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传承与交流中发展,语言在时代的脚步中不断变化创新。看到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语言就像是一条流动的河,从远古蛮荒而来,翻越无数高山大川,历经万载时光变换,有的散落,有的蒸发,有的湮灭,但一路上总有无数的支流潺潺汇入,方有了今天的波澜壮阔、奔腾不息。这些支流,可以是内部的发展创造,也可以是外部的吸收融合。
外来语在任何语言中都存在,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其中有许多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就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从外国传来的。比如“啤酒、鼠标、坦克、芒果、干部……”这些说了几十年的汉语,其实都是漂洋过海的外来词。
有些外来词,我们或多或少了解过,又或许它本就散发着浓浓的外来词气息,让人一看便心里有数。而有些外来词,却实实在在出乎意料。比如“歇斯底里”,很多人以为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但其实,它源于希腊语“hysteria”,原意是指一种情绪失控的状态。后来,这个词通过音译的方式进入中文,用来形容极度激动、情绪失控的状态。
“歇斯底里”这个词既保留了原词的含义,又融入了汉语的语境,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汉语中,这样的外来词汇还有很多,它们或是音译,或是意译,或是直接借用,都为汉语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汉语中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外来词吧!普罗大众
“普罗”其实是法语“proletariat”这个词的一个音译。这个词可以进一步追溯到拉丁语proletarius,由proles(子嗣)衍生,意为在底层社会繁衍生息的人。直到19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时代这只无形的大手才赋予了它无产阶级的含义。后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普罗”这个词也开始在我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发展出“普罗大众”、“普罗文学”这样的相关词汇和概念。
超市
这个词汇由英语词汇“supermarket”通过意译的方式翻译而来,传达了英文原词“大型自选商场”的含义,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引擎
这个词汇源自英文单词 “Engine”,指一种将热能、电能等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准确反映了其功能和作用。
休克
这个词汇源自英文单词“shock”,指身体因受到强烈刺激或损伤而出现的生理反应状态。
逻辑
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直接音译自英文单词“logic”。
幽默
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写过,幽默用于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特质,由著名学者林语堂音译自英文单词“humor”。
图腾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电子邮件
这个词汇通过意译的方式,准确传达了英文原词“E-mail”通过电子方式发送的邮件的含义。
汉语中最早外来词:梵语从东汉、南北朝一直到唐代,中国人就和西域僧人合作,翻译了众多佛经典籍,而以佛经为载体的梵语大量进入汉语,至今仍未中国人广泛使用。包括但不限于:
解脱: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得自由自在。
轮回:如车轮回不停,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环不已。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
南无:佛教信徒表示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
涅槃:原义是烦恼的“灭除”或“熄灭”,引申出的含义是达到了无烦恼的最高境界。
菩提:指对佛教“真理”的豁然开朗,觉悟境界。
方便:本意为因材施教,后演化为省事。
信仰:一种信念。
妄想:佛经中的痴和妄。
眼光:指在某一时刻,对某领域趋势准确预测的能力。
缘起: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
刹那:古印度佛教术语,也是时间度量单位,表示一念之间的极短时间。
外来词出现的三次高峰在汉语发展史上,曾经出现了三次吸收外来词的高峰。第一次在汉唐时期,在张骞出使西域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影响下,汉语吸收了石榴、葡萄、胡椒、琵琶、唢呐、观音、和尚、因缘、觉悟等大量外来词。
而第二次借词高峰则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的入侵,国内进步知识群体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外来词,比如声呐、卡路里、马达、幽默、吉他、探戈等。
第三次大规模借词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的至今40多年。像我们熟知的啤酒,罗曼蒂克、模特、俱乐部、马赛克、脱口秀、席梦思等词就是在这一时期引入的。
素材来源|(文中图片和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