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蒙古第三次西征的《西使记》—记录阿拉伯帝国覆亡的汉文资料

凝旋谈历史 2023-08-14 19:20:07

元宪宗蒙哥即位后,命其弟旭烈兀西征,征服木剌夷、黑衣大食及西亚大片土地。西征军遣使报捷后,常德奉命代表大汗西使,回国后口述,刘郁记载《西使记》1卷。这是耶律楚材和邱处机西行四十年后又一部汉文蒙古军西征史料。

本书作者刘郁为真定人。本书记常德西使皇弟锡里库军中,往返道途之所见。原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九四《玉堂嘉话》卷之二。后被收入《古今说海》等多种丛书之中。王国维为本书作过校录,见《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古行记校录》。

此时中亚的面貌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蒙古人主导了中亚直到西亚的局势。本书的有关叙述,为人们了解十三世纪中期中亚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书对旭烈兀西征的经过以及西亚等地的风土人情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正可补其他汉文史籍之所缺。

1、

1253年六月,皇弟锡里库就是旭烈兀,率大军开始十万西征。

旭烈兀的西征军从漠北草原出发,1256年大军渡过阿姆河后所向披靡,先攻灭波斯南部的卢尔人政权,1256年攻灭位于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国(阿萨辛派),1258年灭亡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被裹在被窝里纵马踩成肉酱。

1260年3月1日,灭亡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并派兵攻占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

攻占叙利亚后,旭烈兀西征军兵锋抵达今天地中海东岸的的巴勒斯坦地区,即将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交战,偏师郭凯部深入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地中海东部马耳他岛,战无不胜。

此时旭烈兀得到使者带来的帝国最高统治者蒙哥在四川去世的消息,于是只派先锋怯的不花率不到一万军队驻守叙利亚,自己率大军开始东返。

1260年9月3日,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趁着旭烈兀攻率主力东返,击败蒙古驻军,攻占叙利亚,杀怯的不花。旭烈兀愤怒至极,本想率军继续西征,但此时他和钦察汗国的别儿哥汗因为争夺阿塞拜疆爆发了战争,只好结束西征。

旭烈兀东返途中得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的消息,于是留在西亚,自立一国,并宣布支持忽必烈,后来被忽必烈封为“伊儿汗”,西亚的伊儿汗国从此建立。

三次西征之后,蒙古东、南、北三个方向分别抵达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部也毗邻大西洋延伸的地中海,控制面积达到约345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再没有任何一个陆地势力或国家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

2、

蒙哥九年(1259)正月,常德(字仁卿)奉命驰驿西觐旭烈兀,他从和林出发,途经昏木辇(今蒙古与新疆交界处布尔根河)、龙骨河(今新疆乌沦古河)、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忽章河(今锡尔河)、撒麻耳干、阿姆河,到达被蒙古军毁坏的巴格达等地,在旭烈兀驻营地觐见,后又伴随蒙古大军去了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往返共14个月。归国后口述其经过见闻,由刘郁加以记录而成此书。书后有“中统四年(1263)三月,浑源刘郁记”。

蒙哥

常德(字仁卿)有一种身份是宫廷御医,他是《儒门事亲》作者金代医家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的学生。常德奉旨出使西域旭烈兀,临行前入觐忽必烈。忽必烈问起常德的医学师承,得知其师张从正有遗书存世,便“命锓木以传”,使得《儒门事亲》一书得以刊印。当时的蒙古族统治者,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医生方士、道士和尚、基督教传教士什么的有着一种莫名的信任,经常派遣他们去干些政治外交事宜。

《西使记》由于是口述记载,叙述显得简略,不过还是从汉人的视角观察到了蒙古军第三次西征的大略动向。

本书记载的行程首先从哈拉和林开始,沿着旭烈兀西征军兵锋所过之处一路西行。

历史上的第三次西征耗费时间很长,但前两年大多数消耗在集结兵力上。西征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并非在哈拉和林集结完毕,而是由已经驻扎在欧亚大陆各地的诸王各派势力原地整兵,东方诸王派兵到哈拉和林汇合主力。西方各部等待旭烈兀从哈拉和林经过时,再与旭烈兀的部队会师,合并一处。

旭烈兀先通过窝阔台家族的领地,再进入察合台家族的领地,分别接收他们提供的部队。拔都在西方的军队则向东进发,与旭烈兀会合。经过三年的行军和一路的扩编、整编,旭烈兀的军队终于在1255年11月到达中亚的河中地区,蒙古的伊朗总督阿鲁浑正在这里迎接他们。

旭烈兀进军的速度之所以如此慢,就是因为军队来源太复杂,旭烈兀需要时间来将他们统一整编,他的直属部队就包括来自中原的郭凯将军的汉人部队。

旭烈兀一边进军,一边向伊朗、钦察、安纳托利亚等地的统治者传递信号,希望他们归顺蒙古。同意归顺蒙古的,就必须向蒙古大军提供补给,蒙古人将保障他们统治地区的安全。

结果,除了阿萨辛派教团之外,几乎所有势力都愿意归顺蒙古。在此基础上,旭烈兀充分了解了中东地区的地理情报,为胜利作好了万全的准备。

旭烈兀

3、

以下摘录一些《西使记》记载:

壬子嵗,皇弟锡喇,统诸军,奉诏西征,凡六年,拓境几万里。

己未正月甲子,常德(字仁卿)驰驿西觐。自和林,出乌逊中,西北行二百余里,地渐髙,入站,经瀚海,地极髙寒,虽酷暑,雪不消,山石皆松文。西南七日,过瀚海,行三百里,地渐下,有河,阔数里,曰罕穆纳,夏涨,以舟楫济。数日过龙骨河,复西北行,与巴实伯里南北相直,近五百里,多汉民,有二麦黍榖。河西注潴为海,约千余里,曰赫色勒巴实,多鱼,可食。有碾磑,亦以水激之行。渐西,有城曰伊玛,又西南行,过博囉城,所种皆麦稻,山多柏,不能株络石而长。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牕户皆琉璃。城北有海铁山。风出,往往吹行人堕海中。西南行二十里,有闗,曰特穆尔彻辰。守闗者,皆汉民。闗径﨑岖,似栈道出闗。

(编者:赫色勒巴实即今苏伦托海。这段路程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此后进入到了中亚地区。)

至阿里玛图城,市井皆流水交贯,有诸果,唯瓜、蒲萄、石榴最佳。囘纥与汉民杂居,其俗渐染。颇似中国。又南,有齐黙克城。居民多并汉人。......

.....二月二十四日,过伊都,两山间,土平民伙,沟洫映带,多故垒壊垣,问之,葢契丹故居也。计其地去和林,万五千里,而近有河,曰伊逊流。汹汹东注,土人云此黄河也。

(编者:这段路程在中亚原西辽统治区内,可以看到当时此地汉人居民很多,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

三月一日,過薩蘭城,有浮圖,諸囘紇禮拜之所。

......

八日,过塔实干城,大而民繁,时羣花正开,唯梨花蔷薇玫瑰如中国,余多不能名。城之西,所植皆蒲萄、粳稻。有麦,亦秋种,其地産药十数种,皆中国所无,药物疗疾甚效。曰阿哲尔,状如苦参,治马鼠疮、妇人损胎及打扑内损,用豆许燕之,自消。曰阿锡尔,状如地骨皮,治妇人産后衣不下,又治金疮脓不出,嚼碎傅疮上,即出。曰努格萨尔,形似桔梗,治金疮及肠与筋断者,嚼碎傅之,自续。余不能尽録。

.......

(编者:过塔什干城时,常德作为医者的职业习惯发作,对当地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做了研究,在口述时还不忘说了一大通.....不了解这位使者常德的本来身份者,估计会觉得奇怪)

“二十九日,过塔舒尔城,满山皆盐,如水晶状。

近西南六七里,新得国,曰穆锡,其牛皆驼峯,黒色。地无水,土人隔山岭凿井,相沿数十里,下通流,以溉田。所属山城,三百五十,已而皆下,惟檐寒西一山城,名竒塔卜,孤峯峻絶,不能矢石。

丙辰年,王师至城下,城絶髙险,仰视之帽为坠,诸道竝进,敌大惊,令相和卓纳色尔来纳欵,已而,乌尔古纳苏勒坦出降。苏勒坦,犹国王也。其父领兵,别据山城,令其子取之,七日而陷。金玉宝物甚多,一带有直银千笏者。

其国,兵皆刺客。俗见男子勇壮者,以利诱之,令手刃父兄,然后充兵,醉酒,扶入窟室,娱以音乐美女,纵其欲,数日复置故处,既醒,问其所见,教之能为刺客死,则享福如此,因授以经呪,日诵,葢使蛊其心志,死无悔也。令潜使末服之国,必刺其主而后已。虽妇人亦然。其穆锡国,在西域中最为凶悍,威胁邻国,霸四十余年。王师既克诛之,无遗类。”

______

编者:随后就进入原先的暗杀教派阿萨辛派教团的势力范围了。

阿剌模忒堡遗迹

阿萨辛派的大本营在伊朗西部的阿剌模忒堡,此外还有星星点点的山城据点,受到一些伊朗民众的支持。旭烈兀选择了1256年1月1日这个日期,渡过阿姆河进入伊朗。就在旭烈兀渡河之前,阿萨辛派内部悄然发生了政变,教主穆罕默德三世被杀,库尔沙成为教主。

新教主改变了对抗蒙古的方针,与蒙古边打边谈条件。在阿萨辛派看来,他们的据点大多是山中城堡,星罗棋布,蒙古人要想全部攻下来非常困难。但旭烈兀绕开了几乎所有的外围城堡,兵锋直指库尔沙居住的麦蒙迪兹堡。蒙古军靠着汉人工匠竖立起无数的投石车,猛烈攻击阿萨辛派的城堡。在被蒙古大军团团围困半年之后,麦蒙迪兹堡开城投降。教主被抓,其余各城堡不战而降,旭烈兀毫不留情处死了阿萨辛派的头目们,彻底消灭了阿萨辛派。

(据说这个派别还有余脉流传到今天,但已经不再以刺杀为业了,专心搞起了慈善事业。)

4、

《西使记》的主角常德到达旭烈兀驻扎地时,巴格达城已经被攻占,而且已经遭到彻底的清洗和毁灭。因为巴格达是抵抗之后才投降的,按照蒙古军事传统,巴格达的市民遭殃了。

旭烈兀在1262年写给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书信中自述屠杀了20万人,另外的史书记载蒙古在巴格达屠杀了80万人,但这一记载是不准确的,当时巴格达全城的人数最多只有50万,旭烈兀的说法应当是比较准确的。

“丁巳嵗,取布达国,南北二千里,其王曰哈里巴,其城,有东西城,中有大河,西城无壁垒,东城固之以甓,绘其上,甚盛。王师至城下,一交战破,胜兵四十余万,西城陷,皆尽屠其民,寻围东城,六日而破,死者以数十万,哈里巴以舸走,获焉。

其国俗富庶,为西域冠。宫殿皆以沉檀、乌木、降真为之。壁皆以黒\白玉为之。金珠珍贝,不可胜计,其后妃皆汉人,所産大珠,曰太嵗弹兰石、瑟瑟金刚鑚之类。带有直千金者。其国六百余年,传四十主,至哈里巴而亡。人物颇秀于诸国。”

十世纪的巴格达

冲入巴格达大屠杀的有郭恺属下的部队,包括汉人部队。不过常德并没有单独提到这些事。

他记录了哈里发的头痛病:“初,哈里巴患头痛,医不能治。一伶人作新琵琶,七十二絃,聴之立解。土人相傳,布達諸國之祖,故諸國皆臣服。”

常德可能还跟着蒙古军去了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布达之西,马行二十日,有天房,内有天使神国之祖葬所也。师名班巴尔,其房中悬铁絙,以手扪之,心诚可及,不诚者竟不得扪。经文甚多,皆班巴尔所作。辖大城数十,其民富实。

西有密实勒国,国尤富,地産金,人夜视,有光处,志之以灰,翌日发之,有大如枣者。至布达六千余里,国西即海。

海西有富浪国。妇人衣冠,如世所画菩萨状。男子僧服,皆善,寝不去衣。虽夫妇亦异处。有大鸟驼,蹄苍色,鼓翅而行,髙丈余,食火,卵如升许其实。”

密昔儿、密实勒国就是埃及,当时是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统治下(Mamluk Sultanate),(伯海里王朝(Bahri dynasty),1250 –1382年)。“国西即海”此处应是指马穆鲁克苏丹国驻吉达港的守军,攻占此地的是郭恺将军所部。常德是否亲自去观察了战斗实况不得而知,不过我个人猜想他多半是待在旭烈兀的大本营内听闻这些事的。不过他可能去了麦加,确切地记述了巴格达到麦加的路程。

此后,常德应该在巴格达周边及蒙古军马蹄所到的西亚各地游逛了一圈,他最感兴趣的是当地的各种奇异野兽珍禽和各种土特产,对它们能否入药做了一番研究。

5、

常德返回哈拉和林时可能走了中亚南线,也就是丝绸之路的南线,从古代印度北方(今巴基斯坦)穿越。

“往返凡一十四月,郁叹曰:西域之开始自张骞,其土地山川固在也,然世代浸逺,国号变易,事亦难考。

今之所谓瀚海者,即古金山也。印毒即汉身毒也。曰驼鸟者,即安息所産大马爵也。

密实勒,即唐拂菻地也。观其土产风俗可知已。又《新唐书》载:拂菻,去京师四万里,在西海上。所産珍异之物,与今日地里正同,盖无疑也。

中统四年三月记。”

记录者刘郁根据常德的亲身考察经历,确定古书中记载的“拂菻”就是在当时的密实勒,也就是北非的埃及。“所産珍异之物,与今日地里正同,盖无疑也。”

所以说汉唐时期记载的“拂菻”,代指罗马帝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汉朝时期埃及确实因成为了罗马帝国辖地。

最后,常德结束了行程返回哈拉和林复命。《西使记》是汉文史料中少见的有关蒙古军第三次西征的亲临现场观察记录。他记录下的一些史实,应该在明朝编撰《元史》时被吸收进入了元史传记内,包括《郭凯传》的一些内容。

参考书籍:《元史·郭侃传》、元刘郁《西使记》、[伊朗]拉施特《史集》第三卷

4 阅读:392

凝旋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