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魏延,是死有余辜?还是确有冤情?

友绿评历史 2023-03-23 21:42:07

作者:以夜为眼

做为领导阶层,对下属不能知人善任,甚至无端猜忌,无疑是对一个部门最大的损害,会使整个团队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市场经济如此激烈的今天,也会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被其它更有力的对手逐步蚕食和吞并!

三国时期的魏延就是这样,没遇到一个好老板,纵有泼天之本领也照样施展不出来,到最后还落得个人头落地不得善终的结局!

虽然在传统观念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君爱国的典范,但西蜀从鼎盛走向没落,也是与他脱不了干系的!

如果一个领导,事无巨细,必身体力行躬身亲为,那么他手底下的人还用干事不?“早请示,晚汇报”可能会成为上司和下属最好的相处模式!然而遇到这种“全能型”的领导,试问,谁敢挑战,谁还愿意费尽心思,出良策谋发展呢?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从诸葛亮撰写的前后出师表,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个谨小慎微、做事认真的治国良相,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但对于行军打仗,却缺少了对全局掌控的能力,也缺乏辨识人才的慧眼!

首先是街亭之败,不听旁人规劝,任命了纸上谈兵的马谡,以至于蜀汉几十年业绩毁于一旦!相信诸葛亮那会儿是真哭呀,肠子都能悔青的那种号啕大哭!

六出祁山,更是耗尽了西蜀积攒了几十年的家底,几乎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民生得不到很好地养息,人心向背不言而喻!

回过头来再看魏延,冒鹤亭先生在《疚斋日记·读三国志蜀志》中曾云:“魏延之反,亦冤辞也。其人过于自负,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故诸葛卒后,盖欲遣行者护丞相丧归,自留渭南,与司马决斗。其才不及诸葛则有之,其兴复汉室之心,与诸葛同也。”

意思是:说魏延有反叛之心,是对他天大的冤枉,魏延只是过于自负,他虽有匡扶汉室之心志,但性格偏激,所以在诸葛亮死后,不听号令,想自己留于陕南跟司马懿决战!其初衷是好的,但选择的方式却极端错误!

但是受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影响,人们对于魏延的印象一直不太好,给人一种“脑后有反骨”之类的负面形象。

孰不知,史实中的魏延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妥妥一将帅之才,且敢于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从一开始就深受刘备器重。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魏延据守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军无粮,而刘璋拒绝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前去阻击刘备军,却被魏延大破刘璋军,从而声名大噪!刘备入主西川后,魏延因数有战功,也破格提拔升为牙门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一片震惊。

刘备大宴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回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掉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后来,魏延又追随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甚至还战败过司马懿,斩获三千甲骑,战功不可谓不卓著,武力值在那时肯定算超一流的!

可是,坏就坏在魏延性格比格激进,且刚愎自用,完全预想不到权力斗争的险恶,跟西蜀朝廷里的许多官员相处的并不好,特别是长史杨仪更因政见不合,形同水火。试问,一个领导班子中,两位重要领导不和睦,这工作还能干得好吗?

据史料记载,魏延好几次提刀作势欲斩杀杨仪,可见已恨之切齿了!杨仪是什么人?至始至终,也没为蜀汉做出过什么贡献,一直都是副小人嘴脸。

只等到诸葛亮星殒五丈原,杨仪得到了兵权,魏延的存在无疑是对杨仪最大的威胁,必欲先除之而后快!于是,上书蜀帝捏造魏延反叛之实,得而诛之,且祸灭三族!

要知道,在当时情形下,魏延父子被马岱追赶偏偏往蜀地逃亡,而非去投魏,这一点很是说明魏延并无叛蜀之心,只不过忍不了心中恶气,想与杨仪争一时之短长!

其次,除了刘备对魏延器重之外,刘禅继位后对他也同样重视。根据《三国志》记载,刘禅登基继位之后就立即封魏延为都亭侯,父子二人都对魏延如此厚爱,魏延有什么理由会谋反呢?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有这样一段话:“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总之,我们在历史资料中,根本看不出魏延有谋反的意图,只有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才有这种说法。

“蜀中人才本少,横加延以反名,长城自坏,仪之肉宁足食哉!”这也是后蜀速然灭亡的主要原因!当然,这是后话,我在这里只想说,刘备和诸葛亮的区别,刘备出身寒门,文不如诸葛,武不比关羽,却能领导这班人出生入死逐鹿中原,这与他平易近人求贤若渴且能兼容各种人才的本事有关!

最早,关羽只是一名逃犯,张飞是个杀猪匠,刘备非但不嫌弃,反而以礼相待,结为异性兄弟。让其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一点,让人不得不佩服!“慧眼识英雄”这本事,一般人还真学不了!

诸葛亮未出山之前,不过一山野村夫,刘备尚能屈尊降贵,三顾茅庐,这胸襟和气度非常人可比!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也许就是领导的艺术吧!给有才之人足够的信任,让他们放手去干,一定会比“一杆子插到底”的效果要好得多!

诸葛亮在知人善任方面,确实不如刘备。如果他能够适度放权,把人员都合理地配置好,让他们各尽其职,或许就不会有魏延的悲剧了吧。然而,诸葛亮再厉害,也不是神,也难免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俗语,也非空穴来风!

参考资料:

《三国志》

《疚斋日记·读三国志蜀志》

作者简介:

以夜为眼:甘肃平凉人,文字和诗词爱好者,资深打工汉。

0 阅读:2

友绿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