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解《论语》心得之|孔夫子的道,到底谋的是什么?

婵道评文化 2024-03-20 02:41:48
引言:

本篇仅为记录个人学习缠师解《论语》的心得。有些东西只看不写,会忘记得很快,看了,能写出自己的心得,才可以说懂得了一些。

内容过于晦涩,不喜请划走,有缘者一起走一段,即为欣喜。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总体结构

经常的理解:道不同,不相(sheng一声)为谋。君子说我们的道不同,不能一起谋。对吗?

先简单说说儒家的中心思想:道,是“圣人之道”。

君子,是闻见学行“圣人之道”,将“人不知”的世界,经“人不相”,转变为“人不愠”,最终达到大同、和谐,类似共产主义社会。后文的“庶”“富”“教”可以这样理解,在“人不愠”的世界里,物质极大丰富,科技发展迅猛,个体精神富足,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发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都和谐相处,没有任何纷争、郁结、运转不顺的地方。

如果没有“不知”的人,“圣人之道”之行就成了无源之水。“不知”,如同米;“不愠”,如同饭;“圣人之道”,如同水、火;行“圣人之道”,如同利用水、火把米煮成“饭”;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当然就是那煮饭的人。而没有了米,没有了“不知”,没有了“不知”者,没有了“不知”的世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如何行“圣人之道”呢?

理解至此,就能明白儒家的“圣人之道”是大道,君子们的思想更是宏大,不可能是谋私道、小团体之道。

再来看本句,实际的断句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大致意思是孔夫子说:君子谋的应该是不同和不相。

二、分散拆解

“不同”,就是“异”,对“异”不能攻击,不能去谋求消灭“异”,否则就不能“不同”,就和“圣人之道”相违了。儒家谋的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一模一样,儒家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世界是“不同的大同”,而不是“同的大同”。

“相”,去声,四声,本义是“观察”,引申为“根据外貌判断人的命运”,然后就有了“选择”的意思。这里的“相”就是“选择”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选择”。

“不相”,就是“不以相而相之”,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假设的标准,也就是以“相”相之,最常见的以“相”相之就是所谓的“以貌取人”,延伸下去,根据思想、观点、意识形态、经济水平等等,都是以“相”相之,都不是“不相”,是和“圣人之道”相违的。

佛家里的“相”、着相,更为难解。比如怎么能见如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方面,我的功力远远不足,只能远观之。

缠师也曾曰,其实我就是在给世人讲金刚经。可见很多时候,达到一定程度,万道归一。

缠师讲解:“不同”和“不相”是密切联系的,“不同”是“不相”的实现,“不相”是“不同”的前提。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否则,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么怎么可能有“不同”?其结果只能是某种抽象标准、某种统一模版克隆出来的玩意。而只有终于能达到“不同”,这“不相”才有意义,才能实现,否则这“不相”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成了一句口号。“圣人之道”,归根结底是以“不同”为基础的,只有“不同”,最终才能实现“大同”,“大同”的关键不是“同”,而是“大”,包罗万有,如“天地”般,而不是让花只有一种颜色、鸟只有一种叫声。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无其“大”,就无其“不同”。无其“不同”,就无其“大同”。

孔夫子将不同、不相作为并列词,缠师做了如上文的解释。

“谋”,就是“征求解决疑难的意见或办法”,引申为“谋划、商量办法”等,《论语》后面还有所谓“谋道”、“谋食”的说法,和这里的“谋”是一致的。

三、归纳总结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论语》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在后面的语录中,对本章的意义多有阐发。例如,对于“不同”,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说法;对于“不相”,有“有教无类”的说法。但后面这些,都只是本章思想在某些具体方面的具体化表述,都是从属于本章的。而本章的重要在于,它确立了行“圣人之道”的君子谋道的最高原则:不同、不相。必须注意的是,“不相”,不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思想不加选择,而是指对不同个体、团体的行为,不能用一种权威、上帝等独断的方式来以“相”相之,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世界是“不同”的,有不同的物种、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君子行道也是让世界的“不同”更加的“大”、“多”、“广”,也就是后文中的“庶”。

“圣人之道”是让各种各样的“不同”充分发展,而不是以某种标准、某种个人的喜好,也就是不能以“某种相”而去选择、去“相之”。如果有了相,有了选择,那么后果就是“不同”的范围会减少,会受到限制。“不相”并不是要让其坏的也去发展,后文中也有,是“富”,丰富、富足,让“不同”向着更好、更多的方向去发展。

我也只能将我理解的一部分写出来,这些东西确实很难表达得清清楚楚,它不是明确的定量分析,而是比现在的哲学更深奥一点,毕竟是儒家的“圣人之道”。

之所以写这些,并不是要去做君子,而是能更好的理解儒家的思想,从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更好的去了解世界。

0 阅读:0

婵道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