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器简史-科普向

凝旋谈历史 2023-10-29 20:38:00

1、史前

世界上最早的陶制品是1925年在捷克下维斯特尼采(Dolní Věstonice)地区发现的陶质维纳斯。该陶质雕塑出土于捷克布尔诺南部摩拉维亚盆地下维斯特尼采村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时间为公元前29,000-25,000年,它高111毫米,最宽处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后经500~800°C 烧成,其的外形与大多数其他维纳斯相似:特别大的胸、腹和臀部,头部相对较小,身体其他部位细节较少,可能是对生殖崇拜的象征。

除了这件陶塑外,还有熊、狮子、猛犸象、马、狐狸、犀牛和猫头鹰的动物雕塑以及两千多个陶球。

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中的陶罐碎片,可以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而在该遗址3B1层出土的条纹陶罐,至少有13000年的历史。

日本早期绳纹时代约在前10,500年也制造陶罐。

东京国立博物馆中一个在前10,000年-前8,000年绳文时代早期,由碎片重建的陶制容器

北非的陶器可能是在距今10,000年前独立发展出来的,而南美最早的陶器则距今7,000年。

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15000年左右,首先在中国南方可能已经开始制陶的试验,到距今9000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发明和探索。

1962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6875±240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

前6,000年至前3,500年

加泰土丘发现了前6,000年的陶器。

美索不达米亚约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的欧贝德时期发明了陶轮,为陶器生产带来革命,专门化的陶艺家可以满足世界一级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在中国的跨湖桥遗址(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12]。古印度梅赫尔格尔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也发现了陶器,称为陶瓷新石器时代或红铜时代。

接下来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200年~前4800年)、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制陶工艺不断发展,品质提高,种类增多。

彩陶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半坡彩陶"为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在1953年首先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被发现,主要包含水壶及碗等。

在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的龙山文化中,出现了黑陶,这是中国制陶工艺的一次高峰。

在印度德里迪利哈特(Dilli Haat)展出的陶器。

2、远古

前3,500年至前500年

中国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出现了彩陶,是在陶胚的表面用黑、红色颜料画上有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花纹,烧成后,花纹附着器表,不易脱落。

商朝,有理论认为是当时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带来陶轮的技术,令陶器量产化。

周朝,以陶轮制作的陶器会以更高温烧制,令其硬度增加,同时亦会使用绿色的釉料。

在地中海地区希腊黑暗时代时期(前1100年-前800年),艺术家利用几何图案如正方形、圆形及直线去装饰双耳细颈瓶及其他陶器。

古埃及陶器

埃及土陶

从埃及的土陶的造型来看,以家庭日常使用的容器为主,最多的是煮拂食物的平底锅、火钵,此外还有陶罐、乐器、台座、护身符、粮罐、土锤以及坩埚、纺锤、香炉、土棺、供物的器物等。

埃及土陶的色泽是由胎土的种类和烧成方法决定的。以尼罗河陈泥作坯的土陶,低火度烧制后呈褐色,高火度烧成后呈红色。如果使用含氧化铁的红黄土等泥釉涂在坯体上,则呈现鲜艳的红色。

古代埃及人在强调物体本色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尤其是仪式用的器皿和祭奠用的器物,更加严格要求特定的色彩。因此,土陶的呈色是烧陶时非常关心的事情。

涅伽达文化的陶罐

3、古代

前500年至100年

希腊陶器

希腊的陶器因应不同时代而有很大的转变。在新石器时代希腊的陶器称为"彩虹陶器",主要由红色及黑色混合在一起。而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塞斯克罗陶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由黑色及奶油色组成的螺旋图案。明洋陶器则在青铜时代早期出现,完全由灰色组成。到了青铜时代后期,希腊陶器上出现了设计图案,主要以黑及红色在奶油色底色上加上图案。"原始对称"风格陶器在接着出现,其特色是在陶器上有很多圆形图案。

在后来出现的"对称陶器"中,陶艺家会在器皿的每寸加上线。其中较有特色的如在科林斯会在陶器上绘上西亚神话生物,在雅典则会在陶器上希腊神话,特别是伊利亚特。雅典很多的陶器会被作为陪葬用途。在古风时期,希腊陶器上的希腊神话图像由剪影图案作主导。期后以剪影图案的风格被以黑色为底色榇托出红色的图案所取代,称为红彩陶器。接着希腊的陶器制作便因为不明原因而完全停止。

希腊红彩陶器

罗马陶器

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鲁里亚的陶器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当时的陶器主要为单一的黑色。到了罗马帝国初期,大型陶器工场的出现令陶器的质素及产量上升,陶器的颜色亦由黑色转变为红色。而此技术亦约在70年期间在整个欧洲,包括北至英国、丹麦,东至希腊完全传播开来。而北非亦得到此技术,形成其独特的非洲赤色陶器。因为北非较佳的陶器质素而被欧洲商人带回欧洲贩卖。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陶俑,于秦汉时达到高峰,最著名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汉时期的陶器主要为硬陶,出现了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故后人有“秦砖汉瓦”之说。汉代,出现了在釉中加铅的技术。铅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还能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颜色。

8至13世纪

约在700年阿拉伯人对北非的入侵终止了北非陶器的商贸业,而制陶业的中心被带回欧洲,但其素质并不佳。制陶技术的发展转为由东方中国的隋朝(581年-618年)带领。那里的陶艺家开始制作陶瓷杯及水壶,而这些陶器的受欢迎情况由东方直达西亚。但因为陶器本身不适合作长途的旅程的关系,令那些陶器在西亚变得太贵。以上情况令当地人想出了利用铅作釉料,利用低成本的方法模仿出中国陶瓷的白色。此技术慢慢的倒过来转回中国及欧洲。

伊斯兰陶器的前身是阿拉伯陶器,当时陶艺家开始使用含属的釉为陶壶上色。玻璃釉在阿拔斯王朝兴起,用作模仿中国的白陶瓷。期后陶艺家不停尝试在一层釉上加上另一层釉,及烧制陶器多于一次。

因为蒙古占领了中亚及中国令伊斯兰世界有更多接触中国陶器的机会,从而令西亚地区模仿了其用色及模式。

约在1200年的元朝,中国的彩釉技术令西亚再度想出了辨法去模仿中国,而欧洲则想出了辨法去模仿西亚的彩釉。

九世纪拉斯塔彩金属光泽陶碗

16至19世纪

在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的陶瓷技术开始萌芽,当时日本主要由韩国引入陶艺家的战俘来满足其在茶道的需求。而“茶圣”千利休的大力推动及翻新以质朴为本质的日本古窑,令日本陶器的发展及质素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明朝在17世纪中期崩溃后,欧洲渐难取得中国高质素的陶器,所以转而引入日本的陶器,令日本陶器技术得到另一次作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后期日本进行了锁国的措施,令日本转而向本土的传统技术作探究,但慢慢地陶艺发展包含成过多的装饰及过多的技巧。

16世纪晚期,紫砂陶制作开始成熟,各式各样的紫砂陶具开始出现,其中以紫砂茶壶为最。清代开始紫砂壶造型变为繁复,壶面上出现题字,书画乃至篆刻,成为文人雅士把玩之物。

19世纪后

在19世纪后期,因为机械的引入令大量生产的时代来临,但同时亦摧毁了陶艺的发展。陶器质素的下降趋势持续至20世纪,直到1930年代才在欧美间出现了复甦。陶艺发展转变为个别的陶艺家来带来创新的潮流,而部分陶艺家则从日本的原始陶艺,或是古代美国印地安人的陶艺来取得灵感。现代的商业产品则从他们带来的灵感引入大众化的物品中,例如餐具。

0 阅读:0

凝旋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