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与公共治理观察 》10月14日刊发了一篇专题研究基层干部“伪忙碌”的文章,列举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假忙的6种类型,觉得有点意思。现摘录分享,供朋友们参阅体会。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张力伟教授在这篇文章中说,“伪忙碌”,是指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忙,但实际上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
他给出的概念认为,基层干部“伪忙碌”,是指基层行政过程中,干部在工作中过分忙碌或假装忙碌,但实际上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或成果。
张教授认为,它强调的是给人一种忙碌的印象。“伪忙碌”往往是应付上级检查、应对舆论压力或者掩盖工作不力的表现,实质是行政工作态度和方法的扭曲,其忽视了行政的实质和价值,只注重表面的忙碌和形式的营造,忽视了工作的真正效果和质量。
他进而列举了6种“伪忙碌”的类型:
一是过于注重形式和程序,忽视工作内容和效果。基层干部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琐碎的事务、参加无意义的会议或填写繁琐的表格,但这些工作并没有实际的价值或影响。
二是过分依赖和奉行规章制度,无法灵活应对实际问题。基层干部可能会拘泥于规章制度的要求,行动官僚僵化且效率低下。比如,部分干部不考虑实际情况或需求,一切按规定忙前忙后走程序,造成服务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三是虚假工作,通过繁忙的表象来展示他们的工作量和效率,以求获得赞誉或提升自己的形象。基层干部可能在忙于处理一些能够体现工作量但实际意义不大的工作,虽然看起来很忙碌,但对于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作用不大。
四是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忙碌状态来掩盖自己的私利或个人目的。某些基层干部可能会通过故意忙碌去转移注意力或掩盖工作不力、贪污腐败等问题。
五是借助形式和程序、规章和制度,营造自己忙碌的干部角色状态,但并没有提供应有的服务或推动问题的解决。个别基层干部可能会拖延群众对某项服务需求的反馈时间,借相关规定营造出自己在办的假象,但实际并未及时跟进。
六是“忙不到点子上”,做事情没有围绕重点或核心部分展开或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不够专注或效率低下,导致无效劳动、重复劳动。
总之,基层干部“伪忙碌”状态,延伸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工作作风—干群关系”维度下的官僚主体隐性行政行为,荼毒着基层公共行政生态。
以上的6种是类型,看来比较“文绉绉”,反映了一些现实,但不够清晰、真实。其实,基层干部大多数情况下,一天到晚事情都做不完,哪个还有心思和空闲“假忙”?
不排除有人为了得“敬业”的印象搞表现功夫,但绝大多数即使有“伪忙碌”的现象,相信也是被逼的。社区的伙伴们觉得是不是这么个事?
(信息来源:摘自《社会组织与公共治理观察》 2024年10月14日《基层干部“伪忙碌”:内涵、症结与纾解》,配图为豆包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