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几个知名的基金经理,也要走?

觅荷谈商业 2025-04-19 14:02:44

最近两天,好多人拿着一个图来问我,翟相栋会不会跑,是不是已经提离职了?

其实不仅是他,最近基金的固收顶梁柱X也有要走的传言,此外还有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G(保密)也有相关传言、结合红利PLUS等顶流的风吹草动,顺便结合着说一下。

一、不仅是顶流们,基金公司内部调整也不小

翟相栋的变动牵动很多人,主要是在A股比较衰的这三年,他完全逆风翻盘。

说实话,我对翟香相栋的好感度还可以。

很多人知道他是22年开始投科创、24年开始投港股,靠着这些领先同类基金。

但24年年报有个细节点,就是24年一季度,这只基金是修改过合同的,以前不能投港股,修成了可以投港股。

而且根据翟相栋自己说的,他也在24年2~3季度增配了一些“狗不理”板块,比如医药、CXO、顺周期消费等等。

从这些动作你们就会发现,翟相栋的投资节奏和市场嗅觉是真的很好,也挺有个性,如果没有他这种主观能动性,估计也没人会想着刻意去修改基金合同的,因为实在是有点小麻烦。

我觉得这就是主动基金经理的价值所在。

X以前也是明星基金经理,曾经带领团队连续六年斩获7座金牛奖、4次明星基金奖、6次金基金奖。

2021年6月加入?基金,任绝对收益投资部高级总监,后面她带的团队,也陆续跟着过来了?基金。

目前管了2只二级债,1只纯债,2只二级债做的还可以的。

自己是做宏观经济研究出身,又在保险资管待过,所以对于政策拐点预判度还可以。

14-15年她敢去做去配AA级城投债,也是判断金融系统可能通过城投公司激活基建,城投债收益率相对无风险利率有利差大幅收窄的机会。

去年我看她权益是一边成长一边周期,债券是信用债转债搭配,顺便做了一点利率债。

我觉得她是比较会管团队的类型,有的人可能是PUA下属,她属于愿意充分信任团队成员,让每个人能充分发光发热的类型。

不知道她走的话,带的人会不会跟着走还是咋地?

另外G*的话,不确定,刚听说的,但他所在的基金公司确实也有些变动,目前这家基金公司换帅后,一直在加大力度考核,此外也空降了一个投资总过来。

虽然规模下降的太快,但之前现在G依旧还有百亿规模,最近4年的收益率还是-38%,我估摸会不会因为这个,警报声传来?

其实不仅是顶流变动,基金公司现在也是暗涌流动。

交银施罗德的变化可能会稍微大一些,目前交银施罗德刚好处于权利新老交接时期,原董事长阮红因到龄退休离任后,新董事长有一种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

之前说过固收条线已经在大调整,人事也在陆续变动,高管团队换了好几个,另外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王少成估计也要走了。

王少成虽然是公司资历最老的基金经理之一,但这些年确实业绩一般,管理时间最久的交银成长,连续4年负数了……

我感觉新领导,后续可能要大刀阔斧了…

二、江山代有才人出

虽然现在主动基金的业绩上来了,但基金经理污名化好像没有被完全消除,现在基金经理根本不敢出来说话。

之前我写的那篇翟相栋也在下面留言了,原本是很正常的感叹,后面也是见了鬼了,被人各种截图疯传,然后又发酵成为了基金经理马上要跑路了。

我也是醉了……

现在整个大环境对于主动基金经理相对来说没那么友好的大前提下,去年基金经理离职率确实创了近10年的新高,也走了一批大家比较熟悉的基金经理。

现在都是对于离职传言,都是发现即证实。

有段时间也在烦恼我这类比较懒、换手不怎么高的人,买的基金,管理人跑了可咋整。

后面想开了,公募基金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现在想想,很多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马上会涌现出一批和他们类似甚至更好的人。

比如当年的当年的创业板一哥任泽松,主打科技的周应波、‘’互联网女王“王茹远等等,他们奔私后公募却涌现了一大堆类似的垂直赛道型基金经理。

翟相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其中一员。

除此之外,还有中欧的邵洁、东吴的刘元海、诺安的韩冬燕、嘉实的王贵重、永赢的张璐、泰信的董季周等等。

这些新生代们,业绩也不差的,行情来了,几乎都是能大幅度跑赢指数。(TIPS:仅举例,不代表推荐,主题型基金波动较大,请注意风险)

而当初董承非、周海栋等长期业绩不错的离职,也让我焦虑过,但后面我渣女本质就露出来了,真的就是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比如大成的徐彦、西部利得的董伟炜、华商的胡中原、国富的赵晓东、富国的刘莉莉、宝盈的杨思亮、中泰资管的姜诚、东方红的周云、淳厚的陈文(虽然他们家在闹,但他管的基金是真的很好)等等。

没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替代的。

即便人形红利PLUS走了,那还有姜诚、红利的SB策略做替代。

当下业绩极好的翟相栋,最近看还在接受采访,可能短期不走,不过就算离职了,依旧有南方基金的一系列投向港股的基金作为替代(南方基金投港股已经是团队作战了,另外南方基金有个优势就是做港股基石投资)。

我们没必要为基金经理的离职而唱主动基金式微的哀歌,也不能因为熟悉面孔的离开、公募基金的改革,就这么草率的说我们早就不需要主动权益型基金经理了。

毕竟A股有效性仍明显低于成熟市场,A股依旧可以创造出超额。

公募基金改革期,是在混沌中孕育新的希望,公募基金经理们,曾共享同一片土壤的养分,却在抽枝散叶时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江山代有才人出,要离去,便离去。

0 阅读:195
觅荷谈商业

觅荷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