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根植于中华文化这一沃土并孕育、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讲究天人合一;而西医学是以古希腊的科学、哲学为基础产生的一门学科,深受逻辑思维的影响,重实体而轻功能,两者大相径庭。
中医学生应该摈弃西医的思维,用传统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也就是需要坚持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如儒家、道家、阴阳家的理论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坚持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来看病,太多的西医理论知识极不利于这一过程 。对于他们来说,传承的意义大于引进!
要求每一位中医学工作者熟练掌握两套医学体系去从事临床工作是不现实的,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中不中、西不西”,并且很容易使得中医医师在临床丢失中医学的基本特色 。
古之习医学者,必以《灵枢》《素问》,《内》《难》二经为其初基,再次而研习《伤寒》《金匮》《本草》《脉诀》,然后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以言医。
多年来 ,中医教育中的问题还在于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问题 ,没有严格遵照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来设置课程,古代很多半路出家的名医,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儒,然后熟读医典,方有大成。
所以扎实的古文学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中医学生必须泛读中国古代史 、古代哲 学 、古文 、道家儒家学术、易经等,尤其对《易》学不可不精!不通“易”则不可能精通中医,现在的学院派,虽然有文凭有资质,但是连“神”都不信其有者,是摸不到中医的门的。
有人说,现在的中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育名存实亡,已严重西化,大学中医中药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医掘墓人!
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医中药专业的教育内容的设置,完全不符合传统中医中药的实际,变成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中医高等教育的课程安排,完全背弃了传统中医大量熟读经典、坚持长期实践、系统辨证论治等等方面的内在本质。
从宏观角度来讲,修习中医其实是进入一个修行境界的开始。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有:“内景隧道,唯返观内视者能照察之”。古人对经络和气的体验,包括对药性的了解以及气味归经,都是通过内证内观和直观体验记录下来的经典。如果没有修行的能量和智慧境界,是不可能成为高明的中医师的。
很多有名的针灸师,都有对自身经络气血的体认,对气血的运行了然于胸,这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重要一步,反观目前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空有文凭,没有基本的学术修养和感性认识,甚至内心里根本就抵触中医理论,如何能治好病呢?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脉象 、病证都只有在临床中去体会 ,其治疗也只有在病人病情变化中去进行,离开了临床 、离开了病人很难体会中医的精髓 。
自上世纪 5O年代 以来,学校教育成了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 ,现在无论是独立设置或西医院校中的中医专业全都是按照西医模式来进行中医教育 ,这实则是忽视了中医的特点,长此以往对中医是极不利的。
事实上已经明显地反映出这种不利 ,学校教育出不了名医,更 出不了大师。不少的有识之士感到现在中医界是高学历 、 高职称的不一定看得好病 ,而看得好病的不一定有高学历 、高职称 。
虽然有些观点过于偏激,但是作者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点赞]
美欧日本科技,就如同cnc编程,怎么干是一定的,你拜不拜师父,不买烟,不磕头,你可以从书上学来的,,,中医就如同中厨,一个师父一个配料,你不磕头不送礼物是学不到的,,这么腐朽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前途,年轻人也不该为学东西磕头送礼物,,东西该是开放的,可以到书店里自学的,中医不是该年轻人向往的,除非你想未老先衰
传承,呵呵,传承什么,师傅传的都是江湖骗术!中医不灭天理不容!
挺医验药是当务之急,临床验证有效保留,无效停止
虽有偏激之处,但就整体而论可谓切中时敝!
只有放开民间中医,中医才会更好的发展!采取民间中医登记备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