巨额赎回,目前只有8500万了;

股票型基金施罗德中国动力,24Q23.13亿,现在只有1.27亿;

两只纯债基金施罗德添益、施罗德添源纯债刚成立不久,目前分别是13亿和59亿。

但U1S1,几只产品运作的倒还算稳健,安昀管的施罗德中国动力,24年4月成立,目前还在水面上,虽然924暴力拉升没其他基金那么猛,但关税这波大跌,他的回撤控制能力也还行。

但债的收益确实比不过公募基金这群狼,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整个债券市场走出了超级大牛的前提下,他们的债似乎没有提供多少收益,二级债施罗德恒享确实跑输太多同类了。

这种不尴不尬的局面,你说销售团队能抗倒也能稍微保保,毕竟也没怎么亏钱。

但从规模每次过了“保护期”就掉的稀里哗啦且去年年底开始用债来吸规模这一刻开始,可能就注定了高层认为“零售团队无用论”了。

从施罗德的零售渠道来看,展业以来也只有交行这一家,集中度过高,也未能开拓新的合作渠道,业务拓展就比较难了。

不过施罗德基金的赔偿据说给的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之前说负责业务的人员被劝退后,也拿到了比较丰厚的赔偿。这方面外资做的确实比大部分内资人性化。

二、外资公募,试错的路有点漫长

说到这个,我又突然想到另外以及外资公募---联博基金了。

联博基金目前和施罗德基金还真的有那么丢丢像。

联博基金虽然23年年底才拿到公募牌照,但他们来中国好几年了,之前是做WOFE,24年展业,但目前他们家只有一只基金,联博智选,基金经理只有朱良,目前规模仅为1.6亿。

去年管理费净收入只有160来万。但联博基金却要养活48口人

之前我也写过,他们家对于这个局面也是不满意的,后续还通过外部招聘过来渠道出身的朱建荣做副总。

之前我就说过,这个动作直接弄的我one 愣 one愣的。

因为朱建荣在公募基金的最高职位是15年在兴全做渠道部负责人,后面又在公募基金的黄金时期2020年,跑去基金子做了总助。

基金子以非标和通道起家,和公募业务完全隔离,资管新规后,几乎就没啥业务了。换句话说,他跳槽过去的时候,恰好是在基金子最没落的期间。

就这么一个和公募脱钩好几年且履历很“神秘”的人,在职业生涯断档后,竟然在快退休的年纪,被续命且做了外资公募的副总经理。

我私下和朋友讨论就觉得联博基金可能是想在

最短时间内打开新渠道、拓展新客户,结果可能被这位老兄抓住这个点给忽悠了

我看了下,朱建荣过来后,联博基金不仅没有发任何新产品,规模甚至比最初还要少,渠道貌似也没几家在卖他们家产品,这都快一年了……

而联博基金最新的高层变动是之前的总经理钱峰已经离开,新的总经理是曾任大成基金总经理、先锋领航中国区总经理罗登攀。

从时间点来看,是罗登攀来了后,联博基金才在今年3月份上报了一只混合型基金。

所以市场化招聘过来的

朱建荣,是混了一年么

感觉这一年所给的薪酬,就是联博基金的试错成本。

说实话,金融机构渠道销售是一个天花板可以很高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最容易出混子的岗位。

像施罗德某些销售或联博找的这位,换个稍微规模掉的没那么快的外资公募,真的可以混好几年,如果碰上行情好,职业生涯续命挺久。

但如果是规模下降特别快,南郭先生就很容易露馅,毕竟零售除了用犀利业绩吸引规模或网络自然种草外,最关键的是自上而下的推动。

如果渠道老大不给力,下面的人跑断腿也就这样了。

不赚钱又给到几年时间试错,发现无用,又何必继续养这些人呢?

而从施罗德基金大刀砍向零售团队情况来看,我怀疑联博基金要规模还上不来,可能会复制施罗德的做法。

不过裁了这一波后,施罗德后续说不定还要重新招人。

因为外资公募招人--裁员--招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像贝莱德、宏利基金高层变动特别大,就是外资公募的一个缩影,当下9家外资公募,由于生存空间和时点不同,各自摸索成功的路径也不一样,不同阶段,要找的人也有所不同。

当下的施罗德,放弃零售团队,不知道是不是打算直接更贴近中国市场,走更自上而下的路子?

0 阅读:2
觅荷谈商业

觅荷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