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道女色相

小逸讲故事 2025-04-15 08:15:25

罗山镇有家酒馆叫时令堂,生意一直很红火。老板叫马之胜,老板娘姓邓。最近,夫妻俩愁得不行,因为原本热闹的酒馆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这天,马之胜和邓氏坐在酒馆里发呆,一个女道士走了进来。她戴着青色帽子,穿着雪白道袍,蒙着白面纱,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看起来有点怪。女道士进来后,四处看了看,摇头自言自语道:“果然有问题。”马之胜和邓氏听得一头雾水,惊讶地看着她。女道士也不等他们招呼,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

邓氏愣了一下,赶紧笑着过来给女道士倒茶。女道士没喝茶,又看了看四周,突然问马之胜:“你家酒馆不想做了?那为啥不直接卖掉?”马之胜有点不高兴:“谁说我不想做了?这是我马家祖传的买卖,绝不会卖的。”女道士奇怪地说:“那为啥你在酒馆里摆了一个挡财断金局?”马之胜和邓氏面面相觑,表示听不懂。女道士耐心解释道:“你在酒馆里摆了一个挡财断金的风水局,才导致生意差成这样,难道不是想关门大吉吗?”

马之胜茫然地看了看酒馆,不解地说:“我没摆什么挡财断金的风水局啊。”女道士指着酒馆里的摆设,一一告诉马之胜:“你把柜台摆在门旁,酒坛子堆在门边,这是挡财;桌子斜摆,桌角对着客人,这是断金。”马之胜有点不服气:“这可是白云观的志清道长教的,说是用来驱邪消灾的,可不是什么挡财断金局。”邓氏也说:“是啊,为了救我儿子,志清道长费了好多心思。要不是他,我儿子就没救了。”女道士听了,好奇地问:“贵公子怎么了?为啥要志清道长相救?”邓氏觉得女道士有点冒昧,支支吾吾不想回答。

女道士歉意一笑,给马之胜和邓氏行了个礼,说:“我俗家姓刘,道号宛若。看到你家酒馆处于风水宝地,生意却差得离谱,实在奇怪。进来一看才知道,你们自己摆了个挡财断金局,断了自己的财路,实在可惜,所以才出言指点。”马之胜和邓氏半信半疑,刘宛若语气肯定地说:“我虽然不知道贵公子为啥要志清道长相救,但这个风水局确实是挡财断金局。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问问客人为啥不登门。”

正巧,马之胜看到一个熟客路过时令堂,连忙厚着脸皮把人拉了进来。熟客进门看到刘宛若,有点惊讶,但还是坐了下来。马之胜让邓氏赶紧给客人斟茶,熟客喝了几口茶,问马之胜啥事。马之胜犹豫了一下,陪着笑脸问熟客为啥好久没来喝酒了。熟客一开始不肯说,后来见马之胜挺诚恳,才说有两个原因:一是酒馆门口堆着酒坛子,容易打碎,客人怕麻烦,不敢进门;二是柜台摆在入口处,桌子角对着门口,让人感觉不舒服,不想进门。马之胜听了,仔细看了看酒馆的摆设,又进出了几趟,不得不承认熟客说得有道理,便诚心诚意地感谢他。熟客见马之胜这么谦逊,索性打开话匣子,又说桥头新开了一家如意酒楼,虽然酒的味道差点,但布局合理,环境舒适,抢走了不少生意。马之胜这才明白为啥生意越来越差,赶忙送了一坛酒给熟客,又去感谢刘宛若,还叫了正在厨房打瞌睡的小二六子一起重新布置酒馆,诚恳地请刘宛若指点怎么布置。

刘宛若一口答应了。邓氏有点担心,怕改了酒馆的布置,儿子的病情会加重。刘宛若指点马之胜布置好酒馆后,又问邓氏儿子的事。邓氏想了想,问刘宛若会不会驱邪。刘宛若笑着说:“小事一桩。”邓氏大喜,忙请刘宛若去看儿子马靖苏。

酒馆后院就是马家三口的住处。刘宛若跟着邓氏来到一间精心布置的房间,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躺在床上,面色惨白,紧闭双眼,就像活死人一样。旁边有个十三四岁的小厮正在照顾他。邓氏抹着眼泪说:“前些日子我儿出去游玩,回来后突然昏倒,怎么都叫不醒。请了郎中来看,说是失魂症,建议我们去白云观请志清道长。志清道长说我儿被邪祟迷了,让我们重新布置酒馆,说是可以阻挡邪祟。可我儿还是没好转。”

刘宛若听完撇了撇嘴。邓氏哽咽着说:“原先我儿整日昏迷,现在每天能醒三次,吃点东西了。”刘宛若沉吟片刻,说让邓氏在外面等着,马靖苏一醒就马上叫她。邓氏连忙答应,叮嘱服侍马靖苏的小厮平安记住了。

马之胜和六子按照刘宛若的指点,辛苦了一个多时辰,重新布置好酒馆。没多久,就有客人上门了。马之胜特别高兴,把刘宛若请到雅座,要给她上酒馆的拿手菜。这时候,邓氏来了,告诉她马靖苏醒了。刘宛若立刻起身,催促邓氏带他去见马靖苏。

进了房间,看到马靖苏有气无力地靠坐在床头,平安正在喂他喝粥。刘宛若马上让平安让开,伸出一只白皙修长的手,按在马靖苏的额头上。马靖苏觉得不好意思,想移开脑袋,但刘宛若皱了皱眉,另一只手按住他的肩膀,他立刻动弹不得,脸红耳赤地看着刘宛若。刘宛若按着马靖苏的额头,一直没放手。马靖苏更加不好意思,干脆闭上了眼睛。大概过了两刻钟,刘宛若才长舒一口气,松开了手。

邓氏和平安站在一旁,看着刘宛若的怪异举动,既不敢阻止也不敢询问。这时,一直病怏怏的马靖苏突然自己下了床,虽然还是眼神涣散,口不能言,但能摇摇晃晃地走到邓氏身边,指着肚子表示饿了,想吃东西。邓氏高兴得泪流满面,快半个月了,马靖苏自从昏倒后就没下过床,即使志清道长来施了法,改了酒馆的布置,马靖苏也只能每天醒来三次,每次顶多两刻钟。如今马靖苏竟然能自己下床,还知道饿了,怎能不叫邓氏惊喜万分。

邓氏抹着眼泪,一边让平安去给马靖苏拿吃的,一边想出去告诉马之胜这个好消息。刚出门,她又回来了,扬着声音让平安去告诉马之胜,自己欢天喜地地过来扶着马靖苏,问他还有哪里不舒服。马靖苏呆呆地看着邓氏,缓缓地摇了摇头。邓氏更高兴了,扑通一声跪在刘宛若面前,连磕了三个头。刘宛若赶紧扶起邓氏,告诉她别高兴得太早,马靖苏的病还没完全好。

这时,马之胜进来了,看到马靖苏能下床了,也是高兴万分,马上就要把准备好的银子拿给刘宛若做刘礼。刘宛若把银子推开,笑道:“这些俗物对我没什么用。你要是真心想谢我,等我帮李公子消除了灾厄,送我一坛酒就行了。”马之胜满口答应,还承诺刘宛若可以随时来酒馆免费喝酒。

刘宛若告诉马之胜和邓氏,刚才趁着马靖苏的魂魄被放回来的时候,他用道术把马靖苏的印堂穴封住了,不许马靖苏的魂魄再被带走,所以马靖苏才能清醒过来。但如果找不到勾走马靖苏魂魄的人,马靖苏迟早还会因为失魂而昏迷过去。而且看马靖苏的情形,他的魂魄已经受了损失,还要想法子把他的魂魄补好,不然马靖苏会变成傻子。马之胜和邓氏气愤不已,猜测着是谁那么可恨,无冤无仇地要勾走马靖苏的魂。他们再次恳求刘宛若帮忙找出害马靖苏的人,把他的魂魄补好。

刘宛若点头道:“我已经答应了替李公子消灾解厄,不会食言的。”马之胜和邓氏这才放了一点心。刘宛若告诉他们,刚才那个害马靖苏的人用的是摄魂术,已经被她破了,所以在天黑之前,马靖苏没有什么危险了。但是天黑之后,那人会直接派勾魂的鬼怪前来,所以他们现在就要做好准备。刘宛若让马之胜马上准备朱砂、符纸和新毛笔。天黑之后,他会守在马靖苏身边,而马之胜和邓氏还有平安、六子等人则必须躲在房里,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不许出来。

马之胜派平安和六子去准备东西,自己也无心打理酒馆了,早早地就关了门。天还没黑,马之胜就把晚饭准备好了,请刘宛若用餐。刘宛若摇头道:“我早已辟谷了,找你要酒也不是自己喝,而是要送给师傅喝的。”马之胜这才想起,从刘宛若进酒馆到现在,三个时辰了,她既没喝过水,也没吃过一口饭,对刘宛若不禁更加肃然起敬了。

这时天已经全黑了,马之胜和邓氏打发平安和六子去睡觉,两人坐在马靖苏隔壁的房间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刘宛若把鬼怪抓到再出去。

开始的时候,外面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寂静得令人心慌。半夜的时候,突然有一股阴风进了院子,在马靖苏房门口盘旋。只听见刘宛若沉声道:“何方妖物?”一个阴森可怖的声音响起:“我奉主人之命,特来带走马靖苏的魂魄,还不让开!”刘宛若轻笑一声:“你家主人是谁?说来听听。要是比我厉害,我马上让开。”老鬼阴笑道:“白云观志清道长,怕了吧?我劝你乖乖让开,不然连你的魂魄也一起勾了去。”听到这里,马之胜和邓氏不由得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志清道长在害人。

刘宛若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原来是那个什么志清道长在贼喊捉贼。”老鬼怒了:“听到我家主人的名号,还不让开!”刘宛若冷笑一声,几张符纸飞出,把老鬼团团围住。朱砂打在老鬼身上,疼得老鬼直喊饶命。刘宛若厉声问道:“那个什么志清道长,为何要抓走马靖苏的魂魄?”老鬼哀求饶命,说自己被志清道长用拘魂大法压制着,只能听从她的命令,至于为何要抓马靖苏的魂魄,它确实不知道。

刘宛若冷哼一声,掏出一张符纸贴在老鬼额头上,老鬼打了一个滚,变成了一只黑驴子,眼睛咕噜噜地看着刘宛若,一脸的不甘。刘宛若说:“你们可以出来了。”马之胜和邓氏连忙出来,急忙去看马靖苏。马靖苏好好的躺在床上,睡得十分香甜。马之胜和邓氏对刘宛若千恩万刘,硬是给刘宛若磕了几个头,又忙着去给刘宛若准备休息的地方。

刘宛若摇头道:“我得去会会那个志清道长,就不休息了。”说着去牵那头老鬼变化而成的毛驴。马之胜和邓氏这才发现院子里突然多了一头黑色的驴子,惊讶极了。刘宛若也不解释,骑上驴子一会儿就消失在夜色中。

刘宛若让驴子带路,没多久就到了白云观。看到志清道长已经等在道观门口了。志清道长有几分道行,见老鬼迟迟没有把马靖苏的魂魄带来,就知道坏事了。再运用道术一算,知道老鬼被人所制,正往道观而来,便等在了道观门口。

刘宛若见了志清道长,不由得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她一直以为志清道长是个老道士,谁知道一看,志清道长二十五六的年纪,肌肤如玉,唇红齿白,竟然是个美貌的道姑。见到刘宛若,志清道长呵斥道:“你是何人?为何坏我好事?”刘宛若没有回答,而是奇怪地问:“你勾马靖苏的魂魄做什么?”志清道长更加愤怒,口中念念有词,手持佛尘朝着刘宛若甩了过来,同时几道符咒也射向了刘宛若。刘宛若轻笑一声,雕虫小技,轻巧地闪躲开来。

见刘宛若应对毫不费力,志清道长又恨又急,恶毒地看着刘宛若,忽然祭出了招魂幡,念动咒语,三个阴魂怪叫着向刘宛若扑来。刘宛若大笑起来:“给志清道长的大礼。”掀开面纱,露出半边骷髅脸,张开嘴巴,把三个阴魂都吸入嘴中。半边骷髅脸立刻开始长出皮肉来。

志清道长目瞪口呆地看着刘宛若,喃喃道:“你是什么怪物?为何能吞噬阴魂?”那只老鬼所化的黑驴子吓得瑟瑟发抖,眼睛里再也没有了不甘,只剩下了惧怕。刘宛若一把扯掉面纱,兴奋道:“得来全不费工夫,四处寻找恶灵,没想到一下子得到了三个,终于不用带着劳神子了。”

“你到底是谁?”志清道长看着相貌丑陋的刘宛若,颤抖着声音问道。

“你知道玉骷髅吗?”

“啊,玉骷髅。”志清道长吓得瘫坐在地上。

原来,她的师傅玄真子曾经和她说起过玉骷髅。据说刘宛若前世是个模样丑陋但心地善良的人,虽然因长相总是受人歧视,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但她从不抱怨,仍然热心待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有一天,刘宛若在山上捡到一个才一岁多的孩子。带着孩子下山的时候,两人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在陷阱里待了一天一晚都无人来救。刘宛若见孩子支持不住了,就把自己的十个手指咬破,轮流让孩子吮吸鲜血,让孩子得以活下去,自己却因失血和饥饿而亡。

刘宛若死后,一枚道长来了。见孩子已是危在旦夕,一枚道长先把孩子送下了山,找到了妥当人家收留。等一枚道长再来掩埋刘宛若的时候,发现刘宛若竟然已被山上的野兽啃咬得只剩骨头了。刘宛若的一缕幽魂十分悲伤,正蹲在自己的尸骨旁放声大哭。一枚道长更加怜悯刘宛若,于是把刘宛若的魂魄滋养起来,开始给刘宛若炼骨。因为一枚道长的炼制,刘宛若的骷髅如玉一般晶莹剔透,被称玉骷髅。

刘宛若变成玉骷髅后,仍然热心助人。但因为没有皮肉,在人间行走极为不便。一枚道长便叫刘宛若吸食恶灵,以长出皮肉。刘宛若四处行善,遇到作恶之人的魂魄就吸食。结果其他地方的皮肉都长得差不多了,只有半边脸还没长成,只好戴上面纱。

志清道长怕刘宛若把自己的魂魄也吸食了,连忙向刘宛若求饶,说自己会美颜之法,愿意教刘宛若,让她变得美若天仙。刘宛若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志清道长急忙道:“仙姑,你看我,其实我已经100岁了,用了美颜之法仍然年轻貌美。”

刘宛若恍然道:“莫非你摄了马靖苏的魂魄就是为了美颜?”志清道长讪笑一声,点头道:“马靖苏被我所迷,我抽取他的几丝魂魄炼制美颜丸。”

“既然是为了炼制美颜丸,为何又要设计让马之胜摆挡财断金局?”刘宛若问道。

“那是因为我在桥头新开了一家如意酒楼,生意一直不太好。你也知道,修道之人并非不要花钱,这偌大的白云观都靠我一个人支撑。”志清道长解释道。

“你还真是心狠,害了人家儿子,还算计人家的生意。”刘宛若气愤道。

志清道长赶紧向刘宛若求饶:“求仙姑饶命,我可以把美颜丸的炼制之法告诉你。”

刘宛若笑道:“容颜美丑不过一时色相而已。心中有善的人,看到的便是美女;心中存恶的人,看到的便是丑人。你看到的我,其实是你心中想看到的样子。”

志清道长有些不信,只见刘宛若的相貌慢慢发生变化,一会儿竟然变成了另外一副相貌。

志清道长惊异道:“你为何变了?”刘宛若笑道:“不是我变了,是你心里的想法变了。”说着一扬手,一个玉瓶飞出。刘宛若念动咒语,志清道长的魂魄便被刘宛若收入瓶中。

收拾了志清道长,刘宛若走进道观,在一个密室里发现了好几个年轻男子的魂魄。刘宛若把那些魂魄一一送了回去。正要出道观,一个年轻俊美的道士飞奔而来,见了刘宛若,就要她把志清徒儿的魂魄给放了。

“你是志清的师傅?”刘宛若既惊讶又紧张地问道。

道士冷哼了一声:“吾乃玄真子道长,还不快点放了志清,否则让你玉骷髅变成碎骷髅。”

听了玄真子的话,刘宛若更加紧张了。她才收了志清女道的魂魄,不久玄真子就赶来了,还一眼就认出了自己。这说明玄真子的道术一定很高。

果然,刘宛若根本不是玄真子的对手,才三个回合,就被玄真子逼得连连后退。玄真子目露凶光,对刘宛若正要痛下杀手,这时一柄佛尘挡住了玄真子。是一枚道长赶来了。

一枚道长的道法比玄真子更高,玄真子打不过就想逃。一枚道长怒喝一声,飞身上前拦住了玄真子。玄真子连忙求饶。

一枚道长冷哼一声:“你在抽取他人魂魄炼制美颜丸时,别人求饶你答应过吗?”玄真子颓然低下了头。

原来,玄真子为了保持自己年轻俊美的容颜,一百多年来不知抽取了多少人的魂魄,害得不少人要么变得痴痴傻傻,要么直接没了性命。

一枚道长把玄真子的魂魄收了,交给了刘宛若,告诉她吸食了志清女道和玄真子的魂魄,道法会更加高深。刘宛若十分高兴,连忙拜刘师傅,兴高采烈地请师傅到时令堂去喝酒。

师徒二人骑着老鬼化作的驴子来到了时令堂,给马靖苏把魂魄修补好了。马靖苏终于恢复了正常。他告诉大家那天他出去游玩的时候,见到了一个十分妩媚动人的女子,被女子所迷,喝了女子端给他的一碗水,当时就觉得有些头晕目眩的,回来后就昏倒了。那女子是志清女道变化而成,那水里有符咒,喝下去后,魂魄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志清女道给摄了去。她每天抽取一丝他的魂魄炼制美颜丸。若不是一枚道长的徒儿阻止,等她的美颜丸炼成,马靖苏不死也会变成傻子。

马之胜和邓氏对一枚道长和刘宛若感激不已。听到一枚道长喜欢喝酒,立马把店里最好的酒捧了出来。一枚道长一只手拎着一坛酒,哈哈大笑着又云游去了。

而刘宛若听从了师傅的命令,住在了白云观里,系着驴子,四处为人们驱邪避祸,惩恶扬善。于是有的人非常感激刘宛若,称她为仙姑;有的人却非常憎恨刘宛若,称她为妖女。大家还是常常争议刘宛若的相貌,有的人说刘宛若是绝色美女,有的人说刘宛若相貌一般,还有的人说刘宛若模样丑陋。有时有些好事之人会争争吵吵地来到刘宛若面前,让刘宛若说说她的相貌到底是美是丑。刘宛若总是一笑,只回答四个字:相由心生。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