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三足鼎立奠基之战,曹操失败不仅仅是周瑜烧的一场大火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3

导语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而赤壁之战又是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战役,为日后三足鼎立奠定政治基础。

公元208年冬,曹操率军二十万(对外号称八十万)以荆州为基地,顺长江而下直取江东,东吴大都督周瑜率精军三万(对外号称七万)沿江逆流而上阻击曹操,双方在赤壁一带相遇并展开决战。

此战,周瑜利用曹操轻敌心理,设计黄盖诈降,再火攻曹操战船,致使曹军大败,曹操不得已退回北方,失去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三足鼎立之势从此形成。

战前的地缘形势与孙刘联盟的形成

自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后,中原大地陷入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的混乱局面。

经过十几年的兼并战争,曹操和袁绍从诸侯中脱颖而出,成为北方地区两个势力最强大的军阀。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为争夺北方统治权而爆发官渡之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占领河北,后北上消灭乌桓,于207年成功统一北方地区。

208年初,曹操班师返回邺城,着手准备南征,夺取荆州。

此时的国家局势从纷繁混乱逐渐走向明朗,曹操占据中国北方地区,马腾、韩遂偏居西凉,孙权占有江东六郡,刘表和刘璋这两位汉朝宗室分别控制荆州、益州,张鲁控制汉中、士燮割据岭南,其中,以孙权、刘表和刘璋势力最大。

曹操之所以攻打荆州是因为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接中原、南抵岭南,向上游可直取巴蜀,向下游可顺势夺取江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此,曹操做了充分准备,一是在邺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并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大将驻扎许都,训练士兵,积储粮草;

二是罢黜三公官职,恢复丞相并自任之,同时斩杀平日喜结宾客,抨议时政的孔融,以此巩固自身在朝中的权威地位。

208年七月,曹操统率近二十万大军南下,一个月后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刘琮年幼,不懂政务,权力被蔡瑁、张允以及荆州本土豪族掌控。

在面对曹操的讨伐大军时,荆州士族们表现出极其虚伪的一面。

以章陵郡太守蒯越为首的大臣们以逆顺有道、忠于天子和保境安民为由劝说刘琮投降,刘琮不能自己,只能听从他们的意见。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县,刘琮就派人用朝廷过去颁发的符节投降曹操。

曹操兵不血刃占据荆州,旋即改派刘琮为青州刺史,刘琮不得已,只能含泪北上,其他士族大臣无一人跟随。

而曹操为稳固荆州局势,对士族们加官进爵,极力拉拢。

此前一直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被蒙在鼓里,对刘琮投降一事浑然不知,直到曹军到达宛城时才知道,惊骇气恼之下不得已向南逃往江陵。

与此同时,曹操得知江陵贮有军用物资,恐怕刘备先到,占据江陵,遂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追赶,在当阳县的长坂追上刘备并大破其军,刘备仅率少量亲兵冒死突围,乘船逃往江夏。

前文说过,荆州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枢纽,不仅是曹操,孙权亦觊觎良久。

早在公元200年孙权即位之初,其手下谋臣鲁肃就定下西取江夏,吞并荆州,倚仗长江天险自守,再择良机挥师北上成就统一霸业的战略规划。

此后孙权照此执行,只不过动作照比曹操慢了一些,公元205年攻破江夏后准备用兵荆州时就被曹操抢了先。

为此孙权曾派鲁肃以吊丧刘表为名,前往长坂拜访刘备以探测曹军状况,并寻求与刘备联合。

此后曹操袭取江陵,情势危急之下,刘备派遣诸葛亮同鲁肃一道前往柴桑见孙权。

此时的孙权也面临刘琮一样的处境,江东士族们纷纷表示应投降曹操。

然而孙权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对当前局势有着独立的判断和主张。

士族们劝谏投降曹操,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官爵财产,而自己将会面临同刘琮一样的悲惨命运。

况且曹军规模虽大,但多是北方士兵,不熟水战,荆州军民人心不稳,并非真心归附曹操,只要江东上下一心,再联合刘备,定能击败曹操。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与鲁肃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所以更加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

不过真正让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一战的却是周瑜。周瑜当时在外练兵,得到鲁肃陪同诸葛亮回柴桑的消息后,马不停蹄赶了回来,并阐述抗曹的主张。

周瑜作为东吴军队首领,其说话分量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江东军方的意思。

有了周瑜的支持,孙权决定与曹操一决胜负,遂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

战前注定曹操的失败

208年十二月,周瑜统率江东三万精兵与刘备结成联军,与曹操大军在赤壁对峙。

赤壁之战主要是水战,曹操的北方军队舍鞍马,仗舟楫,与江东争衡,本非其所长。

对此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江东,进而利用绝对的优势兵力渡江一举击溃江东。

从纸面实力看,曹操统率二十万军队,远多于孙刘联军,但仔细分析其中虚实就会发现:

曹操主力有十五六万,均来自中原,长期征战,远道而来,疲惫至极,且不习水战,很难与江东水军抗衡。

而新接收的荆州部队,至多有七八万人,虽然荆州水军擅长水战,但刘表执政十多年来,奉行保守防御政策,其水军久疏战阵。

而且与曹操带来的北方军队磨合时间太短,很难有效发挥战斗力,所以曹操高估了荆州水军的实力,也低估了江东水军战斗的能力和决心。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曹操面临两个最大的难题,一是粮草不继,二是疫病流行。

曹操的二十万大军驻扎荆州,从七月持续至十二月,整整半年时间,耗费钱粮以万万计,史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曹军已经到了马匹都没有草料的窘境,马都如此更何况是人,可以说,曹操下属的士兵都是在一种半饥饿的情况下训练作战。

因此曹操迫切希望速战速决,这和他在八年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情况类似。

只可惜这次他遇到的是团结对外的江东子弟兵,没有间谍许攸可用,更没有类似奇袭乌巢的机会。

除了吃不饱肚子,曹军士兵还遭受瘟疫的威胁。

不同于中原干燥且四季分明的地理环境,江汉地区气候湿润多雨,湖泊森林遍布,水系网络发达,毒虫瘴气多发,北方士兵初到荆州水土不服,染病者甚多,并很快形成瘟疫,大面积蔓延。

《三国志》曹操、刘备、孙权都记录了这场大规模瘟疫,比如“时又疾疫,北军多死。”、“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由此可见,这场瘟疫从曹操入荆州一直持续到赤壁之战结束。

当孙刘联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时,曹军忍受疾病、饥饿多时,已是强弩之末。

双方在三江口初次交战,曹军大败,被迫撤到长江北岸乌林一侧,而孙刘联军则驻扎南岸赤壁一侧。

表面上看,曹军失败是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但实际上却是薄弱的后勤和可怕的瘟疫消磨掉曹军的锐气。

面对曹军的窘困,曹操孤注一掷,他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是为铁索连环,使北方士兵尽快习惯坐船,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至于火攻一事,曹操行军打仗多年不会不知道这个常识,但考虑到冬季多为西北风,曹操也就没把这个当回事。

只是赤壁地区有一个极其特殊的气象现象湖陆风,原因是赤壁北岸多湖泊沼泽,南岸有山川森林,当白天风和日丽时,地表升温较湖泊快,气压较湖泊高,所以刮西北风。

而到了晚上,陆地迅速降温,气压也聚集到地表,风向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但却成为长江水边长大者周瑜的地利。

火烧赤壁,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不过第一个提出火攻曹军的并不是周瑜,而是东吴老将黄盖。

黄盖最早跟随孙坚讨伐董卓,后协助孙策、孙权扫平江东,是孙氏政权三朝元老,亦是东吴主战派代表。

在得知曹操铁索连环战船后,黄盖向周瑜建议火攻,为了顺利实施这一计划,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诈称自己要投降。

对于黄盖诈降的过程,史上没有过多记载,是否实施苦肉计未可知,而曹操选择相信黄盖,确实情有可原。

黄盖年长,资历深厚,却屈居年轻的周瑜之下,东吴水军虽强于曹操,但综合实力无法与北方抗衡,难以长期相持,综上,曹操判定黄盖投降可信。

约定诈降当日,黄盖准备了数十艘蒙冲、斗舰,满载干草枯柴,浇上膏油,外用用帷幔遮盖,上面竖着旌旗,趁夜色跟在黄盖的船后驶向曹军。

当靠近曹军舰队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数十艘小艇同时着火,这些着火的船队借助东南风,犹如一个个巨大的火球全速冲向曹军。

此时的东南风十分猛烈,火借风势,风助火力,曹军铁索战船瞬间全部陷入火海。

所谓火烈风猛,樯橹刹那灰飞烟灭,曹操辛苦打造的庞大水军化为乌有,此后火越烧越猛,火势很快蔓延到曹军陆地营寨。

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被突如其来的火攻打了个措手不及,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整个曹军阵营大乱。

周瑜看准时机,率领精锐主力全线进攻,一时间,喊杀四起,鼓声震天,整个赤壁变成人间炼狱。

曹操眼见大势已去,只能带领余部向北撤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曹军一路上顶着大风疾雨,行走于泥泞小道,状态十分狼狈,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死了很多,直到逃到江陵才稍稍安稳。

在这次惨烈的赤壁之战中,周瑜虽以火攻击败曹操,但曹军大部分士兵是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火战中死去的只是一小部分。

经此一战,曹操元气大伤,南下统一全国的计划被阻断,不久,曹操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便留下曹仁镇守江陵,自己径直回到北方。

而孙刘联军则借此胜利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进而谋取益州,天下三分雏形形成。

1 阅读:17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