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按照我制定的轨迹在生活,但这些年对我生活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离开从事了20年的设计工作,选择做保险经纪人。
回顾这个重大决定,我感受最大的来源于meiya《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人生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做那么一点点,时间一长,你就会看到自己的成长。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
我是重庆人,现居四川成都 ,从小爱画画,报考了美术院校,毕业后一直按照自己规划的轨迹生活着,很幸运进入了四川画报社工作,赶上了稀缺的编制;然后又去了世界500强企业继续我的设计工作。我比较宅,喜欢安静,讷于言(尤其是人多的场合),敏于行(对于自己认准的事情),完全不属于销售型人才。
平时喜欢读读书、画点画、听听音乐,妥妥的文艺女青年一枚。
当然,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去放下做了20年的平面设计转型去做销售,而且是卖最难卖的保险。
2019年6月,在陆家嘴国泰开了工号,参加培训学习保险知识和销售技能,工作了三个月,因为自己内向,再加上身边的人对于我的转型很不理解,保险一单也没有卖出去。
但我的确非常看好保险,加上当时正处于职业的瓶颈期,职位最高也就止步于经理这一级,不可能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了。于是决定全职做保险,全职之后,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非常拼,跟着国泰的节奏:这个月主推一款产品,整天告诉大家这款产品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牛逼;下个月又主推另外一款产品,循环往复。
在陆家嘴国泰的这三个月,我感觉自己的状态不对,大家感觉到当时我的目的性特别强,害怕被推销,而我自己也觉得挺别的别扭。后来,随着深入的了解,接触的保险公司和产品日益增加,发现主体公司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打动自己。
我渐渐产生了一个疑惑:市场上的保险产品良莠不齐,各家公司在不同险种上均有侧重和优劣,面对不同需求的投保人,我该如何客观地推荐一款产品?于是我告别了三个月的代理人生涯,进入了永达理保险经纪公司,成为了一名保险经纪人。
说实话通过永达理,我才知道除了代理人之外还有一个叫保险经纪人的职业。
市面上主流的几大保险经纪公司永达理、大童、明亚中永达理的市场定位特别:主攻退休养老市场,产品主要销售理财险,包括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保障类的产品当然也是有的,但因为公司定位明确,保障类的这部分市场在永达理不受重视,相对而言也不够专业。
在永达理,保障类产品被叫做万一会发生,是万分之一的市场,剩下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是退休的市场;同时认为保障类市场会越做越累,客单价也做不高,而理财类市场会越做越轻松,客单价也会很高。而事实是即使年缴1-3万的理财单很多同事一个季度都做不出来一单,但是保障单一个家庭也能轻松做到4万。
当时我参加永达理的新人班时,永达理的讲师一直在强调:“在永达理要做好很简单,只需要简单、听话、照做。”
说实话,我内心深处极度反感这6个字:简单、听话、照做,那跟机器人有什么区别?简单、听话、照做,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待在外企听话照做了,就不会裸辞,就不会选择做保险,价值观不一致!
永达理号称“MDRT”的黄埔军校,平均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是MDRT,台湾老师告诉我们人人都要争做MDRT。
虽然MDRT是全球寿险行业的标准,但每个公司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永达理分A标和B标,而且销售被永达理从分母中抹掉了,没有算进去统计;MDRT有三个标准,收入、保费、首年度佣金,达成其中一个就可以。
而那时的我就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勤奋就一定能达成MDRT。每天我都参加早会,参加演练,参加每一次的培训。永达理的培训的确多,新人期学都学不过来,但是所有的课程里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去找客户,去开发客户,只是教后端的东西。在永达理要求我们一日三访,并做好记录。讲真,我做不到一日三访,也没有这么多人去面谈。很累也不喜欢这种模式,我的出单量也很少,我想做互联网展业,但是没有人会,全靠我自己去琢磨,真心觉得迷茫、看不到未来。
入职一年,依然无法被永达理文化所同化,无法接受“观念沟通”,虽然我的领导对我非常照顾,我也深陷其个人的人格魅力,但是我深感永达理这个平台确实不适合我,是时候离开了。
而这一次的选择,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经纪公司,适合自己的团队。这期间,我购买了大童一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引荐我去四川大童的一个团队,我听了大童几次公开课,感觉还是有一些收获,但总觉得自己跟大童的文化、气场不符,不是我想要的,慢慢考察吧。
这里插一句,我跟这个四川大童的这个团队长聊完之后感觉不是很舒服,因为她当时说话趾高气昂的,我抛出了许多疑问,想在她这里得到答案,但她说话模棱两可的,让我更迷茫,我只记得她一直说来她的团队就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她却没有告诉我。
于是我开始通过互联网去了解各个经纪公司,网上查询发现明亚经纪人的数量是3大保险经纪公司中最少的,但在互联网上却显得「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无论是公众号、知乎、保险社区、财经专栏,还是微课、抖音等平台都遍布着「明亚人」的踪迹,他们每个人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输出内容或许不一样,但不难发现「明亚人」身上有两个非常相似的特质:
第一、勇敢而奉献,他们勇于在公众平台发声,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成为一个信息通道,打破行业信息的不对称,即使大部分的内容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但他们依然在坚持发声,为「保险」正名。
第二、客观而严谨,「明亚人」所表达的内容,极少看到自吹自擂的炫耀、对同行的恶意诋毁、有意无意的销售引导,无论是解读产品还是给出配置建议,总是基于事实,有理有据,心态平和,娓娓道来,让人见字如面,感到踏实。
这不是正是我想要的吗?

公司敲定了,可是团队呢?明亚这么多团队,我该选择哪一支团队呢?
这期间也有不少明亚的大、小团队长来增员我,但我一一拒绝了,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别看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平面设计,手里也积累了不少设计客户,但是他们无法转化,也不认可保险,显然,做缘故这条路在我这里是完全行不通的,而且我也不喜欢去主动找熟人聊保险。
我想要做互联网展业,想要找一个和我一样的“三无人员“成功做起来的典范做我的引荐人,我的团队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明亚水木团队的线上COP,也由此认识了明亚销冠、一哥——李越。他的成长经历很贴近现实,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小地方出身、北漂、租房、月光、养娃等等就是他从业保险之前的状态。
他第一年达成TOT的时候,一单理财险都没有,全部是重疾险、百万医疗。两年后,他做了全国销冠,不仅仅是业绩王,也是单量王,他靠的不是一些大单,而是什么单都做。其实,他这种不正是最容易复制与学习的吗?
后面跟越总约时间电话聊了两次,感觉跟越总的理念很一致,我们的理念都是成为咨询者,而不是单纯的销售。而且跟越总聊天让人感觉非常舒服、非常实在。
当时我并没有告诉他要加入明亚,而是想要进一步考察,因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起来,很担心换了平台自己做不好,自己也没有任何资源。越总并不是象其它团队的团队长一味的拉我进团队,而是很诚恳的告诉我:他不能保证我进入他的团队就一定能做好,但是他的成功是普通人可以复制的,按照方法一步一步的去做,一定能做好的!
越总这句话把我点透了,我也深刻意识到一定要找一个和我同频、同背景的团队长,去复制他身上的成功。另外,明亚让我感觉真正的从客户需求去出发的,未来的发展会更良性,也会更加强劲。伟大的公司一定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伟大的销售或者咨询者一定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如果连客户的需求都不能真正解决,只是销售产品出去,必定不能长久,因为产品谁都有,而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深入考察,我决定加入明亚,并且加入越总的水木团队。
总结理由:
第一,产品线:
明亚是所有经纪公司里产品线最全面:医疗险、重疾险、团财险、年金险、增额寿等等。为什么选择经纪公司一定要看产品线?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当一个销售人员手上只有几款产品的时候,他很可能做不到客观、中立,也没有办法根据客户的需求去推荐适合的产品。
虽然明亚的产品很多,需要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产品。但其实任何一种类型的产品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拿重疾险来举例说明:区别无非是费率、赔付次数、是否涵盖高发轻症、癌症是否可以重复赔付等等。经纪人只需要把其中一款产品搞透,然后再和对比其它产品,看看他们的区别,其实就很简单。
所以,产品线越全面,给客户提供的建议就越客观。
第二,公司定位:
永达理的优势是专注于养老,但这还是要看自己的定位和客群。对于有些人来说,身边的资源不好,那么肯定是得先建立基础保障,而那些客户资源比较好朋友,永达理就很适合他们,前提是不考虑其他因素。
中国的保险行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人群需要的是基础保障,而基础保障是一个刚性需求,养老规划是在基础保障的基础之上。
保障类市场大家的观念通了,但是对于理财类的保险产品,不仅客户,连业内保险从业人员很多观念都不通,觉得这个产品收益低、流动性差,不好卖,这也是大部分保险销售人员理财类产品销售能力不足的原因.。
所以当前真正的保险业蓝海是保障类市场,这块市场的培育程度已然非常成熟,而退休养老市场将来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只是现在大陆市场不同于来自台湾的永达理,居民退休观念普遍还不足!业内从业人员知道,有客户会主动来咨询保险,90%都是咨询保障类,可能只有10%会咨询理财类。
另外,专注于养老或理财类,就可能会忽视基础保障,如果基础保障没有做全面且充足的配置,在遇到风险的时候非常脆弱,所以我觉得保险乃至整体的家庭资产都应该做全面的配置,主攻某个细分领域的产品并不符合家庭理财顾问的角色。
虽然做保险的人很多,以至于泛滥,但真正能根据客户具体情况,给客户提供客观专业建议的保险顾问非常少,所以说真实的情况是称职的保险顾问供不应求,大家会发现真正全力以赴、而且把客户利益放到第一位的保险经纪人都做得很好。
明亚未来的规划是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财富管理公司,这也是我很看重的。
第三,招人门槛:
明亚对于纪经人学历要求至少是大专以上,而永达理和大童高中毕业就可以。其实,经纪人这个职业对学习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高。只有上过大学,才能读懂保险法和条款,所谓专业至少要懂、要研究透条款和保险法。
如果只是为了卖保险,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只要识字就可以了。但是,请记住,专业真的是有门槛的,业余永远都是业余,比如逻辑还要更严谨。
第四,MDRT达成率:
前面已经讲过,MDRT是全球寿险行业的标准,但每个公司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永达理的MDRT分A标和B标。而明亚的MDRT的含金量更高,很多经纪人全靠重疾险,或者高端医疗险达成MDRT,甚至COT、更厉害的还有达成TOT的,这个含金量是比靠年金险达成MDRT要高的。
第五,考勤和培训:
明亚和大童不要求出勤,永达理要求出勤率不少于60%,每周五天至少要去三天,很多奖励和出勤率有关,周六财经讲座一般都要求去。
我不喜欢打卡的生活,也不喜欢受约束,因为我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当然,对于自我管理能力差的人,不要求打卡的公司可能并不适合。
永达理的培训很强也行多,每天早上的问卷演练是雷打不动的,常常要求经纪人背问卷,刻钢版(把话术刻进脑海里,强调要象呼吸一样自然)。永达理的培训是千篇一律的话术,说实话,遇上精明的客户都知道在套路他,难免让客户反感。一万种话术,不如一颗真诚的心!
而明亚的培训以公司的新人班、衔训班、公司早会产品讲解、专题培训等,而各个团队也有根据自已团队的特色,开展各种内部培训:比如我们团队会不定期有知乎训练营、小红书训练营以及新人陪跑团等等各项培训去带领新人各种学习辅导。
关于客户开拓,明亚会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在明亚有靠重疾险积累做到年入百万的,也有靠高端医疗年入几百万的,还有靠做理财险年入百万的大有人在。总之,在明亚百花齐放。
第六,基本法:
明亚的基本法偏向于一线销售精英和小而精的团队长。因为销售费用就那么多,团队长分配多一些,一线销售自然就要少分配一些。所以如果把明亚和其它的两家经纪公司做比较,会发现明亚绩优的佣金会比另外两家公司高10个点左右。
因为我在主体公司待过三个月,一直很反感主体公司拉人头、不劳而获的做法。因为我认为只有给一线销售多一些利益的分配,他们才会更加卖力、用心的去工作。任何一个团队长都是从最基层做起的,利益会更加人性化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加入,团队才能做大做强。
明亚的销售经理(相当于大童的合伙人)自己的团队业绩提成可以提自己的业绩,大童不能提自己的业绩,很明显这一点上明亚是占优的,尤其是个人业绩很突出的主管。
另外明亚的基本法支持在全国各地招募合伙人、建立团队,这个制度在互联网时代非常好,大童和永达理是不支持在异地招募、建立团队。
永达理可以把异地增员推荐到当地分公司,享受推荐奖,但这个异地增员不属于自己的团队,也拿不了这个增员的团队业绩提成,在永达理没办法建立异地团队。
第七,公司福利:
明亚是保险行业第一家给经纪人职级以上的销售提供五险一金福利的公司,这点非常难得,因为保险销都是和公司签代理协议,而不是劳动合同。在明亚只要一个季度业绩达到1万以上就可以达成经纪人职级,公司就缴纳五险一金。
而大童对于绩优销售也提供五险一金,他们半年考核一次,缴纳社保的标准是连续两个季度的总标保要达到12万(其中3个月可以挂零,3个月要10000标保以上),大童享受社保待遇的业绩标准是明亚的2.4倍。
大童基本法有一个亮点,就是对于连续两个季度的总标保达到24万(缴纳社保标准的2倍),大童可以帮忙缴纳企业年金,做养老的补充。
永达理没有帮业务员缴纳社保以及五险一金,无论你业绩做得再好,都是自己缴纳。
当然,在明亚除了缴纳社保,还推出团体医疗险和团体定寿,同样也是达成经纪人以上职级即可参保。团体医疗一方面很便宜,还可以用积分兑换,另一方面健康告知非常宽松,比市场上很多重疾险的健康告知都要宽松,这对于一些有体况的经纪人来说非常重要。
第八,公司文化:
明亚倡导:比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修养的提升,比财富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思想的自由。在明亚所有经纪人首先要建立开放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而非沦为人云亦云的工具;更应使专业成为利客、惠民的武器,而非机构和自身牟利的手段。一切的核心皆在于“人”的成长,而“人”的成长又是综合而多元的。
信念是由内而外,我的信念是恪守客户利益第一,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用诚信和专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规划的建议,帮助客户创造价值;平衡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我最终选择了明亚,是因为我知道,即使选择了最便利的“科技赋能”的大童,如果我想要在这个行业长期干下去,最终得打造自己的品牌。与其这样,不如最初的时候把握当下最宝贵的时间,以“人”为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和品牌
而明亚保险经纪以“人”为核心竞争力正是我想要,也是我所想的。确定了大方向,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然后开始势如破竹,努力向上生长。
就这样,在大童、明亚和永达理之间,我最终选择了明亚保险经纪,选择了做互联网展业,一条更难走的路,却也一定是更加适合我自己的路。
如果你看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准备好加入明亚,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都可以和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