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妇女躺于手术床,要求摘除所有未发炎器官及健康牙齿。医生们惊讶对视,无人敢应,因她不久前已摘除健康扁桃体,现又欲摘健康器官。
众人凝视妇女,皆不敢妄动。妇女却言:为摘“肝炎大国”之帽,即便舍我全身器官,又有何妨?
这个女人是何身份?为何自愿摘除健康器官?其摘除行为与我国肝炎有何关联?
陈菊梅,1925年生于浙江天台,家境贫寒却得父母支持上学。幼时目睹亲人离世,立志学医。1945年考入浙江医学院医疗系,1950年毕业,随即进入医院实习。
1954年,陈菊梅作为医学精英被派往苏联学习。她专注学业,仅用3年完成4年课程,后归国进入解放军302医院,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肝炎防治几乎空白,无专业医生和有效药物。陈菊梅毅然投身研究,当时我国年肝炎死亡人数达60万,肝炎研究刻不容缓。
陈菊梅在302医院开始了58年抗传染病生涯,该院当时为全军唯一传染病专科医院,被称为“病毒窝子”,医护人员避之不及,她却坚持留了下来。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陈菊梅整日沉浸在实验室中研究。为获取准确疗效数据,她亲自尝试各种药物,不料此时发生了意外情况。
为摆脱我国“肝炎大国”标签,她毅然捐出健康器官,拔除所有牙齿,从军61载,90岁高龄仍坚守传染病防治一线,获正军级上将待遇。
农村肝炎频发,医疗队常下乡支援。陈菊梅在黄龙支援时,因尝药、食物匮乏及长期劳累,免疫力下降而病倒,她意识到自身健康出了问题。
她依据症状判断自己或患肾炎,初时未在意,但病痛加剧至尿血。意识到问题严重,为避免更多麻烦,她决定彻底解决,遂前往医院就诊。
为专心研究,她摘除了易发炎的扁桃体、阑尾等健康器官,并拔光所有健康牙齿。尽管这些器官平时作用不大,但对身体重要,陈菊梅仍决定摘除。
她年仅四十余岁,将面临依赖假牙生活。手术风险大,同事初皆犹豫,但她坚持,最终众人从之。术后,她摆脱病痛,全心投入研究。
她研究停滞不前,直到一名多年未愈的肝炎病患透露,服用某品牌安眠药病情好转,停药则易复发。陈菊梅疑惑两者关联,遂获取病患安眠药进行研究。
研究病患安眠药时,陈菊梅发现含“五味子”。此前下乡支援时,她已察觉五味子对肝炎有效,但煎煮无效。此次发现证明其功效存在,推测先前使用方法有误。
她改进熬制方法,迅速研发出新药“肝得安”。该药在医院启用后迅速见效,病患好转。此后,陈菊梅持续研究肝炎,其成就显著降低了我国肝炎死亡率。
为摆脱我国“肝炎大国”标签,她毅然捐出健康器官,拔除所有健康牙,从军61载,90岁高龄仍坚守传染病防治前线,获正军级上将待遇。
陈菊梅曾言,为摘我国“肝炎大国”之帽,愿献全身器官。在其与医护团队努力下,我国肝炎死亡率大幅下降。此后数十年,陈菊梅持续奋战于传染病防治一线。
陈俊梅1998年应退休,却为传染病事业延迟。2000年,某校六七百学生腹泻住院,事件轰动全国。危急时刻,陈俊梅受命,即刻赶往疫区。
陈菊梅团队经日夜研究,确认学生腹泻由肠道埃可病毒引起。她迅速制定治疗方案,感染学生逐渐康复,不久后均恢复健康。
2003年非典时,陈俊梅重赴疫区,与医疗人员日夜研究,并组织了首个专家会诊。虽年岁已高,她仍坚守一线,最终在众人努力下,病患陆续康复。
2008年汶川地震,83岁的传染病专家陈菊梅再赴四川。鉴于灾后常伴疫情,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成国家难题,她主动请战,亲临汶川指导消毒防疫工作。
83岁的陈俊梅在地震现场奔波,激励着多为二十多岁的战士。见她本应安享晚年却仍积极救援,战士们备受鼓舞,干劲更足,争分夺秒抢救受灾群众。
陈俊梅因军事医学贡献获军委二等功,虽为文职已达特级,享正军级上将待遇。90岁仍坚守传染病一线,直至2015年91岁高龄退休,延迟17年。
退休后她仍热心助人,2021年11月5日去世,享年96岁。她拥有61年军旅生涯,是我国军事医学史上的传奇医生,退休后六年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