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只吃粽子,其实还有「排毒养生、促进健康」的意义!
传统习俗中端午有「吃五黄」和「养正气」的说法,其实各种粽子除了热量外的营养问题,还有端午「新五黄」、分享5种高营养密度食物,让我们在享受粽子美味之余也能兼顾健康。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适逢春夏交替、季节转换之际,由于天气炎热、病菌容易滋生,常引发各种传染疾病,也因此流传许多驱邪避凶、保护健康的传统习俗。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在正午阳气最旺盛时吸收正能量。
如:饮午时水、食用5种黄色食物(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习俗中透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身体解毒制煞、增加正气能量,达到驱邪避暑、预防疾病的作用。
「饮午水」、「吃五黄」藏健康意义事实上「饮午水」、「吃五黄」的传统习俗原本象征着古人对于健康的追求,但演变至今,现在最广为人知的端午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成为端午节必备元素!
粽子多以糯米制成、其中亦有驱邪意义,端午节自己在家包粽、外面买甚至送礼常都以粽子为主,常常看见很多人家里的粽子多到吃不完,连续好几天甚至连早餐都吃粽子!

然而粽子本身不易消化,早晨空腹食用糯米或油腻食物,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反应,对于身体更是一大负担。
现在市面上的粽子种类多样,依不同作法及配料,常见粽子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
碱粽:以糯米浸泡碱水制成,常佐以砂糖及蜂蜜食用,糯米含支链淀粉、烹煮后的米饭黏性高,容易造成肠胃胀气、消化不良,加上沾酱含糖量高,容易摄取过多糖分影响精神状态。南部粽:以生或半熟的糯米搭配馅料蒸煮而成,口感相较北部粽较软Q 且热量相对低,但配料以带皮卤肉、搭配花生粉食用,是影响热量及油脂摄取的关键。北部粽:事先将糯米及馅料油炒后蒸煮制成,口味咸香、粒粒分明,由于油脂含量本身就高,加上咸蛋黄后,为所有粽子种类中热量最高者。
上述常见粽子共同的营养问题在于缺乏蔬果以摄取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天然营养素,因此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等肠胃问题。
而端午节「新五黄」,可以让我们在应景过节大口吃粽之际,也能照顾身体健康!
「新五黄」包括地瓜、彩椒、胡萝卜、南瓜、奇异果,且皆为高营养密度、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很适合搭配粽子食用、补足身体所需营养的健康需求。
黄色蔬果大多富含维生素、β胡萝卜素、类黄酮素等多种天然植化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保护视力等健康益处。

让我们在享受过节气氛的同时,更要注意兼顾饮食健康,从「早餐加一份高营养密度蔬果」开始,排毒养生、高效补充健康!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生活更顺心,身体更棒!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转发,让更多人受益哦~
想要了解更多营养与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娜样孕育
感谢感谢,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