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之乱:姜维为复兴大汉做出的最后一次努力,奈何天不佑汉

梨评历史 2024-01-19 13:16:06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初,在钟会营地的姜维得知邓艾被押送入京后异常兴奋,除了因为邓艾是灭亡蜀汉的仇人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计划初步得到成功,自己复兴大汉的计划终于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是的,亡国后的姜维依旧想要复兴大汉,而此时距离后主投降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因蜀汉不战而降,自己手上还有数万的蜀汉降军,只要运作得当,就可以剿灭进入蜀地的魏军,然后迎接后主复位,再造大汉。

天水麒麟姜维

说实话,这个计划是相当冒险的,毕竟曹魏的方面的统帅是在部队毫无军功且没有号召力的钟会,鼓动一个在军中没有根基的人谋反实际上风险是非常大的,不知道得花费多少心思才能把他算计成功。

其次伐蜀大军中,司马昭安排名将邓艾为副军统领,又安排监军卫灌、心腹将领胡烈予以制衡钟会,想要鼓动钟会谋反,势必还得花计谋解决他们。

但姜维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这一点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了,姜维出身不高,父亲只是曹魏的一个天水郡功曹,父亲战死后自己蒙荫得到一个参军的官职,在看重出身门第的魏晋时期,自己这辈子大概就到头了。

当初诸葛亮兵出祁山,天水太守马遵不战而逃,他面临投降与否的抉择,平心而论,自己只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官,主帅逃跑,自己坚守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即便逃回去也一定会被秋后算账,不如投降,虽然也有诛杀降将的先例,但自己只是普通小将,加上诸葛亮治军严谨,断不会害了自己性命。

果然如姜维所料,诸葛亮并未为难自己,更令姜维难以置信的事,自己居然会被诸葛亮看重,不断提拔自己,职位也如火箭般蹿升,仅仅二十七岁就封为当阳亭侯,这可是在曹魏一辈子也得不到的。

姜维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

因而掌握兵权后的姜维不断北伐,奋战到最后一刻,除了对功名的追求之外,还有对诸葛亮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不过姜维只是将领,远没有诸葛亮那种统筹全局的能力,对后勤的重要性,理解也没那么深刻,他只考虑到了政治和军事,却没考虑到以蜀汉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支持大规模的长期北伐,所以在蒋琬、费祎主政时期,姜维始终被压制,每次统兵规模只有万人以下。

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遇刺身亡,姜维彻底失去了约束,当年夏天就立刻发动数万人规模的北伐,此后就多次用兵,虽然胜多败少,但总体上对魏国的打击并没有那么大,也未能彻底改变魏强蜀弱的局面,家大业大的魏国完全消耗得起这点损失,但蜀汉可拖不起,敌强我弱下,蜀汉只会慢慢被蚕食。

和诸葛亮一生从不行险相比,姜维就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他看到诸葛亮数次北伐都未成功,意识到通过常规的北伐是不可能战胜曹魏的,想要破局,只有歼灭曹魏大量有生的力量,这是一场拿蜀汉国运做赌注的豪赌,赢则流芳百世,败则身死国灭。

曹魏伐蜀之路

具体计划就是关门打狗,将曹魏大军放进来打,自己退守汉、乐二城,期间派兵不断骚扰曹魏大军,然后死守阳平关,将曹魏大军彻底封死在汉中一地,毕竟秦岭艰险运粮不易,等曹魏大军因缺粮露出疲态再发起反击一举歼灭。

这个计划虽然冒险,但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蜀汉的益州派却不支持,诸葛亮主政时期,益州本土士族因不怎么合作一直受到打压,因而益州内部一直存在主和派,毕竟蜀汉被灭,曹魏为了安抚当地,一定会重用益州本土士族的。

而姜维虽然属于荆州派,但因为降将的背景,荆州派也没有全力支持他,导致姜维在蜀汉末期孤掌难鸣,在一帮人的攻讦下,姜维只好去沓中屯田避祸,只是沓中距离汉中太远了,汉中兵力又少,来回不便,最终导致汉中丢失,蜀汉失去北方屏障,门户被打开。

汉中丢失,姜维只好退守剑阁,伐蜀大军接连进攻,攻克了江油和绵竹之地,诸葛瞻战死殉国,益州危在旦夕,按理说,姜维应该坚守剑阁护卫益州,但姜维却丢弃剑阁前往了距离都城较远的广汉,将钟会十几万大军全部放了进来。

钟会

倒不是姜维想要拥兵自重,纯粹是因为汉中丢失,就算保住了益州,也只不过让蜀汉苟延残喘几年罢了,倒不如再做一搏,成功了复兴蜀汉,失败了不过一死而已,于是他假意投降钟会,实则拉拢钟会一起叛乱。

和姜维这种小门小户相比,钟会可是颍川大族钟氏,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钟繇,虽然是庶出,但也是钟氏人,而背靠司马氏,钟会又一路扶摇直上,为司马昭出谋划策,成为司马昭的心腹,最终成为伐蜀的统帅。

说实话,当初司马昭伐蜀纯粹是为自己篡位捞取政治资本,而且也没打算一战灭蜀,能够打下蜀汉几座城池就心满意足了,但没想到居然打下了汉中,甚至还灭了蜀汉,远超司马昭的预期,靠着这份战果,司马昭顺利加封为晋公。

司马昭伐蜀纯粹是为了捞取军功

至于钟会的权势也一路水涨船高,手握曹魏和蜀汉二十万大军,加上灭蜀之功,已然达到人生的巅峰,钟会也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领兵了,如此风光,日后不再有,毕竟按照司马昭的权术,他回都后必定会被削去兵权,然后安心养老,但他甘心吗?

虽然司马昭对自己还算可以,但自己毕竟还年轻,还不到四十岁,说不定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会被司马昭鸟尽弓藏,这也是钟会灭蜀后首先考虑的大事,因而对于姜维这个降将非常礼遇,也非常恭维,将他比作诸葛诞、夏侯玄,其实就想利用姜维,让姜维下面的蜀汉降军站在自己这一边。

姜维和钟会

但姜维何尝不是利用钟会呢?在姜维的一番说辞下,两人一拍即合,最终走上了谋反的不归路,但想要成功,首先得除掉灭蜀头功的邓艾。

邓艾在屯田和打仗方面显然不错,但在阴谋诡计方面完全不是钟会的对手,加上邓艾灭蜀之后居功自傲,居然以天子名义矫诏给蜀国君臣封官,甚至给了刘禅一个扶风王的爵位,而此时司马昭还是晋公,这不是明显打司马昭的脸吗,因而司马昭对于邓艾的举动有些不悦,也直接给了钟会陷害他的机会。

钟会先是拉拢监军卫瓘一起向司马昭密报邓艾有谋反的表现,司马昭本来就有点怀疑邓艾,一番动作下,显然有剥夺邓艾军权的心思,期间,钟会又暗自拦截邓艾和司马昭来往的书信,然后临摹他们的字体,改写内容,让邓艾和司马昭互相生疑。

钟会父亲钟繇就是著名的书法家

而为了防止邓艾狗急跳墙,又派卫瓘拘捕邓艾,妄图让邓艾杀掉卫瓘后,自己以此定罪,一石二鸟,既除掉监军卫瓘,又铲除了心腹大患邓艾。

卫瓘虽然心有不甘,但钟会名义上还是魏军统帅,自己不能抗命,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邓艾的大营,但在路上想好了对策,为了保命,他声称只逮捕邓艾,其余将领概不追究,先前的封赏依旧如故,但如果抗命,则诛灭三族,分化邓艾手下将领。

但怕忠心于邓艾的将领劫车,又伪造表章,说替邓艾说话,其他将领不疑有他,就这样,邓艾父子成功被押送走。

邓艾既被押走,钟会手握二十万大军再无掣肘,准备立即起事,打算和姜维兵分两路进攻,于洛阳汇合,但没想到,司马昭此刻对钟会起了疑心,表面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作乱,打算派中护军贾充前去接应,自己又会带领十万大军驻扎长安,实则就是防备钟会。

是乖乖地向司马昭交出兵权?还是继续谋求天下?心神不定的钟会开始征求姜维的意见,姜维自然不肯放弃这次机会,但他没有明说,只是暗示刘邦诛杀韩信之事,言语间加深钟会对司马昭的猜忌,回头又表示自己愿意助钟会一臂之力,哪怕失败,也可以退守益州,当个刘备。

姜维的一番话坚定了钟会的谋反之心,正月十六日,钟会召集众人,声称自己得到郭太后讨伐司马昭的密诏,打算借郭太后之名起事。

姜维一番话让定了钟会之心

前一天还听司马昭号令讨伐蜀国,现在却反过来讨伐司马昭,巨大的反差让这帮将领有些震动,毕竟刚刚还是功臣,现在居然要作乱,军心开始浮动,姜维建议,杀掉魏军所有牙门骑督以上的军官,这样士兵群龙无首,就可以控制大军。

但钟会却表示犹豫,他也知道自己在军中并没有号召力,也没有亲信的将领,除掉所有魏将很容易被姜维架空,不除掉又会随时爆炸,所以有些犹豫,也是这两天的犹豫导致谋反失败。

站在魏军的角度来看,钟会造反不仅损失伐蜀后带来的功勋,还会被打上逆贼的标签,自己家人可都在曹魏当人质呢,可不是钟会这种连妻儿老小都没有的人,其次就是钟会造反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实际的好处,而且当兵在谁下面当兵不是当,凭什么背弃家人为为他这个没有威信的人卖命。

但姜维知道,这是能够起事成功的第二个关键点,一旦除掉他们,魏军必定混乱,自己才可以趁乱而动,可惜在犹豫的两天时间里,钟会心软放走了监军卫瓘以及胡烈的亲兵,结果胡烈通过亲兵传递消息,说钟会要坑杀所有魏军,魏军一下子哗变,冲入钟会的营地,钟会和姜维双双毙命,白白便宜了卫瓘。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是的,本来毫无功绩的卫瓘却在钟会之乱后一飞冲天,成为灭蜀和灭钟会之乱的最大功臣,而且为了防止邓艾日后报复自己,在押送邓艾的路上,借刀杀人,斩了邓艾父子,笑到了最后。

从真实的时间线上,姜维的复国计划失败了,但如果顺着姜维的思路推测一下,如果钟会没有犹豫,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钟会除掉手下将领,曹魏大军必定自相残杀,而姜维的蜀汉降军则是眼下最强的力量,可以轻松干掉成为众矢之的的钟会,剩下的曹魏大军群龙无首,结局可想而知,然后姜维宣布迎回刘禅复国,获得巨大的声望下,带兵奇袭空虚的汉中,收复汉中是没问题的。

一旦收复汉中,又回到伐蜀之前的对峙局面,经过一番忙碌,曹魏不仅未能灭掉蜀国,而且平白无故损失十几万大军,司马昭声望受损,曹魏内部人心浮动,绝对爆发第四次大规模的叛乱,对于蜀汉来说绝对是一次机会。

只可惜功亏一篑,作为蜀汉最后的希望,姜维做了能做的所有一切,最终死在了理想的大门前,给了蜀汉一个体面的结局,值得一提的事,姜维在起事前,冒着败露风险给刘禅写信,表明自己的心迹:

臣欲使社稷转危为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的最后,令人动容。

时至今日,姜维依旧被人怀念,图为天水市有轨电车伯约号

0 阅读:5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