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6):直觉的自然哲学
道家不是自然科学,而是自然哲学,而且是直觉的自然哲学,这个与西方哲学起于惊奇一样,都把世界的本源指向水(泰勒斯)火(赫拉克莌利特)这些日常的东西。但你会发现,他们看到的日常之外的另一面,就是形而上的那面,所以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了。中国有五行八卦,似乎都指向具体的物体,经过抽象之后就成了“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这就叫哲学。
有趣的是,《周易》的最后两卦就是水火既济和火水未济,但它指向的不是哲学的追问而是礼乐之源。且看末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有孚于饮酒,相招呼饮酒,上九为长辈。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一般乡饮都选择几位德高望重长者为乡饮的主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乡饮宾”制度是旧时一项尊贤养老、宴饮欢聚的隆重制度。
自然哲学中的自然可以理解为两个方向。
一是以真正的自然界为视点,以自然现象为依据解释人生界、社会界乃至世界。《道德经》全经在天道(生生)、人道(出处、德业、养生)和政道(治道、兵道、养民之道)上轮番解说。
二是以不加修饰的方式和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带来了多层次辩证思维,但它还是一种感性论(知性论),是一种直觉的思维方法,那些想象性的词汇不过是一种比拟而已。
比如,第七十七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