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全国新建住宅将全面执行《住宅项目规范》。从户型设计到社区配套,从装修标准到智能设备,这次改革堪称"史诗级升级"。
新《规范》首次明确住宅必须实现"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目标。这意味着未来开发商不能再靠"奇葩户型""减配装修"糊弄购房者,政府直接给住宅质量划了硬杠杠。

1️⃣
• 次卧再也不能当"储物间":所有卧室必须保证自然通风采光
• 飘窗、阳台面积计算有变(开发商偷面积套路终结)
• 层高不得低于2.8米(告别压抑感!)
2️⃣ 公共空间大升级
• 11层以上住宅必须配两部电梯(再也不用上班挤电梯迟到)
• 小区必须预留快递柜、外卖暂存区(网购达人的春天)
• 儿童游乐区、老人健身区成标配(带娃遛弯不愁去处)
3️⃣ 装修不再开盲盒
• 全装修房必须公示材料清单(甲醛超标?直接举报!)
• 厨房标配凉霸、卫生间预留智能马桶接口(精装房也能玩智能家居)
安全防线再加强
新建小区必须配建10%以上绿地
好房子+好市场,最近小阳春房地产市场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刚刚过去的3月,小阳春热度非常高!最近楼市大消息特别多!
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新规将于5月1日起实施。
3月末土拍市场继续升温,上海、杭州、成都、武汉、济南均有高溢价地块成交,多地楼面价创新高,杭州突破8万元/㎡大关,新房成交持续攀升,重点40城新房周度成交量环比涨幅进一步扩大至28%;中原新房来访指数0.44,持平上周;新开盘首日认购率达49%,较上周上升8个百分点。
二手房月成交量重回近四年历史高位,重点15城二手住宅月成交总量同比涨32%,其中杭州同比涨幅高达107%。

2月26日,上海地王楼面价16.1万。
3月18日,北京地王楼面价10.2万。3月25日,杭州地王楼面价7.7万。3月27日,成都地王楼面价4.1万。仅仅16天成都再次刷新楼面价记录,住宅楼面价首次突破4万元。
从3月25日滨江水电新村项目的77409元/㎡,一下子跃升到(3月28日)建发蒋村项目的88029元/㎡。

杭州地价超8.8万元/㎡,名义地价超越深圳,仅次于上海、北京。
这一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政策不断放松、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弹药充足”的央国企更是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纷纷出高价抢拍优质地块。
地王频出与二手房成交量回升形成共振,释放市场触底信号。土拍市场“地王”频出,将进一步重塑城市价格体系,对楼市止跌回稳具有积极意义。
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影响?
首先:好房子越来越有利于居住!
住宅层高从2.8米,提高到不低于3米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倪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出住建部正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住宅层高将从现行标准提升至不低于3米。之前的《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层高宜设置为2.8米。别看这0.2米的层高变化,带来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许多地区出台的新规,都对住宅层高做了限制,比如很多地方限高50米,层高提高以后,相应的层数会减少。而对于居住者而言,层高变高了,不仅有利于改善居住体验,也为装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仅有利于扩大窗户面积,提高采光通风效果;也便于楼板加隔声板,缓解隔音问题;
在装修阶段,为中央空调、管道式新风、地暖等的安装提供更大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提高层高会被列入“好房子”的建设指南里面。
其次: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以往 2.8 米的层高在扣除楼板厚度后,实际室内净高常常不足 2.5 米,给居民带来压抑感,同时也限制了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等提升居住品质的设备安装。而如今层高的提升,能够改善室内的通风与采光条件,为居民营造更加开阔、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规定 4 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这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出行,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搬运重物的居民来说,电梯的配备是提升生活便利性的关键因素。
新规范的实施无疑给开发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首先是成本的增加,层高的提升意味着建筑材料用量的增加,如更多的建筑钢材、水泥等,同时施工难度和人工成本也会相应上升。为了满足更高的隔声性能要求,需要采用更好的隔音材料和施工工艺,这也会加大成本投入。例如,使用新型的隔音墙体材料,其价格可能比普通材料高出 20%-30%。在技术方面,开发商需要优化建筑设计方案,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空间利用率。同时,对于电梯、通信信号覆盖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随着规范的实施,房地产市场的产品差异化将更加明显。那些能够迅速适应规范要求,打造出高品质住宅产品的开发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开发商可能会在户型设计上更加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结合更高的层高,打造出更具层次感和开阔感的居住空间。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会倾向于采用环保、高性能的材料,以满足绿色、舒适的要求。例如,采用节能门窗,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在智慧化设施方面,会加大投入,打造智能化社区,如安装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家居设备等,提升住宅的科技含量和居住便利性,从而吸引更多追求品质生活的购房者。
新规范所带来的住宅品质提升,对于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更高的层高、更好的隔声性能、更便捷的电梯设施等,都能够显著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住房,但对居住环境不满意的消费者来说,新规范实施后的住宅产品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例如,一些老旧小区住宅层高较低,居住空间压抑,且没有电梯,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人的到来,对居住环境的改善需求愈发迫切。新规范下的住宅能够满足他们对空间和便利性的需求,从而激发这部分消费者的改善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长期来看,新规范的实施将引导消费者的购房观念发生转变,从追求住房的基本居住功能,向追求高品质、舒适、绿色、智慧的居住体验转变。消费者将更加愿意为符合规范要求的高品质住宅支付合理的价格,这也将促使开发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例如,消费者会认识到,购买具有良好隔音性能的住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更加安静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愿意在购房时多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将推动房地产市场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
住宅品质的提升必然会对市场价格体系产生影响。一方面,符合新规范要求的高品质住宅,由于其成本增加和品质提升,价格可能会相应上涨。例如,采用了更好的建筑材料、更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配备了智慧化设施的住宅,其售价可能会比普通住宅高出 10%-20%。另一方面,市场上低品质住宅的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尤其是那些无法满足新规范要求的老旧住宅。这种价格体系的重塑将更加真实地反映住宅的品质差异,引导市场资源向高品质住宅项目配置。
从长远来看,《住宅项目规范》的实施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住宅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增强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同时,规范的实施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市场供需结构和价格体系得到合理调整的基础上,房地产市场将逐渐摆脱过去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不仅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自身的稳定发展,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